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於2021年6月6日拍攝的照片顯示,民眾在廣東省深圳市接受 Covid-19核酸檢測。(圖片來源:STR/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1年6月9日訊】(看中國記者黎小葵綜合報導)就在中國國產疫苗有效性及安全性備受爭議之際,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曾益新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在評估COVID-19疫苗緊急使用清單時,應該考慮取消第三期試驗,相關言論令人玩味。
中國促世衛取消疫苗第三期試驗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6日接受中共官媒新華社專訪時聲稱,中國已有21款COVID-19疫苗進入臨床試驗階段,4款獲批附條件上市,3款獲批緊急使用,8款疫苗在國外獲批開展第三期臨床試驗,1款mRNA疫苗在國外獲倫理批准。
曾益新還強調,中國疫苗研發創下紀錄,「從啟動,到全球首個開展臨床研究,僅用時2個月;到我國歷史上首次開展疫苗緊急使用,僅用時4個月;到我國歷史上首次開展疫苗境外第三期臨床試驗,僅用時5個月;到獲批附條件上市,僅用時11個月」。
而過去一般疫苗研發到核准上市可能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
為了取得更大「成就」,曾益新建議,世衛應該考慮以中和抗體水準的相關資料,取代正考慮擴大生產的疫苗第三期人體試驗。例如,對於動物實驗、第一期和第二期臨床試驗效果很好,生產也完全符合世衛「良好作業規範」(GMP)標準,就應該考慮豁免第三期臨床試驗,以中和抗體做為替代指標,以大幅提升疫苗的供應量。
但是,曾益新上述建議引發爭議,民間質疑中國國產疫苗安全性是否存在不小問題。
據了解,疫情在進行第一期臨床試驗時,通常會選擇健康且免疫功能健全的成人當作受試者;第二期臨床試驗是進一步探討疫苗的免疫原性與安全性;而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主要目的在確認疫苗的療效與安全性,也會針對特殊族群來做試驗,像是孕婦,來進行免疫原性試驗。
中國專家認「中國疫苗並非防感染」
隨著中國疫情持續蔓延,中國官方開始強調加快接種疫苗迫在眉睫。
然而,儘管官方稱中國的疫苗接種已超過7億劑次,但本輪疫情仍不斷升溫,且病毒源頭不明。
為此,有記者提問向世界衛生組織疫苗研發委員會顧問、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邵一鳴詢問,為何接種COVID-19疫苗仍被感染?他坦言,確實存在「打了疫苗還會感染」的情況,因為中國疫苗是「預防發病」,並非「預防感染」。
邵一鳴說,疫苗的保護作用可以分為3級,1級預防是預防感染,可以保護接種者不感染;2級預防是預防發病,或者說使輕症患者不轉為重症,甚至防止病情發展至死亡;3級預防是防止傳播,旨在就算感染病毒,出現些微症狀,但患者體內病毒量很少,難以傳給別人。
他指出,目前中國疫苗的定位是2級預防,「保護率是針對發病的,不是針對感染的,所以會有一些人打完疫苗也可能被感染」。
針對邵一鳴的這番言論,民間議論紛紛。許多網友在微博留言怒轟:「不防感染還敢說是疫苗?」、「中國現在疫苗定位是2級預防,保護率是針對發病的,不是針對感染的?WHAT?」、「不感染就不會發病啊?」、「這是又要甩鍋嗎?」、「請問一下有多少領導幹部同志打了疫苗?」、「拿人民做試驗?」
中國疫苗三期臨床報告「作弊」
中共官方曾高調宣傳,世衛組織已批准中國科興集團的COVID-19疫苗(Sinovac)和中國國藥(CNBG)北京生物的疫苗(Sinopharm)緊急使用,但有專家指出,這兩款疫苗的三期試驗存在「作弊」行為。
根據《大紀元時報》報導,國藥、科興疫苗的三期報告姍姍來遲,且報告中存在兩個明顯問題,即試驗對象的人群以年輕人為主、疫苗的副作用比佐劑還低。
據國藥所提供三期臨床試驗報告,平均年齡只有36.1歲,當中84.4%為男性,研究地點在埃及、阿聯酋以及巴林三地進行。
歐洲病毒學者董宇紅也以國藥疫苗為例指出,國藥疫苗所招募的受試者在65歲以上卻不到2%。此外國藥所提報告中未見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相關數據,「是健康、年輕的中東男性,缺少老年人、女性,以及伴隨慢性病患者的樣本。」
董宇紅質疑,醫藥公司在明知病毒主要感染年長者或慢性病的情況,為何以年輕族群為主作臨床,得到的數字又能否算作疫苗的保護力?
因此,報導認為,國藥疫苗在挑選受試者時,就有很明顯的偏頗。同時,也有網友感慨說,「連人命關天的疫苗臨床試驗都作弊」。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