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香港維多利亞港夜景。(圖片來源:龐大衛/看中國)
【看中國2021年5月11日訊】港媒報導,近日入主《鳳凰衛視》、被視為「文化央企」的紫荊文化香港集團(紫荊香港),近日空降3名中國大陸董事,當中的孫光奇與中國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司長同名同姓。分析認為,由國務院重要部門司長擔任紫荊董事,顯示北京正籌組一個「文化中聯辦」,直接掌控香港傳媒、文化、出版業等,在港發動宣傳戰爭並加強統戰控制。
據《明報》5月10日報導,紫荊文化香港集團(紫荊香港)4月16日及17日聯手信德集團收購《鳳凰衛視》超過37%股權,成為其大股東。4天之後,紫荊香港向公司註冊處遞交文件,顯示2月才新增的兩名董事、聯合出版集團高層傅偉中及李濟平已離任,換上孫光奇、龔銳及王凱3人。該3人都持內地居民身分證,報稱地址為北京。
新董事與財政部司長孫光奇同名
經比對身分證號碼後,孫光奇於1963年9月出生,與中國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司長孫光奇的資料脗合。孫光奇及王凱報稱的地址,分別位於財政部幼稚園附近及北京軍事科學院社區一帶。而另一新增董事龔銳的地址,則與港交所網頁披露的財政部地址及註冊成立地點相同。
財政部經濟建設司網頁已經將「領導簡介」一頁的司長姓名和職銜一欄刪去,但若追溯至去年11月資料,該頁面仍顯示「司長:孫光奇」。資料顯示,孫光奇任經濟建設司司長前,曾出任教科文司(現合併為科教和文化司)副司長數年,兩司同為財政部轄下部門,負責管理相關央企。網上資料顯示,孫為遼寧人,博士研究生學歷。
北京在港組建「文化中聯辦」
對此,北京清華大學政治學系前講師吳強對《明報》分析,3人可能是與財政部或軍科院等單位關係密切的中生代幹部。這顯示中央在各部委抽調一些得力幹部組成「紫荊香港」,作為中聯辦打宣傳戰爭的平台。而從資本架構來看,紫荊香港由中央出資、中聯辦領導,是典型官營文化公司,在文化宣傳上的配備比中聯辦更專業和更強,有組成「小文化中聯辦」的含意。
「紫荊香港」2019年在港註冊成立。根據港交所公開資料,紫荊香港由深圳前海紫荊文化集團有限公司100%控權,紫荊文化則由中國財政部100%控權,可見「紫荊香港」是由財政部間接全權控制。
香港親共報章《星島日報》今年1月率先報道,北京計劃在港組建一間「文化央企」,以提升軟實力、推動港人「人心回歸」;又稱該間中央管理企業的行政級別為副部級,將統領聯合出版集團、《紫荊》雜誌社、銀都機構、中華文化城等中資機構。
學者:首次財政部級別京官掌港媒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香港城市大學前政治學教授鄭宇碩分析指,以往香港「統戰」媒體都由中聯辦指揮,但新成立的中央企業由重要幹部負責,凸顯中央相當重視,在香港也可說是首次。他認為北京要掌控香港媒體,「紫荊香港」將掌握較多資源及更有權力,「國內亦很講究級別,如果他主持香港統一戰線最重要的文化媒體集團,他需要有相當的地位,才能指揮其他統一戰線內的媒體機構,可能《大公》、《文匯》或中聯辦內的宣傳部幹部。如果他是司局級,他至少和中聯辦負責宣傳部的負責人平級,由於他是京官,更重要的部門,所以在級別上可說是有少許優勢。」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則對《明報》分析,內地人士疑正逐步介入香港各種運作,包括影響意識形態。眼下北京的策略是用資本主義的經濟壟斷,結合社會主義的行政壟斷,先控制信息、思想,接下來控制人的行為。
劉銳紹說,紫荊香港的人事改動可看到政工幹部的特點,該類幹部的特點是對上面政策徹底執行,由其在現在政治氣候下,特別是四中全會提到要牢牢掌握香港「全面管治權」,北京不會顧忌「外行管內行」,外行人反而毋須理會行規,能着重執行效率。
加大統戰 社團教育界是下個目標
中國獨立媒體人高瑜對自由亞洲電台指,中宣部已不避忌實際管控在香港註冊的媒體。而《鳳凰衛視》目標受眾仍是香港人,相信高層調動後,會透過該平台更大發揮向港人統戰的功能。她說,北京官員南下香港掌管文化領域,對香港輿論及媒體的限制只會越來越嚴厲,而香港目前敢言的媒體只剩一兩間,「完全變成一國一制,除了《蘋果》和《大紀元》這些(敢言媒體),但都危在旦夕,如果再沒有這兩個媒體,那跟大陸一模一樣。」
另據知情學者披露,除了文化領域,未來香港教育界,社會團體等都會有北京官員管理,包括管控教材內容,註冊社團必須「愛黨愛國」等。高瑜認爲,現在的香港已經是中共的地盤,「甚麼企業都收購,弄不好以後都要建黨支部,連教科書都要統一啦,你從小對他灌輸假信息,長大都是紅衛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