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教育兒子時經常會採用誇獎和鼓勵的方法。(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在美國哈佛大學的圖書館裡有一本珍貴的藏書——《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於1818年寫成,作者卡爾・威特是一位清貧的牧師,他記述了弱智兒子在14歲以前的成長過程及自己的教育心得和方法。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博士賽德兹說:「把一個低智兒童培養成了聞名全德意志的奇才,這是證明《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神奇和偉大的最好例子。」
作者在教育兒子時經常會採用誇獎和鼓勵的方法,以此來培養兒子的自信心和引起兒子的學習興趣。當然他也會批評兒子,因為兒子小時候會犯很多錯誤,但是他從來沒有一次錯誤的批評兒子,而且每一次都會讓兒子心服口服。
不能錯誤的批評孩子
他在教育兒子時,一直非常仔細的觀察兒子所做的事,盡量理解兒子;如果需要批評兒子時,就在弄清楚真相後再作評價。比如他發現兒子對學習的興趣下降了很多,這時他不會想「這個孩子不勤奮學習」,而是會想「卡爾怎麼啦,他遇到甚麼問題或不愉快的事嗎?」他不會馬上去訓斥兒子,而是等到有合適的時機再耐心的和兒子交談。
有一次他看到兒子捧著書,表面上在看書學習,實際上很久沒有翻動一頁,只是坐在那裡出神。他就等到兒子休息的時候說:「無論做甚麼事都要專心致志,只有集中精力才會有很好的效果,如果不把心思放在一處,即使花費很多時間也沒有用。不集中全力去學習和工作,等於浪費生命。」
兒子一開始不願說出走神的原因,於是他繼續用關心的語氣開導兒子,兒子才說出心裡話:「只是我今天突然想到,我學到那麼多的東西到底有甚麼用呢?我在想,學習木匠活可以做家具和建造房屋,學習鐵匠活可以製造炊具和農具,但我學了那麼多的語言和詩歌能做甚麼呢?僅僅是為了好玩嗎?」
他聽到兒子的回答感到高興,這是對兒子進行深層教育的好時機:「兒子,你想到了這個問題我很高興,因為你是在思考。首先,知識是一切力量的源泉。如果你沒有對力學的理解,你怎麼會知道一座房屋需要多大的木材去支撐它呢?如果你沒有數學知識,你怎麼會計算需要多少材料?你怎麼知道哪一種設計最合理?如果你沒有審美知識,怎麼能建造起房屋?只能天天面對木頭發呆,恐怕自己也會變成一塊木頭呢!」
他盡量把這些道理說的活潑有趣,又舉了一些更加形象生動的例子,兒子哈哈大笑起來,眼中充滿了喜悅的光芒,心中的疑團完全解開了。如果他採取低劣的責罵方法,對兒子大喊大叫,再打兒子幾個耳光,這樣不僅失去教育孩子的良機,而且也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的求知慾被抹殺掉了,孩子會認為學習是一件可怕的事,學習是為了討好父親。一個人變得自私、凶惡、虛偽、懦弱,都是來源於這種極為低劣的教育。
絕不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很多父母為了孩子的前途著想,都會嚴格的教育孩子,但是過於嚴格卻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有時經常會把孩子當作不懂事的人,幫孩子做主,不信任孩子,甚至監視孩子的一舉一動。這樣會使孩子漸漸失去做人的信心,變成一個懦弱無能的人。
作者在兒子很小的時候,就把兒子當作成年人看待。對兒子的嚴格教育中,他極為重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對兒子的自尊心造成傷害。在他的家庭中,兒子不僅是自己的好朋友,也是他妻子的好朋友,並且和家裡的女傭也是好朋友,他們互相尊重、平等相待。而有些父母故意讓孩子怕自己,自己像個君主,孩子像個奴僕,這樣會使孩子變成懦夫。
孩子有時候會提出不合邏輯的問題,這時大人不應該去嘲笑、戲弄孩子,也不能欺騙孩子。如果父母嘲笑孩子,孩子會因為害羞不再提出問題;如果孩子受到戲弄,就容易變成不知羞恥、性格粗暴的人;如果父母欺騙孩子,孩子就不再相信父母,也學會欺騙他人。
他的妻子從兒子嬰兒時期起,就教兒子扣釦子、穿鞋子、穿衣服,他和妻子從來不溺愛兒子,讓兒子盡情的玩耍,鍛煉身體,多讀書。他們從來不講可怕的故事嚇唬兒子,而是講神話故事,光明的、積極向上的英雄故事,所以兒子不會害怕黑暗,變得堅強、勇敢。家庭應該是孩子的樂園,不能讓孩子失去做人的自尊心。(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