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時不忘飢時苦,富貴常記貧賤寒 ──周文王訪賢

發表:2017-10-06 08:3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很久以前,周文王出外訪賢,途經到一所村莊,覺得肚子飢餓,口中發渴,實在難忍,就坐在大樹下休息。

正巧,一位農婦,手提一瓦罐稀麵糊糊,從這裡路過。文王連忙問農婦道:「大嫂手提稀飯,去哪裡呀?」農婦告訴文王:「丈夫在田間勞動,時已過午,去給他送飯充飢解渴。」  

文王又飢又渴,見了瓦罐裡的稀麵糊糊,肚子「咕咕」叫得更厲害了,嘴裡不覺流了饞涎。他請求農婦,讓些給他充飢解渴。農婦把手裡的瓦罐遞給他。文王飢不擇食,大口大口地吃了下去,頓時精神爽快,口中餘味無窮,覺得比皇宮裡的山珍海味還要香甜可口。

他謝了農婦,問道:「大嫂,這稀麵糊糊是什麼糧食做的?這麼好吃。」

農婦告訴他:「春荒三月,青黃不接,只有芒麥成熟得早,用它救急,搭救性命。」文王點點頭稱讚芒麥的功勞最大,說它在所有的麥子中,應該佔首位,以後就改名大麥。

正在田間勞動的丈夫,見日頭偏西,妻子還不送飯來,就丟下手中的農活,回家吃飯。走到半路上,老遠看見妻子與一個過路客人說話,隨後妻子又從客人手中接過瓦罐,轉身回去了。丈夫便以為妻子行為不端正,氣得火冒三丈,追趕上去,抓住就打。

文王看在眼裡,心裏很是過意不去。想上前去辯白幾句,又不知從向說起。丈夫發完脾氣,到田間去了,農婦回家重新為丈夫做飯。這時,文王尾隨上農婦,抱歉地說:「是我不該吃了你丈夫的飯食,害你遭了打罵。」

這農婦很會說話,她說:「客人莫見怪,我丈夫不是小氣人,他怪我有失禮貌,沒有把客人請到家裡去招待,才打了我的。」

聽了農婦的話,文王思忖道:「我專程四下裡訪問賢德人,眼前的農婦和她丈夫不就很賢德嗎?」文王便解下一根玉帶,遞給農婦說:「大嫂今後若遇急難,就拿上這根帶子到京城去找大王,他會幫你解危的。」說完揚長去了。

文王回到京城,想起路途吃的大麥麵糊,很香甜。就吩咐御廚師做給他吃。他吃了幾口,覺得味道又苦又澀,淡而無味,遠遠不及路途上那農婦做的好吃。

一連三年過去了。那位農婦的家鄉遭了天災,實在無法謀生度日,才想起吃大麥麵糊的客人留下的一根玉帶來。夫妻便帶上它,沿途討米要飯,去京城找大王。

到了京城,文王召見了他們夫婦,安置在皇宮住下,並當著滿朝文武官員封夫妻倆為「賢德人」。

一日,文王又想起那頓大麥稀麵糊糊來,傳旨農婦為他做。農婦做了大麥稀麵糊,端給文王。文王嘗了幾口,很不好吃。問農婦是什麼原因?農婦告訴文王說:「飢時糠也甜,飽時肉也嫌。」文王聽後拍案稱好,說:「賢德人使我明白了一個重要道理:飽時不忘飢時苦,富貴常記貧賤寒。」

周文王不僅僅只聽取這夫妻倆的忠言,他還廣招天下賢德人,並且重用他們。文王把這種美德一代一代地傳下去,從而使周朝江山穩坐八百年。

責任編輯:宇欣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