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0年11月16日訊】「單身不再是‘個人問題’,單身已成為最小的‘家庭單元’。我們正在學習單身,並由此帶來了全新的生活方式。」
男有高矮胖瘦,女有黑白美醜,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光棍不再有!
然而,願望就只是願望,現實總是殘酷的。
從2012年開始,第一批90後男生步入法定結婚年齡,到2020年90後開始邁入「而立之年」,90後的婚姻問題受到社會大眾的廣泛關注。從2013年起,中國的結婚率就開始出現持續下滑,結婚人數從2013年的1327.45萬對降至2019年的926.01萬對。
2013-2019年中國結婚人數統計圖(作者博客)
而結婚人數不斷下降的另一端,則是選擇單身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2013-2018年中國單身人口數量走勢圖(作者博客)
中國未婚人口總數為2.15億,再加上2300萬離婚人數,中國單身人口規模達到2.4億,已經超過俄羅斯和英國人口的總和!
早在2011年,日本學者大前研一就曾在《一個人的經濟》一書中預言,隨著世界各國單身人口越來越多,無論是自願還是非自願、個人還是企業,都必須做好準備,這個群體將讓長久以來形成的固有的家庭結構產生質的變化,全球將迎來「一個人的經濟」時代。
美國紐約大學社會學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格也曾在《單身社會》一書中寫到:單身社會正在成為一次空前強大、無可避免的社會變革,我們要做出改變,讓未來的社會和城市規劃適應這種變化。
如今,大前研一的預測已成為現實,不僅是少子化嚴重的日本、韓國,中國的「單身大軍」也日益壯大。
在一些媒體和分析師看來,當今的單身人士雖然擁有更強的購買力和更強的消費意願,卻未必能夠轉化成積極的經濟貢獻,反而在無形之中對國家整體經濟發展造成損害。
支持這一觀點的專家認為,單身群體沒有家庭方面的負擔,生活中所面臨的責任小於同齡的已婚人士,便很容易形成一種較為閑散的人生觀與生活方式,從而導致缺乏工作熱情和動力。
此前有一項調查顯示,一個核心家庭的購買力和平均支出遠高於一個人的家庭。已婚群體對於自己的財務狀況和穩定性更具信心,因為他們不是家庭中的唯一收入來源。而單身群體常常面臨著需要為自己規劃未來的壓力,這令他們傾向於不願購買高價值的物品,而是會更多的選擇投資於保險和金融產品。同時,在子女教育、房屋購置等等方面投入也較少。
另一方面,已婚養娃的父母可能會花費相當數量的金錢購買嬰兒護理產品,並且更願意在犒勞另一半方面花錢,進而推動國內消費。所以,房子賣不動要怪單身汪?兒童產品滯銷要怪單身汪?才藝培訓班生意冷清也要怪單身汪?
本來沒對象飽受社會各界異樣的眼光就已經夠委屈了,現在還要背這麼大個鍋?用「損壞經濟」的名義給單身汪強行貼上標籤,是否真的合情合理?
世界經濟論壇的數據顯示,35歲及以下的上層中產階級消費者比同等收入的上一代消費者平均多花費40%的錢,用於購買各種類別的產品。事實上,相比已婚群體,單身群體只不過是消費的重心有所不同罷了。不管你的錢花在哪裡,錢總是在那裡。
與其養家餬口不如犒勞自己,把錢都用在自己身上「更香」,由此也引出了這些年崛起的一個社會熱詞——單身經濟。
「討好自己,讓生活盡量輕鬆、開心點」成為當今單身群體的普遍生活調性。「一人家庭」市場正在帶動旅遊、時尚、潮玩、健身、萌寵、遊戲、外賣餐飲、小型家電、娛樂影視等等中國的各經濟領域,躍升成為全新的藍海市場。
看到這兒,有人不禁感慨到:「想到還有其他2.4億單身汪陪我一起成就藍海市場,就不感覺孤單了呢……」
當前,中國正迎來有史以來最大一波「單身潮」。「單身經濟」已經成為一個獨特的消費細分市場,完全可以和女性經濟、嬰童經濟、「銀髮經濟」等新興市場同日而語,形成一股強勁的消費新勢力。
以近些年的旅遊行業數據為例,一個人旅遊已經成為了一種風尚,注重品質、捨得花錢住星級酒店、預定接送機、貴賓廳等服務。與多人出遊相比,一人行的花費至少要高出50%以上。
「我一個人(條狗)吃飯、旅行、到處走走停停……」這句經典的歌詞可謂是當代單身青年的真實生活寫照了。本著較強的「為自己而活」的意識,哪怕單身容易感到孤單,依然可以花錢買寄託、買陪伴。孤單是缺乏情感的寄託,但孤獨是一種自我選擇。你可以說我alone,但你不能說我lonely。
不少「單身主義者」坦言:「單身也許只有這一個麻煩,但改變單身會帶來無數的麻煩。」 想要對抗孤單、排解寂寞,結婚和戀愛都不行,但養寵物可以。對於單身青年來說,寵物已成為了「孩子」、「親人」般的存在。
對整個社會發展而言,單身經濟的崛起,既是一種尊重與包容,也是一種嚴峻的挑戰。未來,單身人群的數量還會不斷增加,還會有更多人選擇主動單身。
受到少子化與老齡化的雙重影響,適齡勞動力人口將不可避免地有所削減,繼而給國民經濟生產活動帶來壓力,加重政府相對應的財政負擔。與此同時,被貼上標籤的單身人群普遍受到來自社會、家庭以及自身焦慮帶來的壓力,從而給心理健康造成的負面影響,雖然不可一概而論,但仍須引起一定的警惕。
當然了,無論選擇哪種生活方式,都沒有優劣之分。尋找讓自己感到開心、舒適的生活方式,是新時代賦予的自由。而勇敢承擔你的所作所為,便是你為自由所付出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