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債的債券餘額已高達8萬億元,地方政府成為「老賴」。(圖片來源:viperagp/Adobe Stock)
【看中國2019年12月14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日前發生和地方政府密切相關的首例城投債違約,城投債的債券餘額已高達8萬億元,地方政府成為「老賴」。
地方政府想方設法規避風險
中國的城投債,又稱「准市政債」,是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作為發行主體,公開發行企業債和中期票據,其主業多為地方基礎設施建設或公益性項目。從承銷商到投資者,參與債券發行環節的人,都將其視為是當地政府發債。此前因政府信用背書,城投債成為債市炙手可熱的投資品種。
但是在12月6日,呼和浩特經開區投資集團發行的「16呼和經開PPN001」未能在投資人回售行權執行日及付息日及時償付回售款及當期利息。一時間,首例城投債違約、城投債剛性兌付被打破的聲音四起。
經過兩天發酵,12月9日,「16呼和經開PPN001」首例城投債違約事件在呼和浩特市政府方面的積極協調兌付中得到平息。目前已在陸續兌付中。
12月13日,呼和浩特經開區投資集團相關人士回應媒體稱,「16呼和經開PPN001」已兌付了部分資金,延期兌付的剩餘資金已經與投資人簽署了展期協議。
但是在各種信用債不斷爆發的2019年,一向剛性兌付的城投債也因此引發市場的風險預警。
值得注意的是,違約事件發生時,讓人們首先質疑的是這個債券是否屬於城投債。從統計數據的債券分類來看,「16呼和經開PPN001」並未被歸為城投債。
其主體發行人呼和浩特經開區投資集團是地方國有企業,由呼和浩特經開區財政審計局100%控股,主要從事呼和浩特經開區基礎設施建設及保障性住房建設等業務,確屬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券業務是典型的城投債業務。
這意味著,地方政府事先採取措施,想方設法規避風險。但是,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城投債已壓頂。
2015年,772個主體共計發行1,656只城投債,發行額1.6萬億元;2016年共有1,096主體發行了2,349只發行額高達2.3萬億元,呈現階段性高峰。
根據統計,城投債雖然已經出現個別的兌付壓力,但是中國今年城投債發債再創歷史高峰。兩年來的城投債持續發行,城投債存量大幅攀升。截至2019年12月11日,今年1,202個發債主體已共計發債3,593只,發債額度超過3萬億元,遠超2018年2.3萬億元發債量。
截至2019年12月11日,城投債債券餘額已高達8萬億元,共計2,054個發債主體的9,205只城投債券等待償還。
超八百地方政府成「老賴」
信息顯示,2019年1-10月,中國內地各級法院已將831個地方政府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而在2018年全年,這個數字為100個。絕大多數債務違約都發生在縣一級政府,因為其預算比上一級政府更加緊張。另外,這些數字還未計入地方政府控制的融資公司以及官員運營的企業(過去三年有逾千家被列入失信名單)。
失信被執行人,即俗稱的「老賴」。是指經中國各級法院認定的「被執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人員和行政主體。
據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11月12日報導,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所長陳志武表示,政府失信者的激增可能導致社會危機,工人們會走上街頭抗議官方機構。這對北京來說是最糟的情況。
諮詢機構「控制風險」(ControlRisks)負責中國和韓國分析的安德魯•吉洛姆(AndrewGilholm)也發出警告。「如果更頻繁、更高調的違約影響了社會穩定和政府信譽,這將成為一個全國性問題。」
生於1992年的城投公司的是與非
1992年,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新區在上海設立。然而,如何解決城建資金嚴重短缺的矛盾,也困擾著浦東新區及上海市政府。當年7月,上海市城市建設投資開發總公司在浦東新區成立。該公司獲得上海市政府的授權,主要從事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和運營工作。其被認為是中國第一家城投公司。
1993年4月,該公司發行了首支城投債,融資5億元。加上城建收費、貸款、利用外資等方式,當年籌資73.9億遠,約佔當年財政收入的三成,有效地緩解了地方政府資金壓力。
於是,各個地方政府紛紛效仿上海的做法,城投公司在中國各地陸續成立。
1994年,中國成立分稅制,奠定了地方政府財權和事權不匹配的格局,地方政府活兒多、指標多,錢又拿得少,不融資的話往部委跑去要錢又很費勁。並且,地方官員的升遷以GDP增長為導向,利用城投公司投資成為發展GDP(陞官)的最快速路徑。
基礎設施的投資會帶來地價和房價的上漲,漲價以後的土地出讓收入被對方政府用於還款。過去二十餘年間,這一模式被地方政府運用的爐火純青,讓中國經濟「繁榮」的同時,也帶來諸多顯性和隱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