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讓日本國民感到幸福 細數「30年平成時代」(視頻)

發表:2019-05-19 09:1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致力讓日本國民感到幸福 細數明仁天皇的「30年平成時代」,圖為明仁上天王和上王后美智子合影。
致力讓日本國民感到幸福,細數明仁天王的「30年平成時代」,圖為明仁上天王和上王后美智子合影。(圖片來源:KIMIMASA MAYAMA / AFP / Getty Images)

從求學時期到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會見,在《路透》(Reuters)留存的影像檔案中,細數日本明仁天王於4月30日退位前在位30年的時光。

85歲的明仁是日本2個世紀以來,首位生前退位的日本天王,他曾嘗試緩解二戰後帶給日本國民的痛苦回憶,並讓王室更貼近人民、包含社會邊緣人。(相關閱讀:揭密:日本天王 世代相傳的「三大神器」 、揭密:日本天王每年有多少生活費?

一起來看看這位自二戰後修憲解除了日皇政治權力、只具象徵地位後,首位登上日本菊花王座的天王。(相關閱讀:為何「樂器&音律」是帝王的必修課?

東京的王居,盈滿著日本人對於國家、民族、天王和歷史的記憶與象徵

現在天王的住所稱為王居,但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稱為「宮城」。公元七九四年,天王居處從奈良遷到京都御所,超過一千年沒有改變。但江戶時代末期,當時提倡「大政復古」,要改變七百年來武士控制朝政的狀態,讓權力重新為天王所掌握。明治天王在一八六八年決定遷都江戶,改名東京,做為京都的對照,王居就設在以往的江戶城裡,隔年東京城也就稱為「王城」。以往舊的江戶城裡,德川將軍還有隨行人員都在其中生活,然而一八七二年的大火將居住空間和庭院燒燬大半,天王只能在赤阪離宮中生活十年,招待外國人的地方則在明治時代所建的迎賓館。

致力讓日本國民感到幸福細數「30年平成時代」
明仁上天王和上王后美智子。(圖片來源:ILMARS ZNOTINS / AFP / Getty Images)

隨著明治政府成立,新宮殿也落成,大量的行政機關設立在東京的霞之關。為了迎接新時代,建造新宮殿耗費將近四百萬日圓,佔當年度國家總預算的百分之五。建築採「和洋折衷」,外面的宮殿,也就是接待外賓之處,日常用來宴會、舞會,格局是西式宴會場,但天花板採用和風的花紋,並且裝飾日本傳統的漆工、金工和織物。內宮則是和風木造的平房,較符合天王的生活型態。雖然明治天王被認為是「神」,宮城必須保持神祕感和權威性,但一般人都可以透過申請進入參觀,這多少是因為新宮殿花費的金額太多,有將近一○%的費用是民眾自發性的捐款。為了表示政府的感謝之意,便希望透過參觀,讓民眾知道錢花在哪裡。除此之外,師範學校的學生、老師,或是貴族院和眾議院的議員、軍隊相關人士,可以組團參觀。

從明治時代到大正時代,參觀宮城的人數更多,政府多少是想利用這樣的方法,讓來參觀的人回到各地方後,宣揚天王的恩澤,達成宣傳效果。然而,大正末期由於傳染病的問題,人來人往容易造成集體傳染,曾經終止參觀宮城的活動。其後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當時有所謂的「遙拜宮城」儀式。「遙拜」是對神和佛的行為,遙拜宮城是將天王神格化,當時在各地的日本人,例如朝鮮、滿州、臺灣、東南亞,會在同樣的時間對著宮城的方向遙拜,成為一種共同習慣。

日本王居一景
日本王居一景。(圖片來源:時報文化《東京歷史迷走》

佔領下的王居

然而,即使是神的居所也會遭到轟炸,一九四五年的東京大空襲,各地陷入一片火海,王居也遭火勢波及,明治時代所蓋的宮殿幾乎全毀。同年八月,美軍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結束了戰爭。王居如何從廢墟走向戰後,不僅關係王居存在的空間,也關係日本人在戰後如何看待天王。如何定位天王和王居的空間象徵息息相關。戰後在美國佔領與主導下的日本,訂定了所謂的《和平憲法》,防止軍國主義復辟。天王在戰後的形象成為「文化的象徵」。相較於戰前的「神格化」,戰後的天王也要跟著「民主化」,走親民的路線,爭取民眾支持。

戰爭結束不久,廢墟中的王居尚未重建,就有人討論王居是否該遷移?日本是否要遷都?天王的弟弟高松宮認為首都可以遷到奈良,主要的原因在於要回歸古代,脫離明治時代軍國主義的形象;也有人提議回歸京都,遠離政治中心。還都京都的說法也有來自民間的支持,曾經擔任名古屋市長的小林橘川就主張應該回歸近代以前的政治景觀,讓天王成為象徵的存在,脫離東京的政治中心。他認為近代憲法制定後,日本成為了窮兵黷武的國家,為了要返回以往的和平,必須遷都回京都。想要遷都的人士多半認為戰前的軍國主義並不是日本歷史的正常發展,返回京都可以讓天王成為日本文化的象徵,許多人也認為日本近代的發展是錯誤的,必須懺悔。

王居現址重建或遷移?

日本的明仁上天王(L)和上王后美智子(第二L)收到新天王德仁(R 後方)和新王后妃雅子(前線)的問候,作為明仁天王在王宮登基30週年的一部分儀式。
日本的明仁上天王(L)和上王后美智子(第二L)收到新天王德仁(R 後方)和新王后妃雅子(前線)的問候,作為明仁天王在王宮登基30週年的一部分儀式。(圖片來源:JAPAN POOL VIA JIJI PRESS / AFP / Getty Images)

相較於遷都的說法,有一派人士認為王居應該留在東京。戰敗隔年,東京都的復興計畫提出,將王居也納入其中,計畫將舊王居的一部分規畫成公園,並設立美術館、音樂廳和國家的劇院,讓王居附近成為「文化和平國家」的象徵。以往的王居稱為宮城,過於有權威感,一般民眾無法親近,多少讓人想起防禦和進攻的歷史記憶,也有充斥著武士的感覺。隨著《和平憲法》實施,王居就是天王的居所,廢除宮城之稱。在新的體制下,將王居周邊規畫成國民可以參與活動的場所。

隨著戰後東京逐漸復原,天王與國民互動的機會增多,透過開放王居,讓國民得以親近王室的生活。一九四七年,開始開放團體參訪,隔年開放一般國民在特定的日子參訪。昭和二十三年(一九四八年)的元旦和天長節都有超過三十萬人到王居參賀,顯見天王在國民心中的地位,並沒有因為戰爭的關係而改變,而天王和王居在戰後仍有它的生命力,持續在日本社會維持著形象。既然新憲法確立日本仍然維持天王制,國民也認為天王是國家的象徵。在此憲法下,王室不能高高在上。一九五八年,明仁王太子與正田美智子結婚,是王室歷史上第一次與平民通婚,當時媒體大加報導,造成狂熱的議題。

1993年6月9日,日本新天王德仁和他的妻子新王后雅子在他們的婚禮後與明仁上天王和上王后美智子在東京王宮合影。
1993年6月9日,日本新天王德仁和他的妻子新王后雅子在他們的婚禮後與明仁上天王和上王后美智子在東京王宮合影。(圖片來源:Imperial Household Agency / Getty Images)

國家重要的儀式都需要天王,如果缺乏適合的場所,便無法維持這些儀式。建設新王居時,在新憲法架構下,宮內廳召開了很多次公聽會。不是所有人都贊成在東京修築王居,其中最激烈的是住宅公團的總裁迦納久朗,他提倡要開放王居,認為王居是多餘的、是封建專制的象徵,不應該在戰後的民主國家中存在。從都市的發展角度來說,王居對於東京的城市計畫也相當不利,因為它坐落在城市的中央,使得道路、地鐵都必須繞道而行,所以有人認為最好將王居遷離東京。至於遷離的地點,也引發很多人討論,作家吉川英治覺得搬到多摩丘陵,有的認為到富士山麓,還有三浦半島、京都御所......各式各樣的地點。然而,也有很多人反對王居遷移,像是西武鐵道的創辦人堤康次郎、道路公團的總裁岸道三,認為王居對於都市發展沒有什麼不良之處,而且如果覺得礙事就遷移王居,是不尊重日本傳統和文化的表現。經過一連串討論後,王居還是維持在原址。

--節錄《東京歷史迷走》(時報出版)



責任編輯:一帆 来源:上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