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認為,習近平當局領導的每次改革都失敗。(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1年6月25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出現放緩跡象,分析人士認為,在習近平當局的領導下,每次的改革都失敗,經濟的質與量都在惡化中。
6月24日,中國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在2021財新夏季峰會上表示,「十四五」期間(2021-2025年)中國發展的外部環境面臨著新的挑戰,複雜性和嚴峻性增加。「即使‘十四五’跨過高收入國家門檻,中國仍然是最大發展中國家。」
朱光耀表示,中國要跨過中等收入陷阱,就需要保持年均5%左右的經濟增長。
然而年均5%左右的經濟增長速度並不容易,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經濟已經疲態盡顯。
據《路透社》6月24日報導,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發表最新的報告稱,步入下半年,在壓抑需求減退、出口放慢、房地產調控持續及原材料價格上升壓縮企業邊際利潤等因素下,中國經濟將面對下行壓力。同時,地緣政治風險也再度上升。
報告稱,儘管當局有一些針對性的寬鬆措施,但官方可能會繼續收緊房地產行業及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政策,以穩定債務。
瑞銀財富管理說,去年中國的債務佔GDP的295%左右,按年上升約20個百分點,因為在疫情期間政府、企業及家庭債務都因大量的寬鬆而上升。當局決心將今年底該槓桿比率保持在300%以下,因為領導層一再提到穩定債務的必要性。
而美國榮鼎諮詢聯合創辦人榮大聶(Daniel Rosen)6月22日在《外交事務》雜誌發表評論文章(原文鏈接)認為,習近平當局拒絕改變政策以適應全球規範,宣揚要走自己的路。但是縱觀習近平上臺後的所有經濟改革措施,沒有一項是成功的。
榮大聶曾於世紀之交以白宮國際經濟政策高級顧問身份參與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最後階段談判,在中美經濟關係對全球主要經濟體和市場的影響等方面著述頗豐,並出席各類會議進行演講。
榮大聶最新的評論文章舉例稱,習近平上臺後,選擇了劉鶴作為他在經濟問題上的國師。2013年春季,劉鶴決定處理風險高企的金融體系。央行決定切斷銀行獲得短期資金的管道,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後果,導致短期借款利率從約2%或3%上升到20%至30%,中國股市暴跌10%以上,央行迅速做出讓步,恢復對銀行的短期融資。
並且這種模式在2014年再次出現,當時為了讓中企作為全球參與者,大舉並購海外資產,包括安邦保險對華爾道夫酒店的收購和融資等。
隨著這些外國資產的累積,中國外匯儲備減少了近四分之一,從近4萬億美元降至3萬億元美元以下,到2016年底,習近平當局擔心資金迅速外流,決定重新實施資本管制。在嘗試市場自由化失敗後,恢復了中央控制的模式,對金融科技公司展開大規模遏制,科技巨頭阿里巴巴集團和騰訊公司都遭到反壟斷審查,尤其阿里巴巴集團吃了天價罰單,螞蟻集團上市進程也被擱置。
榮大聶指出,中國經濟的災難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首先,近年來債務危機不斷爆發,這種情況正在導致銀行倒閉、重組和國有企業的重大違約。
其次,自從災難性的「大躍進」運動造成大規模飢荒以來,中國勞動人口首次減少,這將導致勞動力減少,在供過於求的房地產市場上,購房者的數量將減少。
最後,從1978年到2015年左右,美國和其它民主國家不遺餘力地與中國接觸,為其加入全球經濟一體化鋪平道路,現在逆轉了。昔日,中國在崛起過程中,所享受的順風,而今變成了逆風。
榮大聶指出,倘若中國未能透過改革擺脫生產力下降的命運,房地產和公司債券的資產價格將大幅下跌,而隨著人們財富蒸發,必將引發政治動盪,隨後導致經濟崩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