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頒布,補貼退坡的靴子終於落地。(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9年3月31日訊】中國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頒布,補貼退坡的靴子終於落地。2019年新能源補貼政策退坡幅度很大,在2018年基礎上平均退坡50%,這下新能源汽車的這股妖風,終於是該停止了。對於這個行業而言,未來的前景實在是相當的不樂觀。
按照2018年規定,純電動汽車補貼金額除150公里以下車型不享受補貼外,續航里程150-200公里的補貼1.5萬,200-250公里補貼2.4萬,250-300公里的補貼3.4萬,而300-400公里及以上的補貼最多達到4.5萬元。
而2019年補貼政策,續航250公里以下的,乾脆就不再補貼了,續航里程也僅劃分為250-400公里和400公里以上,兩個檔次,補貼金額分別為1.8萬元和2.5萬元,補貼縮水近半。同時,純電狀態行駛里程超50公里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補貼金額也由2018年的1.2萬元,小幅減至1萬元。
這個政策不是馬上執行,而是設定了3個月的過渡期,也就是從現在開始一直到6月底,符合2018標準不符合2019標準的,還給0.1倍的補償。符合2019標準的銷售上牌車輛按2018年對應標準的0.6倍補貼。過渡期期間銷售上牌的燃料電池汽車,按2018年標準的0.8倍補貼。
之所以這麼幹,人家官方說法是為了減少新能源汽車廠商對於補貼的過度依賴。其實這事大家心裏都明白,第一,是今年政府要過緊日子,也是在沒錢去補貼這塊,第二,新能源行業也確實不太像話,都拿補貼當飯吃。第三,本身補貼政策也有巨大的問題需要調整。這幾年逐漸在找方向。比如一開始連150公里以下的車都給補貼,有的廠商造出來的車,就是相當於老年代步車多加了一塊電瓶,技術含量極低。結果也能騙的補貼。現在把標準逐步提高,目的也是引導行業自律,能夠切實的以市場為導向發展產業。
有人擔心,會不會補貼取消產商加價,最後消費者買單,問題是消費者傻嗎?現在新能源車終歸還是一個買方市場,是車太多,賣不動的狀態。所以他想漲價哪有那麼簡單?讓你花十幾萬,買一個只有幾萬性能的車,誰也不會幹,更何況,現在續航里程方面都有嚴重的水分,標稱的續航里程基本要打對折,而到了冬天,要打三分之一,比如250公里續航,城市路況真實續航可能也就150公里,到了冬天能跑80公里就不錯了,如果你在大城市裡,住在郊區,這車可能都未必能堅持一整天。所以現在最大的問題還是產品力不夠。
以前的補貼政策,就是讓這種本來沒有市場,沒有產品力的車,生生有了市場,結果導致了整個產業很尷尬,市場競爭力,其實就來自於政府補貼的這部分,如果把這部分拿掉,這種車價格高質量差,根本就沒有可取之處。
而對於廠商而言,他們也失去了進一步創新的動力,而是就趴在地上吃補貼,導致了這麼多年,我們的新能源車行業,看著很熱鬧,但實質上進展緩慢,很多企業以高科技新興產業為名,要地,要房,要政策,吃補貼,最後只造出了質量最差,毫無競爭力的車。
現如今特斯拉已經進來了,而且廉價版model3即將開售,這就相當於烏雲壓頂,車價的上限將被封死,再加上行業補貼退坡,又是一招上屋抽梯,這上下夾擊之下,新能源行業實在是不樂觀,即使像蔚來汽車這幾個高端項目,現在也爆出了財務問題,比亞迪,廣汽新能源這些搶跑了很多年的國內老牌新能源車企,現在先發優勢也在逐漸喪失,所以現在行業有點尷尬,即便現在還有補貼的車型車企也得做好思想準備,未來新能源補貼政策還會進一步退坡。
這波新能源汽車的亂象再次說明一個道理,補貼的行業沒前途,偉大的行業一定不是靠補貼出來的,一直以來的農業,之前的光伏,現在的新能源,這都是國家補貼的行業,最後成本付出了不少,但行業競爭力每況愈下,汽車工業我們晚起步了100年,本想借新能源彎道超車,結果在巨額補貼之下,反而進展緩慢,亂象叢生。
還有就是中國足球也是政策一路補貼出來的,現在連東南亞都明顯干不過了。說到底這些補貼就是不尊重市場規律,像是個斷不了奶的孩子,最後只能越養越殘廢,看看現在最好的公司,騰訊,阿里,華為,格力,這些企業哪個是靠國家補貼發展起來的,家電,網際網路,通信設備這些擁有絕對競爭力的行業,只給政策就夠了,根本不用給錢。
只有在市場經濟規律之下,一刀一槍,一城一池的拚殺,才有可能走向真正的強大。所以我們認為,以後這種補貼越少越好,越是想重點發展的行業,你可以減稅,但是不要給補貼。越是補貼,越耽誤事。對投資者而言,補貼的行業,盡量不要碰,補貼出來的東西,永遠沒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