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9年4月11日訊】最近一段時間,很多國家的央行都在增持黃金,有人說這是為了拋棄美元。其實,不是這些國家要拋棄美元,恰恰是它們美元短缺(國際儲備短缺)的結果,源於國際儲備短缺之後就面臨國際支付手段不足和本幣貶值的結局,比如現在的土耳其、巴西、阿根廷等國都在面臨這種處境。可是,美聯儲在回收基礎貨幣,國際貿易增速也在下行,各國央行再想以以往的方式獲得美元(吸引資本流入、貿易順差等)就變得越來越困難,此時,各國央行就開啟了新的獲取美元的方式。
國際支付從不只是美元的專利,更不是其它紙幣的專利。最初始的國際支付手段只有黃金(紙幣只是銀行券代替黃金流通),通過獲取黃金既可以直接用於國際支付、也可以「印美元」用於國際支付,還可以保護自己的貨幣貶值不至於失去控制。比如,土耳其現在急需美元用于歸還外債,也用於穩定里拉匯率。因此,現階段國際支付短缺的國家怎麼可能用美元增持黃金呢?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今天就說說大家怎麼一起來「印美元」。
發達國家的貨幣,本質上錨定的是通脹率(指標的高低有差別,本質是財政的可持續性),發鈔行具有獨立性(獨立程度有差異),所以,可以部分執行信用職責。
但新興國家不同,他們大多數對鑄幣稅有比較強的依賴性,表現在通脹率(真實通脹)很高,無法通過財政可持續性、通脹指標(所以很多國家不斷修飾自己的通脹數據)來建立自己的貨幣發行機制,此時,就只能依靠自己的外匯儲備來穩定自己的貨幣價值(匯率),這就是美元本位制,現今的新興市場貨幣大多都是這種模式。從核心來說,他們是希望盡量多地獲取鑄幣稅,但又想通過手中的美元儲備控制本幣的貶值速度。所以以前說過,拋外儲保匯率的時候,只能說明本幣正在走向危機之路,阿根廷土耳其的貨幣在過去兩年都經歷了大幅貶值,伴隨的無一不是快速拋售外匯儲備。對於穩定匯率來說,拋外匯儲備不是治病,只是吃止疼藥。
當然,用行政手段限制資本流動來管理匯率,更不是治病,只是讓匯率貶值通過其它方式表現出來,那就是通脹和黑市,連止疼藥都算不上。
不少國家的央行在增持黃金,恰恰是說明瞭他們美元的短缺囧況(圖片來源:Roman Bodnarchuk/Adobe Stock)
一旦這些國家的外匯儲備不斷消耗之後,外匯就會緊張,就需要自己「印美元」。手段是用本幣收購本國生產的黃金,進入自己的外匯儲備之中。此時,人們就會疑惑,從資本流入和順差上看不到國際儲備的增長,但國際儲備又確實增長了,這源自於央行通過支付本幣增持黃金,黃金體現出來的就是國際儲備的增長。
就比如俄羅斯,假設國際收支是零,國際儲備增減就應該也是零。但如果俄羅斯央行用盧布在本國增持100萬盎司黃金,它的國際儲備就增加了大約13億美元,相當於自己憑空「印」出了13億美元。
這說明瞭什麼呢?
首先,和拋外儲穩匯率一樣,誰家在不斷用本幣增持黃金(印美元),就說明本幣就進入了危險狀態。因為增持黃金的目的不論是用於彌補國際支付手段的不足,還是用於對抗貨幣貶值壓力,都意味著本幣出現的問題在放大,央行開始手忙腳亂。
其次,黃金本身就是國際支付手段,不必一定拋售之後換取美元才能用於國際支付,所以,這不能影響國際金價的運行。相反,任何一個國家的本幣爆發問題,都會導致本國民眾增持黃金,對國際金價帶來正動力。
再次,在沒有任何國際收支和貨幣貶值的壓力下,如果一些主要經濟體的央行主動將美元儲備換(注意「換」字)成黃金儲備,才說明這些央行不看好美元的未來。
所以將來,一些新興市場國家會開啟「印美元」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