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學文憑試中文科歷來因合格率低、被考生稱為「死亡科目」,尤其卷一閱讀理解部份。港媒找來作家本人回答試題,結果4分中只有2分。(圖片來源:考評局)
【看中國2018年4月11日訊】(看中國記者鐘靈綜合報導)香港中學文憑試中文科歷來因合格率低、被考生稱為「死亡科目」,尤其卷一閱讀理解部份,今年的選題是台灣作家林黛嫚所撰寫的〈孤獨的理由〉。有港媒找來林黛嫚本人試答考卷其中一題,然後匿名交給中文科老師按照考試評核局的評分準則給分,結果滿分4分中,林黛嫚僅得2分。林黛嫚笑言:「升學作文總是要求扣緊題目、給答案,真實人生是很難給出確切答案的。」
原作者:很多題我自己都不知如何答
《蘋果日報》報導,記者給現職台灣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助理教授林黛嫚回答的問題是:「在散步將要回程的時候,『他』對路人說『這是我的媳婦』。他說話的時候為甚麼神情靦腆?是綜合全文分析說明。」
林黛嫚回答:「華人世界裡的家長,通常不擅長表達自己的情緒,而這位曾經掌理一個大家族、為弟妹奉獻一生的長者,對於擁有的新身分(兒子成家,有了媳婦)不知如何安措,因而靦腆。」
記者隨後將回答匿名交給一名香港中文科老師、並按照考評局給出的評分準則給分,該名老師表示,「在4分中僅獲2至3分,未必能夠取得上等,因為我覺得她結合全文分析的『說明』部分比較少。她寫了好幾點,但其實很多都要我們『自己去幫她解答』,去想她為甚麼要這樣寫。」
當該名老師知道回答者是林黛嫚時,就稱林作為作者「或許太熟悉文章內容,所以未有在答案中多加說明或分析。」
林黛嫚事後在臉書形容,香港中文科試題就其文章出的題目「很多題我自己都不知如何答」,並笑言「如果我是考生,大概只能低分掠過,呵呵」。她坦言,現時香港教育制度下文學閱讀與升學考試普遍被畫上等號,她自己作為台灣大學中國文學老師,「只能期待在這個階段培養的文學種籽能持續萌發」。
香港考評局發言人則稱,審題委員會在擬定題目時會「獨立按閱讀材料的內容撰寫評卷參考」,並考核學生「理解、分析、感受、鑑賞等」能力,又稱如果學生的答案根據文本作答,言之成理就可接受。
作者不懂回答已有「前科」
不過,類似的情況並非第一次出現。2014年第二屆中學文憑試採用台灣作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徐國能的作品《第九味》為考題,文章以廚師生涯及「味道」入手、將各種味道與人物、性格、人生經驗連結,文章最後以「曾先生一直沒有告訴我那第九味的真義究竟是甚麼,也許是連他自己也不清楚;也許是因為他相信,我很快就會明白。」
考評局考題則以「第九味指的是甚麼」出題。當時港媒亦有將考題給徐國能回答,徐表示,「在我當初創作時沒有在文章中說出來,本來就有一點想讓讀者自己體會的意思,也許說成是『人生的滋味』是最清楚簡單的答案吧!」
不過根據考試評分準則,徐國能的回答在6分裡只有2分,因「比較好的回答是:八味嚐盡後所生的淡薄回甘,並加以引申,可再加例子『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辭強說愁』等名句表達自己的文學深度」。
學者:文風疲弱 難對生活「有態度」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語文及文學系教授謝錫金分析指,考試制度下的閱讀理解是「猜度的遊戲」,「出題者不是考學生文學的層次,其理解可能與作者的本意不同。」而且考評局在出題前不會事前訪問原作者,只能就文章內容考學生的閱讀能力。
至於香港已經是連續3年採用台灣作家的文學作品,中文科教師陳匡正認為,香港目前缺乏言之有物的文學作品,常見愛情、旅遊、占卜主題的書籍,難對生活「有態度」。
早前香港次文化堂出版社社長彭志銘表示,以往香港3大書局門市的店長都有權利選擇入書、以及選擇放置書籍的位置,但早年開始由「中央統一採購」,而所謂的中央,是透過一家在廣東省註冊的公司掌控聯合出版集團的中聯辦,因此目前香港3大書局的情況,如同「中聯辦想你看甚麼書,你就看甚麼書」。
彭坦言,香港讀者普遍對這類書籍沒有興趣,書商雖然明知沒有銷路,但仍要「交差」。彭表示,從文化角度來看,中聯辦為首採購的書籍,除了宣揚中共理念的政治書,其餘絕大部分是烹飪、旅遊書、愛情小說、心理測驗、職場競爭等,「教」人如何沉迷聲色享樂,獲取自身最大利益,而有關文學、哲學、歷史的書寥寥可數,且大部分都是翻印。彭指出,此舉是為了令港人不再渴望知識、追求真理,停止思考。彭亦指出,去年香港書展後,3大書局變得更為敏感,並拒絕不少書籍入貨。
香港3大書局所屬的聯合出版集團,是由中聯辦透過一家在廣東省註冊的公司掌控。圖為香港書展、主要出售旅遊書和補充練習。(攝影:鐘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