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習慣去圖書館讀書,而古代的書店則稱為書肆。(圖片來源:Pixabay)
古代沒有圖書館,到哪裡讀書呢?書肆和自家。
書肆:指出現於東西漢交替之際的圖書攤。揚雄在其著作《揚雄法言》中說,「好書,而不要諸仲尼,書肆也」,最早提書肆這一名詞。
《後漢書・王充傳》:家貧無書,常遊洛陽市肆,閱所賣書,一見輒能誦憶,遂博通眾流百家之言。記錄了王充關於書肆的故事。
古代的書店也叫書肆。最早始於漢代。此外各朝代還有書林、書鋪、書棚、書堂、書屋、書籍鋪、書經籍鋪等名稱,它即刻書又賣書,這些名號,除統稱書肆外,宋代以後統稱為書坊。到清朝時,才叫書店了。
還有,在自己家的書房,古代讀書人一般都有獨立的書房。
知識份子在古代是很有地位的,所謂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完全可以進政府做官,文化程度偏低一點的也可以到政府部門當文書官之類的。如果連文書官都當不了,可以去村塾教學。
所以,即是知識份子,這些人就不會沒有書讀了。
古代人寫書,沒有明確的版權概念的,但是不能隨便抄錄販賣。(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古人寫書均不能盈利,只是為了留名立萬。古代人寫書,沒有明確的版權概念的,但是不能隨便抄錄販賣。李白、杜甫都是貧困潦倒的。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水滸傳的施耐庵是落弟秀才,晚年靠代筆糊口。
由於那時印刷術落後,又沒有版權,當然不存在稿費和出版費。寫書是出於文人愛好,消磨時光,也通過寫書,讓後人傳頌,千古留名。
漢唐時期,已經出現了造紙術,但是沒有印刷術,全靠手抄本,價格較高,一本書大約千文,因而古代當時有書生只靠抄書就可以把自己養活的很好。還有閒暇時自己抄書。
宋代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以後書本的價格就開始降低了,但是具體價格不同時期,不同地方是不同的,而且書的厚度、內容、品質不同,價格也會不同,發明印刷術之後就便宜了,大概三四本一兩銀子多。
但是還是有很多人自己抄書,一是省錢,一來順便讀了書。《陋室銘》說:「南陽諸葛樓,西蜀子雲亭」可以看出,他們有專門讀書的書舍,還有亭台樓閣。何樂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