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阿里山雲端上的太平四村(下)(組圖)

作者:彭靜文(文/攝影) 發表:2018-07-20 16:3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3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阿里山與全球咖啡種植黃金帶位在同一個緯度,台灣咖啡文化的興盛,也帶動阿里山的咖啡豆站上世界的精品咖啡舞台。(攝影:彭靜文)
阿里山與全球咖啡種植黃金帶位在同一個緯度,台灣咖啡文化的興盛,也帶動阿里山的咖啡豆站上世界的精品咖啡舞台。(攝影:彭靜文)

本文接續:台灣阿里山雲端上的太平四村(上)

許多人不知道龍眼村(舊稱龍眼林)是阿里山高山茶的原鄉,早在清末民初龍眼林就已有人種茶。當時村民擔著茶擔,從龍眼林徒步揹著扁擔到台南府城販賣,來回需要一周的時間,當時種的品種是紅心烏龍與蒔仔茶,後來因為抗戰時期,茶園隨之荒廢,阿里山的種茶產業因此銷聲匿跡。

1975年以前,龍眼、太平、碧湖一帶的農民以種植金針、香菇為主要經濟作物;直到1975年時,出現了一個轉折點,當時住在龍眼林的擔任鄉民代表的林允發,有機會到全省評比第一名的鹿谷鳳凰茶區觀摩,看見鹿谷茶農因為種茶改善經濟,心想龍眼林的海拔更適合種茶,且他也看準茶葉市場,因此聘請茶業改良場專家評估可行性,於是1976年成立高山茶6大示範茶園,經過約10年的努力,梅山茶逐漸展露頭角,高山茶儼然成為阿里山茶的代名詞。

清晨沿著龍眼村民宿旁的私房秘境,看見美麗茶園、遠處山巒與朝陽交織的美景。(攝影:彭靜文)
清晨沿著龍眼村民宿旁的私房秘境,看見美麗茶園、遠處山巒與朝陽交織的美景。(攝影:彭靜文)

走在宛如電影場景的竹林秘境,前往「綠色的天空」。(攝影:彭靜文)
走在宛如電影場景的竹林秘境,前往「綠色的天空」。(攝影:彭靜文)

爾後,嘉義縣政府才以阿里山高山茶行銷國際,目前整個大阿里山區海拔在900至1500公尺間,幾乎全是茶葉產區,有近萬人皆從事製茶業,由此可知,優良的茶品質也是當地茶農的驕傲。在龍眼村透過茶藝師深厚的茶知識,可以您體驗比賽茶席,從秤茶、擺設、沖茶與試茶,循著茶香學習不同種類與等級的茶葉鑑賞。

早年,這裡有許多先民挑木炭等物品下山交易行走的古道,這些古道就是目前登山步道的基礎,例如二尖山步道沿著茶區而建,沿路慢慢走可以欣賞綿延的茶園與起伏的山巒十分美麗。

台灣阿里山雲端上的太平四村(下)
龍眼林是阿里山高山茶的原鄉,透過茶藝師的示範,讓我們一窺比賽茶的流程。(攝影:彭靜文)
龍眼林是阿里山高山茶的原鄉,透過茶藝師的示範,讓我們一窺比賽茶的流程。(攝影:彭靜文)

漫步在茶園稜線上的龍眼林二尖山步道,全景的視野,遊客可以穿梭在茶園與山景之間。(攝影:彭靜文)
漫步在茶園稜線上的龍眼林二尖山步道,全景的視野,遊客可以穿梭在茶園與山景之間。(攝影:彭靜文)

阿里山的海拔、溫度、土壤等條件,與全球咖啡種植黃金帶位在同一個緯度,雖然,1884年英國人便將咖啡樹帶來台灣,只是當時沒有好好種植,因此不成氣候,直到近幾年,台灣咖啡文化的興盛,也帶動阿里山的咖啡豆站上世界的精品咖啡舞台。

碧湖村的返鄉青年陳合德是阿里山茶農的第二代,家中除了種植茶葉,這幾年也種植咖啡,碧湖村海拔約1000公尺,終年雲霧繚繞,種植出品質優良的阿拉比卡豆,烘焙出來的咖啡豆略酸且富有層次,陳合德說,這裡的咖啡樹長期茶園為鄰,或許是因為兩相植物的根讓土壤裡盤根錯節,相互影響,因此這裡的豆性也特別多出了一些類似茶又回甘的特色。

與全球咖啡黃金帶在同一海拔的琥珀社,摘種出帶著茶葉回甘的美好咖啡。(攝影:彭靜文)
與全球咖啡黃金帶在同一海拔的琥珀社,摘種出帶著茶葉回甘的美好咖啡。(攝影:彭靜文)

琥珀社所提供咖啡搖一搖,烘豆DIY的體驗。(攝影:彭靜文)
琥珀社所提供咖啡搖一搖,烘豆DIY的體驗。(攝影:彭靜文)

陳合德的咖啡小屋也提供咖啡搖一搖的DIY烘豆體驗,另外陳合德也在茶園邊整理了一塊小巧卻設備齊全的營地,讓露營愛好者可以在茶園裡甦醒,如果季節對了,還可幸運地遇到拉開營帳見雲海的驚喜。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的西北廊道,可以欣賞晨昏、雲海、日出、晚霞、森林等景觀,此區的產業多樣,透過觀光、文化、產業等面向的結合,再加入各式DIY互動式的體驗,可以增加旅遊深度與共鳴。太平四村有沒有吸引你的目光呢?安排一趟特色的茶香小旅行吧!如此的茶鄉感動永遠會留在你的心裡。

責任編輯:朱泥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