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習俗有賽龍舟、吃粽子、掛菖蒲、艾草等。(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端午節,為每年黃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
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它的習俗也不少,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草、帶五彩繩,香包等等,其中還有避五毒的習俗。
端午節吃粽子,這個傳統習俗當然不用多說。那麼,在中醫看來,吃粽子有什麼講究嗎?
在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當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粽子中的糯米是糧食中的佳品,具有很好的食療作用。糯米味甘性溫,有益氣健脾的作用。而粽子的配料也同樣有著很好的保健作用。如益智仁有溫脾、暖腎、固氣、澀精的功效;我們常吃的大棗,有補脾益氣,養心安神的功效;而甜甜的豆沙粽中的赤小豆,有著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的功效等。
老年人與小孩、腸胃功能弱和一些疾病患者不宜多吃粽子。(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但是,老年人與小孩、腸胃功能弱和患有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不宜多吃。
端午節也是一個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長壽的節日。古人認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時五毒盡出,因此端午風俗多為驅邪避毒。此外,因為在此時天氣越來越炎熱,蚊蠅滋生,黃曆「五月」也常被稱為「惡月」「五毒月」或「百毒月」。
當然,端午節也被古人稱作「衛生月」,可以說端午節蘊藏著豐富的中醫養生保健知識,也是一年中不可多得的「養生月」。那麼按照傳統習俗端午節該如何保健呢?
「五毒」是指什麼?
人們把五月初五定為驅趕瘟疫毒蟲的日子,民間也流傳著這樣的俗語:「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所謂五毒是指:蜈蚣、蛇、蟾蜍、蠍子、壁虎。這五種毒物在每年夏曆端午日午時,進入高繁衍期,且活動頻繁,出現在各個屋角,陰暗角落,有灰塵的地方。
為什麼要「避五毒」?
由於夏季天氣燥熱,梅雨季濕氣重,人體質較弱易生病,而且「五毒」在這種陰暗潮濕的氣候下開始活躍起來,易出來咬傷人,而且大部分毒物都有毒,所以,千萬要小心牠們呀!
如何避「五毒」?
我們可以用雄黃酒撒至牆壁門窗上,特別注意家裡衛生;還可以「戴香包」,這是很普遍的方法,在香包裡放入艾草,雄黃等中草藥,是可以驅蟲除穢的;民間有讓小孩子戴「五毒兜」的說法,上面秀有五毒圖,寓意以毒攻毒。還有在門上貼「五毒符」的方法,可驅除邪害,門上還可以掛艾草。這些方法都是可以避五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