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希望小學被廢棄?圖為成了菜園子的長陽縣「楊溪希望小學」(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看中國2017年8月25日訊】前些年,我因工作調動來到雲南。
我們部隊的營區建在山區之中,地處偏遠。軍營下面的山腳處,零散分布著許多村落,村民大多務農,但這裡的泥土種不出糧食,只能種一點綠葉蔬菜。
有位看護山林的老人,經常牽著一條獵犬滿山逮野兔。他告訴我們:「這地方窮,年輕一點的都出去打工了,剩下的年紀大,等這幫人一死,挖個坑一埋,村子就沒有人了。」
他說的沒錯,晚上站在營區往山下看,一座座小村淹沒在黑暗中,僅有幾戶人家亮著燈,寂寥猶如天上殘星。
但誰也沒想到,我們會在這裡建一所沒有學生的小學。
1、
我們駐紮在這裡,目睹了當地老百姓的窮困生活,加上這裡還是少數民族聚集區,上級準備把我們作為「雙擁共建」(地方擁軍優屬,軍隊擁政愛民)的試點單位,在駐地開展扶貧幫困活動。
記得那段時間,我們整天開會,一群人圍在屋子裡,商討應該做些什麼。
我翻閱了資料,得知在我們之前,也有過一支部隊在這裡臨時駐紮,他們為了讓當地的百姓用水方便,部隊出資60多萬,在半山腰的位置打了一口深幾百米的井。
打這口井之前,附近村民用水都是取自山腳下的河水。等井建好,他們還邀請地方人員搞了一個開井儀式。
錄像資料裡,幾張桌子拼湊的主席臺前,六位村民代表走上來,分別從部隊領導手中接過盛有井水的杯子。在攝像機前面,村民很是拘謹,有兩個把杯子擎在胸前,像是上臺領獎品;還有一個把杯子舉過頭頂,像是要跟誰幹杯;其餘三個人把杯子裡的水一飲而盡。
沒過多久,這口井就閑置了下來。村民們覺得,井水遠沒有山腳那條流了好幾輩子的河水喝起來順口。而刻有「軍民井」三個大字的石碑,至今依舊高高矗立在路邊。
這項扶貧工作最終落在我頭上,為此,我還專門去做了調研。
村中有兩戶特困老人,居住條件極差。其中一戶無子女,他常年住在山腳下的一個石洞裡,裡面鍋碗瓢盆倒是一應俱全;另一戶老人的小土房子不知道在哪年被風掀掉了半個房頂,天晴的時候,他可以在沒有房頂的一邊晒太陽,下雨的時候,他就躲到有房頂的一側避雨。
我們打算幫這兩戶老人修建房屋。
在蓋新房的時候,因為暴雨和泥石流,山腳下的兩個村子裡一共8戶房屋又被毀壞。老鄉們的房子建造簡陋,泥石流來的時候,房屋就像紙做的一樣,脆弱不堪。
為了降低未來災害的影響,我們乾脆追加撥款,統一建了二層小樓,一層用於儲物,二層用於住人。
可是,新房子建好了,回遷的老鄉們並不滿意。他們習慣了在老房子裡養雞鴨,這樣的房子,他們住起來不方便。
另一次,縣上一個文藝團體帶著一幫小學生來軍營做慰問演出。演出後,我們帶著他們參觀了新建成的軍營圖書館。圖書館裡,孩子們站在一排排書架前,望著整齊的書,一副想取下,卻又怯怯地不敢伸手的樣子。
於是,我向領導建議,從駐地既有學校中選出幾所,由部隊出錢,為他們捐建小型圖書館。
沒想到在我匯報之前,領導已經規劃了一個更遠大的方案——建一所學校。這所學校將配有最好的老師,有來自整個自治州的學生,有漂亮的宿舍和寬敞的教室……這裡將是全地區最好的學校。
我們向上級部門提出了方案,上級同意後,為此還專門撥款,要求我們「把握高質量高水平,把學校建好」。
2、
毫無疑問,我們是按很高的標準來建這所學校的。
從前期選址,到後期資源配備,我們都下足了功夫。不僅設置了圖書館,購買了豐富的圖書,還建了一座室內體育場館,購置了健身器材和撞球桌,還建了一間實驗室,一座籃球場,在教室兩側的走廊裡,我們貼上了經過反覆設計的展板,有國防教育系列,道德養成系列,還有國學經典系列……
學校建成之後,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把學校建成這個標準,就是省裡的領導過來視察,也百分之百滿意。」
開學典禮非常隆重。
我們請了幾個有份量的領導,現場還有家長代表和學生代表。部隊領導講了話,各位代表也發了言,我們照了很多照片,錄了很多視頻,電視臺記者對在場的幾乎每個人都做了採訪。
到此為止,我們的工作圓滿完成。之後便將學校移交到了當地的教育部門。
但後來的發展完全超出了我的意料。
建好之後,我去這個學校講過一次課,精心準備了約40分鐘的課程,走進教室的時候,我震驚了:漂漂亮亮的教室中,只有兩個孩子。
後來我瞭解到,這個班人數最多的時候,也只有6個學生,整個學校也就只有18個學生。周圍村子裡的年輕人,不想讓下一代還留在山溝裡,早早將孩子帶出去了,在外地上學。學校對周圍的適齡兒童進行了統計,發現滿足上學條件的只有十幾個小孩,而我們建的這座學校能容納1500多人。
學生越來越少,不到一年,學校就停止了教學活動,沒有了學生和老師,這座嶄新的學校就此閑置下來。這所富有現代氣息的建築,孤零零地坐落在群山之中,看上去有點滑稽。
3、
第二年六一兒童節之前,我接到一位姓張的幹事的電話,說首長對我們部隊當時建設小學的事情非常感興趣,他還專門查看了當時的照片和影像資料,決定今年六一過來看看,跟孩子們互動一下,作為一項軍地聯誼活動。
為了過好上級領導來檢查這一關,時隔一年,我們重新走進了這所學校。
我們足足收拾了三天,把學校裡各個角落修整、打掃了一遍。教學樓二樓第八個教室的窗臺,有一塊大理石面裂了,我們換了一塊新的;學校食堂有兩把椅子的腿壞了,我們緊急進行了修理;之後,又花了很多時間來除去操場上和水泥路兩邊的雜草。
幹完這一切之後,學校已經煥然一新,看上去跟一年前剛開學時沒有兩樣。只是,學校裡早已沒有了教師和學生。
接下來一週,全營區約一半的幹部放下工作,專門去鄰近鄉鎮、甚至是別的縣城的學校,「借」學生。初步估算,要把這所擁有47間教室的學校填個差不多,我們至少要借1000多個學生,搭配近百名教師。
當時,我和一名姓趙的幹部組成一組,我倆的任務是借齊60名學生。
我們首先去的是一所村辦小學,整個學校一共只有29個學生,3個老師。溝通中,我們跟校長說,兒童節那天請全校的小學生去參觀軍營,共同度過節日。這個建議得到了校長的支持,並且答應老師,提前一天安排大巴車接送,之後我們給學校送上了隨車帶的一些文體用品——6個籃球,4個足球。
到了第二所小學,事情就沒那麼順利了。這所學校雖然學生不少,但是老師卻不太好說話。他們一方面懷疑我們的身份,一方面又覺得讓學生折騰這麼遠實在沒必要。我們在學校磨蹭了半天,事情沒有任何進展。
回到車上,老趙提議,「不行咱們就協調協調鎮上的領導吧,讓他們幫著給學校方面說說。」我們猶豫再三,最終還是沒有這麼做。臨行之前,部隊領導有交代,借學生這件事情,盡量私下來,最好避開官方這一套。
大半天下來,我們沒有完成任務,滿腹牢騷地在山路上轉悠。後來路過一所初中,一個想法冒了出來。
我跟老趙商量,「小學生不夠,咱們乾脆找幾個初中生來湊數吧,反正都差不多大,誰也看不出來的。」聽了我的話,老趙眼睛一亮,「這辦法行,到時候我們提前交待好,反正也是湊數,沒啥問題。」
來到這所初中,我們以慰問學校的名義,先送上文體用品,之後又在會議室座談了十幾分鐘,最後才提出,想邀請幾個學生代表去參加六一慶祝活動的事。
離開鄉鎮的時候,我們總算完成了任務。
4、
那是一場無與倫比的盛會。
上千名學生,特地穿上了民族服裝,頂著烈日集合在操場上。正對操場的主席臺前,坐著兩排軍地雙方的領導。一個個穿花裙子的小姑娘,向領導們獻上了紅領巾。
接下來就是冗長的講話,講話結束是節目表演。從四面八方借來的學生,在鋪滿松針的舞台上蹦來蹦去。
前不久,我休假回老部隊看望戰友。在一個剛下完雨的午後,戰友陪我到營區周圍採摘剛長出來的野蘑菇。我們沿著一條條不知名的山路,不知不覺就走到了山下,在那裡,我看到了那所捐建的學校。
學校大門旁邊,寫有「軍民共建小學」的銅字牌早已不知去向,代替它的,是一個字跡脫落得差不多的白色牌子。撞球桌也已經不知去了哪裡,圖書館破敗不堪,門口雜草叢生,一群黑山羊正大搖大擺地在草叢中游蕩,屁股後面留下一串串黑色的屎蛋蛋。
顯然,這裡已經成了一座養殖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