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MANDEL NGAN/AFP/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9年12月15日訊】(編註:當美中即將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之際,本文深刻揭露中美乃至全球貿易戰的根源,值得一讀)
在2005年小布希當總統時,中國和美國就發生過一次貿易爭端。那時中國稍微一強硬,美國就後退了。所以中國才會在這次貿易爭端開始時極端自信,極端強硬,以為可以故伎重演,嚇退美國。但現在中國困惑地看到,不論中國如何嘴硬,甚至啟動大規模關稅報復措施,美國的立場仍然毫不動搖,而且反而步步緊逼。
為什麼這兩次美國的表現如此天差地別?中國人都認為美國在貿易戰中對中國提出欺人太甚的要求,事實上是這樣嗎?
川普(特朗普)上臺以前就對北約、加拿大、墨西哥和歐盟發出嚴厲指責,說他們佔美國的便宜,上臺後真的就對這些國家加征關稅。川普的這些舉動在中國人看起來似乎是分不清「敵我」:跟中國全面較勁已經夠美國忙一陣子的了,還同時向自己的鐵桿盟友開火,他是不是瘋了?
然而奇怪的是,墨西哥、加拿大和歐盟誰都沒有對川普說「你是不是有病呀?」
相反,歐盟沒有說任何難聽話,首先讓步,保證增加購買美國產品,包括天然氣和大豆。墨西哥和加拿大緊跟其後,按照川普的條件和美國簽署了新的北美貿易協定(編註:美國國會已經和白宮達成一致,即將批准這份新的《美墨加貿易協定》。)
是大家都屈服於川普的壓力了嗎?
要回答上面的一系列問題,我們必須從二戰後美國的戰略布局說起。
二戰中所有國家都大傷元氣,唯有美國的國力如日中天。二戰結束時美國的GDP超過全世界其他國家、地區GDP總和的數倍,美軍光航母就三十六艘,可以同時擊敗全世界所有其他國家,把整個地球納入美國版圖。(到1960年,二戰結束十年了,日本和西歐國家的經濟已數倍於戰前水平,但美國的GDP仍然超過他們GDP的總和。)然而美國沒有乘機從任何一個國家攫取一寸領土,搶奪一噸礦產資源,包括二戰中的死敵德國和日本。相反,美國實行馬歇爾計畫,對西歐(東歐拒絕)、日本以及韓戰後的韓國進行大規模金融和工業援助,金額相當於今天的2000到3000億美元。馬歇爾計畫持續四年,結束時,歐洲的經濟就已經恢復到了戰前的水平。
為什麼美國這樣做呢?他有三重考量:
第一個考量:
如我前面所說,基督教講究博愛助人,作為一個嚴格信仰新教的國家,美國人民是世界上最樂於助人的人民。對於他們來說,拿出自己零花錢來幫助別人脫貧致富不僅是何樂不為的事情,在某種程度上甚至看成一種責任。
第二個考量:
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唯一目的就是逼中國和自己通商。發達工業國家把自己的富足建立在對外通商的基礎上。當別的國家繁榮富足時,他們就可以大量購買我們的產品,我們也可以向他們購買我們自己不想做或不能做的產品,彼此互補。這是工業國家最喜歡的境界。
所以從二戰之後,西方國家就已經不再對攫取別人領土感興趣了。因為你攫取別人領土必將引起原住民的常年反抗,你必然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甚至生命去鎮壓,鎮壓的結果必然是佔領區無人投資,工商業停滯,民生凋零,自然沒有購買力去買你的產品,相反你還不得不向該地區輸血,而且你不斷修橋補路,游擊隊不斷地炸橋毀路,你的輸血還將是長期的大出血。
相反,如果你與他們和平相處,幫助他們富足起來,他們管理好自己的國家,不用你花一個人一分錢,每年他們還大量購買你的產品,大批來你這裡度假花錢,這不是無本萬利的事情嗎?
不錯,別的國家經濟科技發達了,競爭力高了,確實可能對你的產業構成競爭壓力。但國與國之間誰的科技和產業更發達,完全拼的是體制,只要你體制健全合理,你完全沒必要擔心。
一個健全的有競爭力的創新體制必須做到如下五點:
(1)科技創新得到保護,有人仿冒侵權,體制會立刻讓他得不償失;
(2)科研和加工體系完善、水準高,你可以使用的實驗室、可以求助的專家和諮詢機構、為你研製、加工零部件的工廠都是一流水準,所以你從事創新的起點就高;
(3)各行各業都有大量一流的科技和商業人才供你來雇佣,幫助你實現創新,以及從創新向大批量市場化的轉換;
(4)有完善的金融系統和融資渠道,你能夠輕易獲得創新和市場化所需要的資金;
(5)有健全的、大規模的產業鏈,使你能夠迅速為你的創新找到大規模的應用對象,迅速把創新轉化為批量生產的利潤。
如果你有這樣完善的創新體制,那麼新技術新產業就會層出不窮。來自其它國家的新技術新產業的競爭只可能成為激勵和啟發你不斷創新的動力,而且別人的新技術還可能為你所用。比如法國的某家公司發明瞭激光快速掃瞄成像技術,美國的某家公司就利用該技術發明瞭自動駕駛汽車的路況識別系統。這就是彼此互利的良性競爭。美國的創新體制無疑是世界上最完善的,所以他不怕來自如何國家的競爭。
第三個考量:
經濟富足的國家必定民生安定,百分之九十九都會走向民主(只有中國(中共)是個例外)。而貧窮則是動亂和獨裁的孵化器,納粹黨就是因為德國一戰後民生凋零導致政治動盪,人民渴望有力政府,才得以上臺的。所以,在美國看來,讓歐洲日本韓國富足起來是穩定世界格局、促進民主化進程、防止第二個東條英機和希特勒出現、阻止共產勢力擴張的關鍵戰略。
基於上述三個考量,美國不僅在馬歇爾計畫中對其他國家給予大量經援,而且在關稅和匯率政策上給予優惠。比如直到今天歐盟仍然對美國汽車徵收10%的關稅,而美國只對歐盟汽車徵收2.5%的關稅。比如美國郵政對來自國外的物品的收費比類似物品在美國國內郵寄的收費還要低27%。美國還長期容忍其他國家維持本國貨幣對美元的低匯率。這會增加這些國家進口美國產品的成本,降低美國進口這些國家產品的成本,從而導致美國增加進口這些國家的產品,減少向這些國家的出口。這就是美國幾十年如一日的貿易逆差的由來。
為什麼美國會幾十年如一日,容忍甚至主動實行這種不利於自己的經貿關係呢?
我們知道,同一種產品生產銷售的數量越大,單件產品的生產成本越低,產品售價就越低,就越有競爭力。日歐經濟在戰後的廢墟上起步時,國內消費需求低,生產規模低,產品不成熟,單件產品的生產成本高。而美國由於其龐大的國內消費市場和製造工業,其產品的產銷量極大,質高價低。如果日歐不對美國產品建立起關稅壁壘,那麼美國大量產品在日歐傾銷,必然全面壓制本地工業。本地工業低迷,就業率必然低迷,民生自然低迷,既無力購買美國產品,又造成社會動盪,給共產主義勢力提供見縫插針、挑起動亂、擴大影響的機會。這種結果自然不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所以美國才會在戰後容忍甚至支持日歐韓對美國產品建立起貿易壁壘,又把自己的國內市場對這些國家的產品敞開大門,以國內市場的強大購買力拉動這些國家的經濟,幫助他們走向繁榮富足。
歷史證明了美國人眼光的遠大。
二戰後西歐、日本和韓國在美國馬歇爾計畫的慷慨援助和一邊倒的經貿關係的惠顧下迅速崛起,民生富足,國力強盛,政治上走向完善穩定的民主制度。日歐在經濟和技術上的崛起並沒有扼殺美國的科技和產業,相反,美日歐在良性競爭的互惠互動中,形成了一個在政治、經濟、科技、軍事和人文文化上彼此依賴、互補、相互促進的多贏局面。面對共產主義鐵幕下民生慘淡的中國、北韓和東歐,日本、韓國和西歐形成了一股強大的穩定力量,在政治、軍事上有效地狙擊了共產勢力的影響和滲透。來自北韓的冒著死亡威脅常年不息的脫北人流,2015年電影《間諜橋》中展現的冒死翻越柏林牆投奔西方的東德人,還有中國一直到今天都在進行的、最近反而愈演愈烈的移民潮,都宣示了人心的向背。
美國對中國的政策也延續了同樣的思路:
一個繁榮富足的中國符合美國的利益。這個思路從二戰前一直延續到2012年。中國人不斷聽到美國的這個表述,但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從來都以為是口蜜腹劍,其實他說的完全是真心話。
二戰前日本入侵中國,美國要求日本退出中國,並因此對日本發起了石油禁運。日本本土包括其在中國的佔領區都基本不產石油,日本的庫存石油用一天少一天,所以日本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屈服,退出中國,放棄他們在日俄戰爭中通過血戰獲得的滿洲利益,從此告別他們的大東亞共榮圈的夢想,要麼孤注一擲對美開戰,攫取東印度產油區。
由於日本的軍政府缺乏民主機制,清醒但不悅耳的聲音被壓制,日本做出了錯誤的選擇,這才有了美國的參戰和軸心國的戰敗。如果美國對中國滅亡無動於衷,那麼日本絕不會主動攻擊美國,美國就不會參戰,那麼緊密合作的日、德、意軸心國必然在世界上大行其道,中國上空到現在都可能還飄揚著膏藥旗。
所以美國是中華民族的救命恩人。
即使是在中國恩將仇報,在韓戰中與美國作戰,造成美國37000人陣亡,並有史以來第一次被迫在沒有獲勝的停戰協議上簽字之後,美國也沒有改變他對中國的一貫思路。
1958年,韓戰停戰剛剛五年,中國大躍進導致大飢荒,美國向中國表示願意無償提供數十萬噸糧食,幫中國的飢民度過難關。中國外交官回答:「什麼?你們搞錯了吧?我們很富足呀!倒是美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我們隨時可以向你們提供十萬噸糧食的無償援助!」美國人苦笑走開,中國三千萬人餓死。
1969年中蘇在珍寶島武裝衝突後,蘇聯決定對中國大舉使用核武器,以為美國在韓戰中遭受如此大的損失,一定會樂見,於是事先通報美國。美國先是通過華盛頓郵報刊登文章警示中國,然後又對蘇聯提出嚴厲警告:「美國將蘇聯對中國使用核武器視為對美國及其盟友的攻擊,蘇聯核導彈升空之時,美國就會對蘇聯展開大規模核報復。」中國也隨即展開人口和工業能力的大規模疏散。所以蘇聯才放棄了大規模核打擊中國的計畫。
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後,美國正是基於對戰後日歐的同樣的思路,不願意美國極具競爭力的產品傾銷中國摧毀中國工業,希望中國在富足以後能夠走向政治清明,才會一方面容忍中國對美國產品構築起森嚴的壁壘,強迫進入中國的美國公司繳出其技術,另一方面又對中國產品進入美國市場大開綠燈。正是因為這個一邊倒的優惠政策,中國才有了改革開放之後的迅猛發展,才能每年對美國有50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建立起巨額的外匯儲備。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中國同時與世界其他地區都是貿易逆差:因為其他地區沒有美國對中國的這種一邊倒的優惠政策!
美國對其他國家的這種輸血性質的優惠政策只能適用於對方比自己小很多窮很多的狀態。時過境遷,到了1985年,日、德、英、法已經成長為完善強大的經濟實體。當時美元對這些國家的貨幣嚴重高估,導致美國產生巨額貿易逆差,經濟受損,失業率上升,無法繼續承受下去。於是美國就和這些當年的受惠國商量,大家一起簽訂了一個「廣場協議」,商定美元對這些國家的貨幣貶值,達到合理的水平。這個協議並沒有完全實現美國對其他簽約國的完全對等,只是稍微緩解了一下美國的負擔。比如歐盟至今都在對美國汽車徵收四倍於美國對歐洲汽車徵收的關稅。
這裡我必須走題,談一下「廣場協議」四年之後日本的經濟崩潰和其後的「失去的二十年」,因為只要任何人一談美國在經濟上扶持別國,中國的一知半解的小粉紅們必定會引用日本在1989年的經濟崩潰,把它說成是美國通過「廣場協議」用心險惡地摧毀日本經濟的證明。如果美國用心如此險惡,為什麼這些國家都簽了這個協議?美國又沒有用槍頂著他們。
真正的原因是大家都覺得昔日慷慨幫助我們脫貧的恩主現在被我們拖累得夠嗆,現在我們都強大起來了,該是少揩些他的油的時候了。還有,為什麼同時簽協議的英、法、德國的經濟就沒有進入失去的二十年?德國馬克對美元升值了,導致大量熱錢湧入,德國採取的對策是緊縮貨幣,防止經濟過熱。但日本做的正好相反:大量增加貨幣供應量,降低貸款利息,希望籍此鼓勵創業,增強日本經濟的競爭性。但人們拿到了錢卻都用來炒房地產了,結果日本房地產價格火箭般一路飛升,泡沫最高時,東京一城的地價就高於全美國所有城市和廣袤國土的地價,而美國的國土面積是日本的1.5萬倍!日本經濟泡沫化到了如此程度,四年以後的破滅就成了必然。
為什麼日本經濟泡沫破滅之後,沒有像美國歷次經濟危機之後反彈,以至於日本人哀嘆「失去的二十年」?主要原因有兩個。
第一,日本的房地產泡沫在政府超寬鬆貨幣政策的全力支持下吹得太高了,一旦破滅之後,除非再次狂吹泡沫,不可能再接近當初的高度。
第二,不像美歐通過大量接收移民保持人口增長,日本不願意接收移民,所以日本人口持續下降。雖然人均GDP在泡沫破滅之後快速上升,但國家GDP卻再也無法接近1989年泡沫頂點的水平。所以日本人的失落感才會在二十年裡揮之不去,跟美國沒有一毛錢的關係!
現在回過頭來繼續談貿易戰。
到了小布希總統的2005年,美國剛剛打完第二次海灣戰爭,年度貿易逆差創歷史新高,達7000多億美元,形勢非常嚴峻。這裡面除了進口石油的2500億美元,下一個大頭就是對中國的200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所以美國政府迫切希望能和中國像和當初的「廣場協議」簽約國一樣好好商量,採取一些措施適當減輕美國的負擔。但中國可不像日、英、德、法那樣知道感恩,立刻跟美國翻臉,以貿易戰相威脅。我們在中國是不是經常聽到這樣的故事:好心人讓窮親戚長年白住自己空置的房子,有一天好心人自己要用房子了,要窮親戚搬出去,結果窮親戚馬上翻臉,不擇手段要死要活地鬧。你去中國當這樣的好心人,十有八次會落得如此下場,弄不好你的窮親戚還可能弄死你。我身邊直接認識的人裡面,這樣恩將仇報、貪得無厭的例子就有兩起,而且還都是大學畢業的在一線城市裡有房有車的中產階級!
中共治下的中國,就「造就」了這樣的人民。
結果美國馬上就後退了。於是中國就以為美國老百姓傻大頭,吃不得苦。其實美國還是沿著原來的那條思路在考慮:如果中國允許美國的企業與中國企業公平競爭,那麼中國政府依賴的腐敗低效烏煙瘴氣的國企一年之內就會垮下去,中國的經濟會崩盤,中國會陷入動亂,文革之類的極左勢力會抬頭,這不符合美國的利益。相反,如果允許中國繼續走向富足,根據美國的歷史經驗,人民富足了必然追求話語權,中國會最終走向民主。正是基於這個考量,美國才會後退,並在後來的12年裡聽任中國繼續大規模掙美國的錢。
到了2017年,中國從美國掙錢的規模已經從2005年的每年2000億美元到了每年5000億,美國因此欠下的債務已經從2005年的GDP的一半上升到超過GDP,同時歐洲和中國的經濟實力已經到了和美國平起平坐的地步。所以川普才會對歐洲、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一齊施壓,要求對方把針對美國的貿易壁壘降到和美國對等的程度。就是說,「我們給你們輸了幾十年血了,你們現在強大了,我們沒有能力繼續了,以後大家公平競爭吧。」因為美國理直氣壯,川普才會如此強硬,歐洲、加拿大和墨西哥才會迅速讓步。
因為全世界除了中共以外,人心都是肉長的。
試想,如果以前歐洲和美國之間的貿易關係就已經是公平合理了,現在美國忽然又粗暴地提出過分的要求,歐盟現在的實力已經和美國平起平坐了,他們為什麼會立即讓步呢?不合邏輯是不是?
就算是歐盟因為某種原因不得不對美國忍氣吞聲,當中國試圖在貿易戰中聯歐抗美時,有人替他們出頭了,他們還不趕緊和中國合作?
再退一步,就算是美國的「淫威」讓歐盟連有人替他們出頭時都不敢反抗,歐洲是徹頭徹尾的民主體制,總免不了有某些報紙出來譴責美國、同情中國吧?但實際發生的是,歐洲沒有任何同情中國的聲音,對中國聯歐抗美的建議斷然拒絕,反過頭來就和美國一道向WTO投訴中國。
中共孤家寡人的地位,難道不是昭然若揭嗎?
美國通過貿易戰對中國施壓,希望達到三個目的:
1、減少美國對華貿易逆差。
2、停止強迫外國合資企業繳出知識產權。
3、放棄「中國製造2025」計畫。
前兩條的原因淺而易見,合情合理,但第三條似乎是中國的內政,美國憑什麼干涉?我前面不是說美國歡迎其他國家經濟富足,科技發達,不怕競爭嗎?那他為什麼反對中國的2025計畫?
因為中國2025計畫的核心,是一方面繼續通過不平等貿易大規模積累資金,削弱美國國力,另一方面利用這些資金扶植中國的關鍵產業,通過保護主義和大規模補貼排除國際競爭,然後通過對外大規模低價輸出而摧毀歐美競爭。就是說,誰也別想來我們國內和我們競爭,但我們卻要去你們國家去傾銷,把你們的工業壓垮。
你看看美國的巨型企業比如波音、谷歌、蘋果、亞馬遜,人家都是自己從零開始,通過與全世界最強的競爭對手公平競爭,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和體制優勢一步步走出來的,沒有得到政府任何補貼和保護。只有這樣誕生出來的企業才是真正有競爭力的、長期站得住腳的企業。這就是我前面所說的美歐日科技產業彼此良性競爭互惠共贏的局面。
如果「中國製造2025」成功了,那麼美歐的科技產業都將遭受很大的打擊,而中國的科技產業因為不是通過公平競爭,而是通過貿易保護和大規模補貼起來的,必然像中國的眾多國企一樣腐敗低效結構不合理,一旦中國陷入經濟危機,政府無力繼續扶植,甚至被迫開放市場,這些產業必定在國際競爭下轟然倒塌。
就是說,「中國製造2025」是一個損人不利己,與世界同歸於盡的路數。
就好像另一個「幾千公里沿途大撒幣」(「一帶一路」)政策。幾千萬億中國人民的血汗錢撒出去,絕大多數被撒了幣的國家欠下巨款,財政狀況惡化,腐敗加劇,反華情緒高漲。大馬前總理家裡搜出來的中國給的美金得用車運,巴基斯坦前總理法庭上為自己辯護時說:「我貪的都是中國給的錢,對國家又沒有害處!「
明眼人都知道,紅朝所有的大招,無一例外全是這種與世界同歸於盡的路數。
面對美國第二次合情合理的要求,中國依然像那個窮親戚一樣。當初加入WTO的幾十條承諾除了五天工作制一條以外,其他一條也不兌現,而且便宜永遠也佔不夠,你不讓我繼續佔了,我就扎你車胎,砸你窗戶,到四鄰說你壞話,甚至跟你玩命。
大家仔細看看紅朝發布的那幾條「豁出去了跟美國死磕」的聲明,裡面哪裡看得見一絲一毫感激的痕跡!
為什麼美國這次不讓步了?他徹底寒心了。美國是中國唯一的恩主,這些年中國積累下的巨額外匯儲備百分之九十都來源於美國,然而與此同時中國卻想盡一切辦法去傷害美國,通過投資、留學生、孔子學院大肆進行文化滲透,盜竊從航天到種子各行各業的知識產權,暗裡對美國等西方國家大肆進行黑客攻擊,竊取軍事技術就罷了,連中立國瑞典和紅十字會等中立組織也不放過,最近還盜走了幾十萬美國政府僱員的數據。經過那場全國上下的大辯論,美國「親華派」(「擁抱熊貓派」)的規模和影響已經幾乎被「清零」了。美國人他們徹底明白了,中國越是富足,中共對中國老百姓的洗腦越徹底,中國對美國的敵意和傷害越大。
中共紅朝是一條餵得越壯,反噬你越狠的狼。
所以美國現在針對中國的措施緊鑼密鼓,一條條出臺,紅朝以前行之有效的把戲,比如買幾架波音客機,在故宮裡面請吃飯,許下各種根本不打算兌現的諾言,現在統統失效。
500億關稅,緊接著2000億關稅。限制中國人赴美。對付孔子學院。限制中國在美投資。戰艦闖南海島礁,穿臺灣海峽。B52戰略轟炸機數次逼近海南島。臺灣旅行法。高官訪臺。臺灣軍隊赴美國訓練。臺灣官員首次進入美國聯邦機構(蔡英文參觀美國宇航局)。
經過快兩年的拉鋸,其間還經歷了一次無恥的掀桌子(2019年初在協議即將達成之際,中共全面反悔,致使川普憤怒祭出關稅重錘),美中終於達成第一階段協議,美國將對中國的現行關稅略為削減,後續關稅緩徵,紅朝可以喘口氣了?
別急,川普說後續談判立刻開始。川普政府的貿易談判高官稱要密切注意中共是否切實履行協議。
用丘吉爾的話講,這不是結尾。這甚至不是結尾的開端。這只能說開端的開端。用中國人的話說:好戲還在後頭。
心裏充滿惡,到頭來必定在惡上絆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