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8年4月20日訊】「我也不盼兒子學業有成,只求他獲得一份美國求學經歷和生活體驗。」一直盼著兒子歸國的母親陳睿,萬萬沒想到盼來的竟然是兒子冰冷的屍體和死亡通知書。
據《北美留學生日報》報導,自殺者曉磊從高中起就到美國留學,前後7年,曾就讀三藩市大學(USF),因為學習成績達不到要求,曾先後辦理休學及退學。
母親原計畫中國新年來美國接兒子回家,兒子提出還有事情要處理,讓母親先回去,自己隨後就到。但沒想到,這一別,便是白髮人送黑髮人。
生前還曾自殺過兩次
清明節後,母親發現兒子的手機打不通了,4月9日,兒子的前室友告訴她曉磊自殺了。
陳睿怎樣都不相信,事發前兒子按她的吩咐買好了回家的禮物,並拍了照片發回家。「人怎麼說沒就沒?」她馬上買好當天的機票飛到三藩市,途中,她不相信兒子會自殺,還打算聘請律師進行調查。
11日上午,陳睿趕到三藩市,驗屍官出具的報告顯示曉磊是吞槍自殺,警方也從死者的電腦中發現死者生前曾上網搜索自殺的方法。陳睿說,此前,兒子也曾兩度自殺,一次上金門大橋、一次是吞藥。
同屋室友小鄧表示,從4月5日起,兩天都不見曉磊的蹤影,撥打手機也沒反應.4月8日,他打開房門才發現曉磊已經倒在血泊中。
陳睿不明白,為何一直「富養」的兒子一再求死。曉磊的校友小方表示,曉磊因為兩次自殺未遂,曾經求助過心理醫生,懷疑是抑鬱症所致。
陳睿表示醫生有為兒子開處方藥,至於兒子是否按時吃藥?或者有沒有吃,她身在中國難以監管。
與許多單親家庭一樣,只要有條件,就會對兒子採取「富養」,「只要使用得當,錢從來都不是問題。」
母親幫兒子預交學費和房屋租金,餐費平均每月2千多。兒子留學美國7年多,她大概耗費了1000萬元人民幣,能看到手機簡訊顯示兒子每天用信用卡正常消費,對於母親來說,就是證明兒子一切如常的好消息。
從曉磊生前曾就讀的的中國學生會記錄顯示,曉磊2011年到三藩市,曾經休學兩年,同屆的同學2015年畢業,或者到了外周讀研,他也許為此一直耿耿於懷。
日前,母親陳睿到殯儀館辦理兒子的遺體認領、火化、骨灰運回中國等一系列手續.她說:不希望兒子的噩耗驚嚇年邁的祖父母,但也不希望看到兒子孤身上路。儘管心如刀割,但還是親自去尋找兒子生前幾位要好的同學室友,邀請他們一起參加追悼會。
據耶魯大學2013年發布的研究表明,中國留學生心理疾病的發病率令人警惕。這份調查顯示45%的中國留學生稱曾出現過抑鬱症狀,29%的人稱有焦慮症狀,而美國大學中常規的焦慮及抑鬱比例只有13%。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也發布過一份針對留學生群體的調查統計報告,其中明確指出有47%的博士生和37%的碩士生都有一定的抑鬱症狀,而在本科新生中,平均每十個人就有一個有嚴重的抑鬱傾向。
對於孤身奔赴海外求學的中國留學生來說,要承受學業上的壓力,同時,由於中國孩子從小到大在大陸接受的黨文化教育模式與自由社會差異巨大,他們到了國外還要面對難以消融的文化衝突……這些都是中國留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普林斯頓大學曾舉辦過一個名為「另一面的我」(The Other Side of Me)的攝影展。這個攝影展刺痛了不少人!
很多留學生說,他們在父母朋友面前,往往都裝作樂觀、向上,但在人後無數次崩潰大哭。
一個知乎上的留學生曾經這樣形容她在抑鬱期的狀態:
生理方面
1、嚴重嗜睡,且睡不醒,特別容易陷入睡眠,不分時地,即便是剛睡了15個小時,即便是重大考試,甚至公交車站;
2、記憶力減退。嚴重的時候甚至5秒鐘之前剛剛看過的東西都會忘記;
3、語言表達能力退化;
4、感知鈍化。感覺不到情緒的存在,不是悲傷而是一片空白和麻木。
5、特別容易疲憊。到學校一會兒就感到筋疲力盡,說上幾分鐘的話就感到自己要被掏空了。
心理方面
1、嚴重自我否定,自卑。覺得自己不值得,配不上。覺得別人都比自己好很多。
2、過於敏感,會把細節的信息無限放大,尤其是負面的細節和信息,而後在內心世界引起巨大的反饋。
3、過度自責。親密關係中出現一些小爭執,甚至算不上爭執,也許只是對方一個表情和語氣稍微強硬一些,就會開始道歉,即便得到對方諒解,也還會沉浸在自責的情緒中很久。
4、既期待親密關係,又害怕。害怕自己給別人帶來麻煩,尤其是關心自己的人,也怕別人討厭自己而真正離開。
5、傷春悲秋,會陷在一些宏大虛無的命題中出不來。有時候都會嫌棄自己太矯情啦,但是眼淚總是在意外的時候出現。
6、會把不相關的負面的情緒和信息聯繫在一起,從而否定自己和生活甚至生命。經常腦子裡幾個聲音和畫面同時出現,尤其是當陷入負面太深的時候。
7、自殺傾向。每天都很痛苦,總想快點結束,甚至有時候期盼一場無法抵抗的意外。
網友熱議:
「NICOLLEMENG」說:「從父母到外人,所有人眼中的留學生都是天之驕子,看見了嗎?就是這四個字‘天子驕子’害了他們。中國式父母的愛就是為了攀比。對孩子一無所知或者以為給錢就行了的家長有多愚昧。可憐的孩子們,估計在死的時候想到了家人,誰知可能就是這個家人給自己傷害最深。中國家長不要攀比了,名利都是身外物。孩子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blanchill」說:「父母一廂情願的付出反而是對孩子的不負責。憂鬱症在中國不算病,多數人都有,看到同齡人發財不憂鬱都難。社會的現象。」
「john777」說:「從小生活在充滿愛的環境當中的人不太容易得抑鬱症。經常服務社區做義工的孩子也不容易得抑鬱症。所以作為家長要盡量學會服務他人,做義工,孩子們耳濡目染學習父母的榜樣。如果孩子有了抑鬱症也不要緊張,因為父母的情緒會加重孩子們的壓力,到教會去尋找幫助,身邊看到有好幾個人因信仰改寫人生,破涕為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