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康熙一生兢兢業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身後的兒孫們,多也能文能武。
他為後世留下《庭訓格言》,總結教子之方,說透了中國人的教養。
(一)讀書做事,明理為要
【原文】
讀書以明理為要。
理既明則心中有主,而是非邪正自判矣。
遇疑難事,但據理直行,則俱無可愧。
【淺釋】
讀書的目的,主要是讓人明白事理。
既然明白了道理,心中自然有主張。
對於是非黑白,也都有自己的判斷。
遇到難以決斷的事情,只要依據道理行事,就無所畏懼。
【解讀】
《尚書》有言:「學於古訓乃有獲。」
凡聖賢經書,當中一言一事具有至理。
讀書時需留心體會,總結古人的經驗教訓:
這件事可以效仿,這件事應當引以為戒。
久而久之則明辨是非,遇事常有應對之法。
(二)敬畏之心,不可不存
【原文】
人生於世,無論老少,雖一時一刻不可不存敬畏之心。
嘗見高年有壽者,平日俱極敬慎。
即於飲食,亦不敢過度。
平日居處尚且如是,遇事可知其慎重也。
【淺釋】
無論男女老幼,做人須存敬畏之心:
對待年長的人,態度要恭敬有禮;
日常飲食起居,亦不可取用無度。
生活中如此嚴格要求自己,遇事也能知分寸、懂進退。
【解讀】
孔子曰:「君子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人需敬畏天命,而上天有好生之德。
故人不可為口腹之欲,恣情傷害生靈。
若能做到尊敬長輩,就不會有大的過失,對修養身心皆有益處。
做人無畏,勢必會妄為。
常懷敬畏之心,才能有所為有所不為。
(三)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原文】
凡人熟能無過?若過而能改,即自新遷善之機,故人以改過為貴。
能改過者,無論所犯事之大小,皆不當罪之也。
【淺釋】
人生在世,又有誰能不犯錯呢?
無論所犯的過錯是大是小,如果知錯能改,就該獲得改過自新的機會。
【解讀】
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犯錯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尚書》有言:「宥過無大,刑故無小。」
孔子云:「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明知故犯,是最大的過失;
自以為無過,則是錯上加錯。
坦然承認自己的錯誤,絕不再犯,就值得被原諒。
(四)家居閒談,善行善言
【原文】
吾人燕居之時,惟宜言古人善行善言。
朕每對爾等多教以善,爾等回家,各告爾之妻子,爾之妻子亦莫不樂於聽也。
事之美,豈有逾此者乎!
【淺釋】
我們在與家人相處時,應當效法古人:
多說好話,多行好事。
我常以此教導你們,你們回家也要如此對待妻子兒女。
一個家庭的和美,就是由此而生的。
【解讀】
一家之計,在於和美。
非善言不出口,非善事不行動。
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不愉快,
又或者因為幾句戲語,致使口角相爭。
這都是因為不能忍一時之氣,而引起大的爭端。
孔子曰:小不忍則亂大謀。
聖人之言,至理存焉。
(五)勤儉不貪,福壽雙全
【原文】
人生衣食財祿,皆有定數。
奢侈過求,受盡則終。
若儉約不貪,則可以養福,亦可以致壽。
朕為帝王,何等物不可用?
然而朕之衣食毫無過費,所以然者,特為天地所生有限之財而惜之也。
【淺釋】
人一生所能享用的飲食、衣服、財富,都是由定數的。
如果奢侈貪婪,一旦福報享盡,則會折損壽數。
若是勤儉節約、克制貪慾,就能增長福報、延長壽命。
像我貴為帝王,什麼樣的寳貝不能取用呢?
然而我在衣食方面從不浪費,正是因為愛惜上天賜予我們的財富。
【解讀】
世間的財物,皆由天地所生長,用以滋養眾生。
若人人都懂得節約取用,則無人不飽暖、無處不平均。
曾國藩說:「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
要留有不盡的餘意,讓子孫後代都能享受。
責任編輯:wendy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