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使中國經濟貿易得以發展。(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0年9月26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美國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使中國經濟貿易得以發展。然而來自中國的假冒偽劣商品每天都在湧入美國,國會參議員推出法案,呼籲取消中國的貿易最惠國地位。
美官員呼籲取消中國的貿易最惠國地位
最惠國待遇 Most Favoured Nation (MFN) ,在國際貿易學中指締約國一方現在和將來給予任何第三國在貿易、關稅、航運、公民法律地位等優惠和豁免,也都給予締約國對方國家。享有最惠國待遇的國家稱為受惠國,依據多是一項雙邊或多邊條約的規定。需要注意的是,優惠是相對於一般關稅稅率而言的,因此最惠國待遇往往不是最優惠稅率,在最惠國待遇之外,還有更低的稅率。
美國高級官員說,中國製造的假冒偽劣和違禁產品每天都在湧入美國,給美國市場和公民的安全造成危害。國會參議員推出法案,呼籲取消中國的貿易最惠國地位。法案如通過將賦予總統和國會制衡的權力,使對來自中國的商品審查更加制度化。
9月23日,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局長馬克·摩根(Mark Morgan)和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的經貿顧問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聯名在福克斯財經新聞發表評論文章稱,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CBP)對起源地主要是中國的小包裹進行的專項檢查發現,在為期14個月的「突擊行動」裡,13%標有「中國製造」的包裹中含有一種假冒產品或其它違禁品。
如果按天來計算,每天有大約70萬件標有「中國製造」的包裹湧入美國。其中68%是由美國郵政局在入境口岸處理的。其餘的航空包裹則是由DHL、聯邦快遞和UPS等私人承運商處理的。每天有近9萬名美國人受到這些中國假冒偽劣產品的侵害。
來自阿肯色州的美國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湯姆.科頓(Tom Cotton,R-Arkansas)9月17日提出一項法案,建議美國取消中國的永久最惠國待遇,即所謂「永久正常貿易關係」。
中國最惠國待遇是貿易與人權之爭
2000年10月,時任美國總統的克林頓(Bill Clinton)在白宮舉行了一場隆重的法案簽署儀式。克林頓說:「你們將記住這一天,並且為自己所做的事感到自豪。」
這項法案規定,一旦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將給予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即永久最惠國待遇)。美中兩國已就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達成協議,為中國入世掃清了障礙。2001年,中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一員。
有關貿易最惠國待遇和中國入世問題在1990年代一直是美國對華政策中引發辯論的話題。在中國享有與美國的永久正常貿易關係之前,根據美國《1974貿易法》,中國等非市場經濟國家不能自動享有貿易最惠國待遇,需要一年一審,由總統向國會提出延長的請求。1989年之前,中國的最惠國待遇審查基本都順利通過。
1989年天安門事件之後,中國的人權狀況引發美國擔憂,一些人權組織和國會議員提議取消中國的最惠國待遇,以懲罰中國踐踏人權的行為。儘管美國最終仍然決定延長中國的最惠國貿易資格,但是行政當局和國會都會在年度審查中表達對中國的人權關切。
1993年,克林頓正式宣布在最惠國待遇問題上附加人權條件。他頒布一項行政命令說,如果中國沒有在人權方面有全面、重大的進展,中國將失去1994到1995年度的貿易最惠國資格。
克林頓政府希望中共在人權上做出讓步,以延續最惠國待遇。然而,人們很快意識到,美方所希望的那種進展是不可能實現的。
1994年5月,克林頓宣布繼續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並將貿易與人權脫鉤。他表示,美國將採取新的人權戰略,包括增加對中國的國際廣播,將中國人權問題納入國際多邊議程以及支持中國的非政府組織。
前美國駐華大使、當時在美國國務院擔任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的溫斯頓.洛德(Winston Lord)回憶說,克林頓政府並沒有真心推行這一政策,「克林頓總統犯了個大錯,給自己的政策拆臺。工商界領袖、有經濟背景的內閣官員以及其他前政府官員給他施壓,讓他覺得他錯了,我們不應該把人權和貿易關係掛鉤。所以他不支持這項政策了。」
2018年10月,美國副總統彭斯在回顧美中關係歷史時說:「蘇聯垮臺之後,我們認為中國將不可避免地成為自由國家。帶著這份樂觀,美國在21世紀前夕向中國敞開大門,將中國納入世界貿易組織。」
彭斯說,然而,中國走上自由的「這個希望落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