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0年6月4日訊】作為經濟學家,可以說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終身榮譽教授許小年親歷了三次經濟危機——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金融危機和我們今天正在面對的這場危機。
對危機的研究讓他確信,每一次危機背後的成因幾乎都一樣,就是貨幣超發。這一次美股四次熔斷也沒有什麼不同,所以他說:「危機時刻發貨幣是對的」,「2020年鮑威爾這一次發貨幣是對的」——但是危機過後一定要把水收回來,然而這也是最為困難的,因為縮表意味著要節衣縮食,要過苦日子。
就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出臺了不少政策,比如減稅降費、房租和電費補貼、穩崗補貼和各種信貸支持政策,特別是對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等等,但許小年認為,對小微企業的救助和支持政策是對的,不過還遠遠不夠。他注意到,在政策層面上人們還在爭論新基建、財政刺激的力度,以及財政赤字是不是可以貨幣化等問題,這些爭論沒有落到目前經濟和民眾生活最緊迫的事情上——財政和貨幣政策的焦點不是如何刺激經濟,而是如何救濟經濟。
救濟而不是刺激。
歐美國家的政策應對上來就是救濟,把錢發到中小企業和個人的賬戶上,這是有道理的。如果還是傳統的財政刺激,搞基建投資,通過產業鏈一環一環地傳遞到中小企業和個人手裡,那是需要時間的。想像一下,如果是基建比如特高壓,電網公司下了訂單,由電器廠去做電纜、做變壓器,然後變壓器廠去採購銅線鋼板,再由鋼鐵廠去採購礦石和焦炭,產業鏈延伸下去要多長時間?現在每天不知道有多少中小企業倒閉,我們是在和時間賽跑。
美國稅局向符合條件的美國民眾每人發放1200美元疫情救濟金(網路截圖)
因為疫情所造成的經濟活動的停滯,中小企業的資金鏈已經很緊張了,採用投資拉動的方式,等著產業鏈一環一環地傳遞到基層,可能已經來不及了。企業一旦倒閉,想恢復起來成本是非常高的。所以現在最為緊迫的是給老百姓發錢,給中小企業發錢,比基建拉動見效快得多。
強調救濟重要性的另一個原因是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暢。如果說實體經濟中的供應鏈是財政政策的傳導機制,中小金融機構就是貨幣政策觸達中小企業的傳導機制。貨幣松寬,銀行放款,一般都放給了國企,有相當規模的民企也能拿到一些,而大部分中小企業要麼無法受益,要麼只能做國企的供應商或合作者,間接受益。
在經濟活動放緩,付款拖延的情況下,中小企業的資金週轉越來越困難。政府雖然一再強調金融服務實體,要增加對中小企業的貸款,但大型商業銀行從本質上講不適合做小微貸款,捉老鼠靠靈活敏捷的貓,獅子幹不了這個活兒。具體講,央行應該直接給中小金融機構提供無息資金,中小金融機構再向中小企業發放低息或無息貸款。
再強調一遍,我們是在和時間賽跑。這次疫情和以往的經濟危機不一樣,它直接造成了經濟活動的停頓,不是放慢,而是馬上就停頓。服務業、餐飲業、小型商貿企業已經倒了多少?它們的現金儲備也就能支撐兩三個月,沒有現金流入,企業就辦不下去了。所以救濟緊於刺激,當下的政策討論在方向上出現了偏差。
談到現在很多地方都在發消費券,不少人認為消費券有救助的功能,也有提振消費的功能,可以說一舉多得,主張擴大範圍在全國範圍內推廣,許小年認為,贊成消費券的發行。消費券發到老百姓手裡,錢會直接流到服務、餐飲、旅遊等現金極度緊缺的小企業哪裡,而不必通過基建那麼長的產業鏈。消費券見效要比財政刺激、基建拉動更快。
就目前比較熱門的話題財政赤字貨幣化,許小年認為,關於財政赤字貨幣化的討論,背景是這樣的:美聯儲這一次應對危機的方法,在很多方面突破了原有的貨幣政策界限,比如宣布無限量的購買債券,而且債券不限於國債。過去美聯儲購只在二級市場買賣國債,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購買品種從國債擴大到了高評級的公司債,這一次進一步擴大到垃圾債,也就是低等級的中小企業公司債。
美聯儲這樣一步一步往前推進,人們自然產生疑問,貨幣政策還有邊界嗎?
在二級市場上購買債券,壓低市場利率,有助於財政部和企業發債,相當於央行為政府和企業間接融資。既然是融資,為什麼不能直接融資呢?美聯儲為什麼不可以進入一級市場,直接購買財政部發行的國債呢?
這就是財政赤字貨幣化的由來。再往下走一步,央行直接購買企業發行的債券,央行就具備了商業銀行的功能。聽上去很離譜的觀點,還有這個理論那個理論包裝,什麼MMT之類的。我們現在根本不缺理論,我們現在缺常識。
常識是什麼?常識是財政部不創造財富,央行印鈔票不創造價值。無限量地發行貨幣,又沒有看到通貨膨脹,人類以為找到了一個糊弄上帝的方法,零成本地解決我們面臨的棘手經濟問題。人類太聰明瞭吧?聰明到了自認為可以違背常識和改變常識!殊不知聰明一定會被聰明誤。
2008年,美國政府的國債佔GDP的60%多,經過那一輪危機救援,國債對GDP的比例陡升至100%左右。2020年這一次救援過後,聯邦政府的負債會上升到什麼水平?你以為政府可以無限地增加債務嗎?你想走歐債五國的老路?你想學希臘政府破產嗎?你以為央行可以無限量地發鈔票嗎?
有充足的證據說明,2008年金融危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格林斯潘(1987-2006年任美聯儲主席)的貨幣政策,他從2005年開始超發貨幣。根據貨幣金融學的泰勒規則,貨幣發行要遵循泰勒規則,格林斯潘認為他不必跟隨泰勒規則,他可以憑著他的聰明才智和經驗決定貨幣發行量。
你以為超發貨幣,CPI沒有通脹,就能夠僥倖過關嗎?你過不去的。格林斯潘挽救了一次又一次的股市危機,但終於沒有逃過2008年。美國的CPI沒漲,美聯儲發那麼多貨幣到哪裡去了?由於利率超低,大家全借錢去買房子,房地產市場泡沫,家庭部門的負債過高,泡沫破滅造成金融海嘯。2008年金融危機是對貨幣超發、家庭部門資產負債表失衡的強制性糾錯,這個教訓忘了嗎?
2020年危機的背後又有央行超發貨幣的影子。當下都急著救災,來不及做非常深入的數據分析,已有初步的證據說明,3月份美國股市10天內四次熔斷,貨幣起碼是原因之一。
在四次熔斷之前,美國股市的估值達到了2008年以來的最高點。我們知道資產價格如果有泡沫,早晚要調整,調整的導火索可能是新冠肺炎,也可能是2008年的次貸衍生產品違約。只要貨幣超發引起資產價格的高估,市場一定會調整,不是新冠肺炎引爆,就可能是油價,不是油價就會是其他的什麼因素。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但是公眾一定要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今天政府給你賬戶上打2000美元,那可不是天上掉餡餅,危機過後是要加稅的,雖然沒有政客會這樣告訴你實話。財政不創造價值,它的收入來自企業和個人創造的價值,這不是常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