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出席港珠澳大橋儀式(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10月24日訊】(看中國記者黎小葵綜合報導)連接中國珠海、香港與澳門的港珠澳大橋23日進行開通儀式,並於翌日正式通車。為此,習近平出席儀式,但並未如外界預料會在大橋開通儀式上演講,這一舉動引發外界猜測。
港珠澳橋開幕 習近平低調現身
10月23日上午9時,港珠澳大橋舉行開通儀式,外界起初預計習近平會在儀式上發表關於「改革開放」40年的講話,但他除了說「我宣布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這11個字之外,並沒有發表任何公開演講。
港珠澳大橋將開通(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英國廣播公司(BBC)分析,習近平未發表公開演講是想保持一定的「低調」。因為,中國外有中美貿易戰、國內又有對經濟方面的反對聲音、澳門中聯辦主任離奇墮樓身亡,以及香港反對派聲討港珠澳大橋是「大白象工程」。
事後,只有新華社發稿提到,習近平在儀式後巡覽大橋。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分析指出,由於中國官方號稱港珠澳大橋是世界級工程,如果習近平不來,別人會以為他失勢。而對於習近平不發表講話,他猜測,是因為「他無論說甚麼話,從客觀效果上,都未必如他所想」。
事實上,港珠澳大橋早已在香港民間引發多項爭議。
《香港01新聞》披露,整個項目不僅耗資千億元,事後還爆出是豆腐渣工程,甚至原本2016年開通,結果延至兩年後的2018年才通車。另外,大橋建造期間造成數百工人受傷、20工人死亡,被民間諷刺為是工人「奈何橋」。
但官方卻號稱,大橋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基建,可以為區內帶來10萬億人民幣的經濟收益,來往珠海到香港的時間從過往需要3小時,縮短至30分鐘。
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也在當日致詞時表示,香港一年內開通三大跨境基建,包括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港珠澳大橋及明年年初即將開通的蓮塘口岸,不僅縮短了出行時間、拉近兩地距離,還逐步形成粵港澳一小時生活圈。
澳門行政長官崔世安也表示,在政治上,港珠澳大橋實踐了「一國兩制」,三地共同協商的項目;經濟上,三地首次實現「陸路無障礙」,可以更好融入大灣區發展。
大橋爭議聲音不斷
不過,官方與民間說法大相逕庭。
在網路社交平台上,民眾普遍批評大橋花費香港納稅人的錢,但最終受惠的只是一小撮人。
德國之聲也報導,港府為大橋出資1200億港元 (153億美元),但負責買單的市民卻不能隨時使用。他們需要向當局申請許可證,否則只能乘坐專用遊覽車和巴士過橋。而主橋路段屬於中國國內範圍,執行中國法律。
香港公共專業聯盟工程師黎廣德對德新社表示,港珠澳大橋由中國當局主導,港府話語權不大,「中國政府和大橋管理部門,從來沒有向大眾解釋過外界的質疑。他們的做法很不一樣,透明度很低,這不符合香港人的期望。」
「一小時生活圈其實有很多選擇,」香港立法會議員陳淑莊也說,「如果刻意去用一些硬連結,其實不如反觀一下香港經濟發展、科技上的領域,(如果)發展得好,連結會更具體,才不會怕被邊緣化。」
她質疑,香港人本身未必會常用這些通道,而這些交通網絡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也可能被高估。
香港議員也對自由亞洲電台表示大橋配套安全問題令人擔憂。
他指,現時大橋香港口岸的泊位只有650處,遠少於澳門的3000處。一旦口岸泊位爆滿,市民將被迫轉往東涌泊車,屆時會造成東涌擠塞;而現時屯門赤鱲角連接路又尚未通車,口岸人工島交通只能單靠青嶼幹線,一旦有事故發生,就會變成「死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