河南洪災兩岸對比 誰更有制度優勢?(圖)

作者:明思 發表:2021-07-28 15:2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河南洪災
河南省最近爆發的洪災觸目驚心,損失慘重。台灣學者認為,當局應對災況反應遲鈍,救災不力。(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1年7月28日讯】(看中國記者明思綜合報導)大陸河南近日持續遭遇強降雨,除了造成嚴重人員傷亡外,也造成重大經濟損失。許多網友和專家都在網路上分享各自國家是如何應對洪災。有學者表示,臺灣長年受到颱風侵襲,地鐵淹水對臺灣人而言並非罕見,但從未聽說有大量人員因此而傷亡。

日前河南鄭州市爆發的水災觸目驚心,損失慘重,對於造成這次水災的原因,網上有各種說法。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史璞教授日前在微信上撰文指出,各方信息匯總分析,這次水災可以初步判定為天災加系統性人禍,最終引發大區域水災。

而在臺灣,颱風侵襲十分常見,地鐵淹水對臺灣民眾來說也並非罕見。2001年的納莉颱風,曾讓大量雨水由南港機廠湧入南港線,當時北捷在圍堵失效後,決定停止所有列車營運,並將所有高運量列車撤到淡水線高架段。

據瞭解,北捷當時有16個車站滅頂,卻並無人員傷亡。

《大紀元時報》報導,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副教授陶治中指出,「只要軌道系統碰到鄭州的情況,如果停止營運的決定做得太慢,那帶來的災難就會很大。」

陶治中說,臺灣的經驗是,當氣象局監測到雨量超過警戒值時,就會啟動預警系統,甚至成立聯合指揮中心發布訊息,捷運系統都會配合辦理。

他提到,臺北地鐵經歷納莉颱風後,已強化建置防水閘門,同時近年持續完善軌道物聯網,在軌道上裝設感測設備,可感應軌道狀況、氣候異常等,假設發現異常,可迅速通報給行控中心,洪水來臨前就可先啟動防水閘門,疏散旅客,並把在低窪地區的列車,先行移往地勢較高的車站停放。

陶治中分析,或許是鄭州較少出現暴雨,因此顯得救災與防護慢半拍,並失去應有的警覺。同時,鄭州的地鐵也沒有設置如臺北地鐵的軌道物聯網,決策單位無法即時瞭解淹水狀況,「否則乘客就不會受困在車裡,還要靠自己拍影片外傳來求助。」

陶治中建議,從這次鄭州地鐵事件裡,當局可進一步思考當列車淹水時的救援防護機制,包括參與救援的方式、救援工具,以及如何對車內乘客做疏散指揮。另外,軌道的第三軌是會導電的,這牽涉到救援技術的問題,臺灣近年會針對地震、豪雨等災況向民眾手機發送國家級警訊,這或許也可應用在救援上。

總體經濟學者吳嘉隆則在臉書表示,從這次鄭州洪災事件可見,中共官僚體制整個失靈,各級官員都在看上面,等命令,怕擔責任,沒辦法根據臨場狀況做決定。出事之後,官方的條件反射就是標準三部曲:隱瞞真相、封鎖人民與自媒體的聲音;最後實行軍管維穩,驅趕市民,掩蓋災情。

吳嘉隆說,鄭州的悲劇證明的是,「社會主義根本沒有制度優勢,而是恰恰相反,充滿了制度劣勢!」而臺灣民主體制下,各級官員要面對選票與民意的檢驗,要面對其他政黨的競爭與批評,有議會的監督,還有媒體的揭露。官員必須承擔責任,必須關注人民的反應,而不是只會看上級的臉色。「誰有制度優勢,誰有制度劣勢,一目瞭然」。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