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手牽羊」現在被解釋為趁便順勢,取走他人的財物。可是,你知道它的原意是啥嗎?(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順手牽羊」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十二計。原文為:「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陰,少陽。」是說我方要善於利用時機,乘隙搗虛,化敵方的疏漏為我方的得利。
本計語出《草廬經略》:「伺敵之隙,乘間取勝。」是趁敵人的小間隙,向敵人的薄弱處發展,以創造戰績的一種謀略。此計核心是「乘虛而入」,也就是說,如果彼方沒有「虛」,我方也就無機可乘了。以下二例就是運用「順手牽羊」的戰術而致勝的例子。
「順手牽羊」史例一:淝水之戰
西元383年,前秦統一了黃河流域地區,勢力強大。
前秦王苻堅坐鎮項城,調集九十萬大軍,打算一舉殲滅東晉。他派其弟苻融為先鋒,攻下壽陽,苻融判斷東晉兵力不多且嚴重缺糧,建議苻堅迅速進攻東晉。苻堅聞訊,不等大軍齊集,立即率精兵五萬,強渡洛澗,殺了前秦守將梁成。劉牢之乘勝追擊,重創前秦軍。謝石率師渡過洛澗,順淮河而上,抵達淝水,駐紮在八公山邊,與駐紮在壽陽的前秦軍隔岸對峙。苻堅見東晉陣勢嚴整,立即命令堅守河岸,等待後續部隊。
謝石見敵眾我寡,決定用激將法激怒苻堅。他派人送去一封信,說:「我要與你決一雌雄,如果你不敢決戰,就趁早投降。如果你有膽量與我決戰,你就暫退一箭之地,讓我渡河與你比個輸贏。」苻堅大怒,決定暫退一箭之地,等東晉部隊渡到河中間,再回兵將晉軍殲滅於水中。
不料,秦軍士氣低落,一後撤就失去控制,人馬亂成一團,幾次下令停止退卻,但撤退的人馬已如潮水般潰散。這時謝石指揮東晉兵馬,迅速渡河,乘敵人大亂,奮力追殺。前秦先鋒苻融被東晉軍在亂軍中殺死,苻堅也中箭受傷,逃回洛陽,前秦大敗。
「順手牽羊」史例二:李愬雪夜襲蔡州
唐代中期,藩鎮割據,在各個藩鎮中,以淮西節度使吳少陽之子吳元濟勢力最大。父死之後,吳元濟起兵叛亂。唐憲宗派大將李愬擔任唐州節度使,剿滅吳元濟。
李愬到任後,親自慰問將士,安撫傷兵,穩定軍心,且故意向淮西示弱。吳元濟暗中觀察李愬的動靜,見他毫無進攻之意,便不把李愬放在心上。
另一方面,李愬一直在思考攻打吳元濟的策略。他趁機擒獲吳元濟的手下大將李佑,對他優禮有加,因此感動了李佑。李佑告訴李愬,吳元濟的主力部隊都部署在洄曲一帶,而防守蔡州城的都是些老弱殘兵,蔡州是吳元濟的最大空隙。
在一個雪天的傍晚,李愬見時機成熟,便下令冒雪奇襲蔡州。他率領精兵抄小路,直抵蔡州城邊,趁守城士兵呼呼大睡時,爬上城牆,殺了守兵,打開城門,部隊靜悄悄的湧入城內。吳元濟從睡夢中驚醒時,發現宅第已被圍困,負隅頑抗,最終不敵而投降。駐紮在洄曲的董重質見大勢已去,也不得不向李愬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