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債務危機已經步步逼近。(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6月26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中國央行決定從7月5日起實施定向降准,其中的一個用途是「債轉股」。中國的債務危機已經步步逼近,分析人士指中國出現教科書提到的現象。亦有財經官員先後提出中國經濟會出現蕭條以致更嚴重的情況發生。
中國央行24日宣布年內第三次定向降准。7月5日起,下調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等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次定向降准釋放的資金量大約7,000億元(人民幣,下同)。
中國央行的公告稱,此次定向降准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這五大銀行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等十二家股份制行可釋放資金約5,000億元,用於支持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項目。
也就是說,上述銀行想用這些資金是有一定條件的:必須用這筆錢來幫助那些債務負擔沈重的公司和企業。這是中國在短短兩個多月內再一次釋放資金,上一次是4月25日的定向降准,彼時淨釋放資金近4,000億元。
過去十年來,中國的總體債務出現飆升態勢,先是在國有企業發生,接著在私營企業中也出現了債務急劇上升,威脅到中國的經濟運行和金融系統安全,這使得中國很難發放更多貸款以應對經濟不斷放緩的形式。
6月25日,申萬宏源證券固收融資總部首席分析師範為對媒體表示,要重視再融資收緊對正常經營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所帶來的負面衝擊。「債轉股」實際上是讓企業破產和真正解體之間有一個「緩衝墊」,有一兩年時間緩衝,因為根據商業銀行法,銀行可以「債轉股」,將債務人的債權轉換為股權,然後用兩年時間來處置。
範為進一步解釋稱,中國是10年前開始大規模借貸,目前200萬億債務裡面大概有100萬億是過去10年的利息。這就出現了經典教科書裡提到的「債務-通縮陷阱」的怪象。
經濟學上的「債務-通縮」理論認為,企業過度負債和通縮會相互增強,最終導致經濟衰退,中國正面臨這種風險。企業缺少足夠的現金來支撐債務,只好在投資和貸款需求都疲弱時仍借新錢還舊債,從而推升槓桿率,加重債務負擔;又因為應對財務壓力而削減投資和生產計畫,繼而創造負反饋循環,進一步影響實體經濟。
中國經濟如何有效的去槓桿減輕債務,又不引爆系統性風險非常值得關注。因為去槓桿的過程一定是「資產負債表衰退」的金融收縮週期,收縮必然帶來痛苦。
6月23日,原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黃奇帆在「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主題論壇上發表了主題演講,主要圍繞宏觀經濟去槓桿和金融產品創新的風險防範兩個問題談了他的看法。
黃奇帆表示,過度緊縮型的去槓桿是非常糟糕的去槓桿,去槓桿當然會帶來金融緊縮,「但措施不當,金融過度緊縮,造成了極其嚴重的經濟蕭條、企業倒閉、金融壞賬、經濟崩盤等局面」;而嚴重通脹型去槓桿,把壞賬轉嫁給了居民,「如果過於嚴重,會帶來劇烈的經濟危機、社會振蕩」。
而在去年10月,原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面對媒體公開以罕見的嚴厲措辭說出這樣的話:「一家出問題,很快連鎖反應,會對經濟和就業造成重大衝擊,這稱為系統性金融風險;全球有一個共同取向,那就是要防止惡性通貨膨脹帶來的風險、要防止資產泡沫劇烈調整造成的風險。中國要重點防止明斯基瞬時出現所引發的劇烈調整。」
「明斯基時刻」是美國經濟學家海曼·明斯基所描述的資產價值崩潰時刻。簡單地說,就是在經濟好的時候,投資者傾向於承擔更多風險,隨著經濟向好的時間不斷推移,資產泡沫越來越大,投資者承受的風險水平遞增,直到超過收支不平衡點而崩潰。
明斯基時刻是一個經濟體走向災難的節點,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的人員失業、政府財政赤字、政府及百姓債臺高筑、企業倒閉、通貨膨脹社會混亂、動盪。
責任編輯:辛荷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