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海軍上將陳策,被譽為「東方納爾遜」,並榮獲英國爵士勛位和勛章。(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1922年,陳炯明在廣州炮擊總統府並發動叛亂,這就是國父孫中山的廣州蒙難之役。鮮為人知的是,陳策將軍協助孫中山和蔣介石指揮這次平叛作戰。抗戰期間,陳策將軍指揮帶領數十名英軍在香港成功突圍,被譽為「東方納爾遜」,並榮獲英國爵士勛位和勛章。
國父孫中山為陳策祖居題字
國父孫中山(孫文)為陳策祖居親筆題字的匾額。(網絡圖片)
陳策,KBE(1894年4月2日-1949年8月31日),字籌碩,廣東(今屬海南)文昌人,中華民國海軍上將,海軍第四艦隊名將。
1893年,陳策出生於海南文昌市會文鎮的陳策,小學畢業後前往廣東讀書,在就讀廣東海軍學校期間,他秘密加入同盟會參加革命。從參加政治活動起,陳策就是孫中山先生革命的忠實追隨者。因此,當陳炯明叛變時,陳策就堅定地站到了孫中山的身邊。在亂勢中,陳策指揮艦隊冒充陳炯明叛軍,把孫中山安全地接到了艦艇上。後來,在孫中山決定從廣州突圍時,陳策又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在文昌市會文鎮沙港村的陳策故居,祖屋門檐下那塊寫著「同登壽域」的牌子特別引人注意,因為那上面的落款是「孫文」(孫中山)。陳策將軍的侄孫女婿告訴記者,這是孫中山在一次召開討論海南建省事宜的會議空隙時,特地為陳策的祖居題寫的。國父親手為一名將領的祖居題字,可見兩人關係非同尋常。孫明說,那是因為陳策曾救過孫中山。
陳炯明叛亂 陳策協助蔣介石救國父
1922年的廣州,曾發生過一件對中國現代史影響深遠的重大事件。這年6月,粵軍總司令、廣東省長陳炯明在廣州炮擊總統府並發動叛亂,這就是孫中山的廣州蒙難之役。很多人都知道孫中山和蔣介石登上永豐艦指揮戰鬥,率領海軍官兵平叛作戰的史實。鮮為人知的是,廣東江防艦隊司令陳策當時協助孫中山和蔣介石指揮這次平叛作戰。
孫明說,實際上,當時孫中山脫險後最初登上的軍艦不是永豐艦而是寳璧艦。因為這艘艦太小,後來又改到永翔艦。請孫中山移駐永豐艦的,是當時的廣東江防艦隊司令陳策,他和永豐艦艦長馮肇憲認為艦隊司令溫樹德心懷二意,永翔艦不夠安全,因此以請先生訓話為名,親迎孫中山移鎮永豐艦。第二天,脫險的宋慶齡也來到永豐艦。
永豐艦最初駐紮在黃埔,但陳炯明勢力強大,廣州衛戍司令魏邦平、海軍艦隊司令溫樹德先後反叛。特別是7月9日,溫樹德率海圻、海琛、肇和三艘大艦叛離黃埔,海軍陸戰隊亦投降叛軍,與海軍互為犄角的長洲要塞陷落,孫中山被迫決定突圍。
突圍之戰以時任粵軍第二支隊司令的蔣介石為總指揮,具體海軍艦隊行動由廣東江防艦隊司令陳策負責。7月10日凌晨,陳策指揮各艦開始移動,以永豐艦率先突進,楚豫、同安、豫章各艦跟隨,夜暗中與叛軍車歪炮臺發生激戰。天亮後,叛軍射擊漸漸準確,永豐艦接連中彈,一發炮彈擊穿駕駛臺側面鋼板,險些將指揮戰鬥的蔣介石、陳策和艦長馮肇憲炸死。幸而豫章艦艦長、蔣介石的把兄弟歐陽格奮不顧身,率艦高速殺入永豐艦和炮臺之間猛烈射擊,吸引敵軍火力,全隊終於突出火網。在總指揮蔣介石和陳策的指揮下,艦隊終於突圍成功。
孫明說,孫中山的革命生涯得以延續,陳策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也因此陳策與孫中山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才有了後來孫中山為陳策祖居題字之舉。
陳策被英王授予英國爵士勛位
1941年,陳策(中央包紮左手臂者)指揮帶領英軍官兵共70餘人成功從香港突圍,到達廣東惠州後留影。(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1941年12月8日,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深圳河以北的日軍亦同時進攻香港。陳策指揮帶領70名英軍乘五艘魚雷艇在香港成功突圍,在戰鬥中他負傷截斷一腿。
抗戰勝利後,為表彰抗日功勳貢獻,英王授予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介石、中國軍隊參謀總長何應欽、副參謀長總長白崇禧將軍大英帝國最高巴斯(Bath)軍事勛章,頒授陳策將軍「大英帝國爵級KBE司令勛章」,頒授給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新38師師長孫立人將軍「大英帝國司令勛章」。陳策並被英國授予KBE爵士勛位。這樣的榮譽,在英國僅有十六世紀的海軍第一名將納爾遜獲得過,因此,陳策又被人稱為「東方納爾遜」。
1945年抗戰勝利後,陳策任國民政府廣州市市長,一年後因足疾離職養病。1949年8月31日,在廣州家中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