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離父母是一個必然過程(圖)

發表:2017-08-20 01: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脫離父母是一個必然過程
(攝影:賴育秀)

我們一直說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培養孩子成人,而成人,首先就要讓他成為一個獨立的人。父母應該要把孩子看成一個獨立的人,而不是你的附屬品,認同孩子也有自己的權利。

一個人一生中的一切行為與情感模式,都由你小時候與媽媽的關係來決定,從這方面看,母子與母女關係並沒什麼本質不同,但其實還是有不一樣的地方的,畢竟媽媽和兒子是不同性別,任何一種社會文化都會對母子與母女關係有不同的期待,比如說,一對母女手牽手逛街,大家會說你們像姐妹一樣,真好;如果換成媽媽和兒子,多半會被人指指點點說媽寶。但這是表面現象,我們都知道在表面上,母子關係必然會隨著兒子的成長而變化,但是心底呢?母子之間最根本的紐帶,會隨著兒子的獨立、結婚、生小孩而改變嗎?

比如,我們要給孩子選擇權,同時也得讓他明白,所有選擇都意味著必須有取捨,自己權衡,而且選好後不能反悔。現在很多家長不允許小朋友有選擇,自然也就不存在放棄,「直升機」家長到處都是。家長認為自己很辛苦,小朋友也不快樂,因為他不存在自我選擇,你從來沒有給過他選擇的機會,又談何自我,兒童本位也不存在。因為自小沒有養成自我學習和獨立的習慣,孩子長到了十幾歲,還是什麼事情都要問媽媽。

放手前,給孩子足夠的訓練打理自己的生活

孩子慢慢長大的過程就是他的自我意識逐漸萌芽的過程,也是家長逐漸放手的過程。小朋友進幼兒園時一步三回頭,千叮嚀萬囑咐:「媽媽,你放學後第一個來接我。」當他慢慢從幼兒園升上小學後,變成:「我不喜歡你來接我,你離遠一點。」回到家就說:「不是的,不是的,我們老師說……」開口閉口都是老師。慢慢地小學畢業,進入青春期,他的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又發生變化,再也聽不到他說「老師說」,變成「我同學說」。開始拿自己的爸媽跟別人的爸媽比較:「某某同學的爸爸怎麼樣……」「某某同學的家怎麼樣……」你會聽到他價值觀的改變。到了高中後,就幾乎不和父母溝通了,一方面是學業壓力大,而另一方面,隨著網路的發展,孩子忙於應付網路世界,幾乎沒有時間和父母溝通。

從發育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每一個小孩在成長的過程中,都必然要經歷與父母分離的過程:脫離母體是第一次分離,斷奶是第二次,此後還有不斷的情感上的剝離,直到有一天,我們發現孩子已經不怎麼和我們講話了;再然後,他會搬出去自己住、組織自己的小家庭。這個過程,男女都一樣,不同的是,男孩子會被社會文化所鼓勵,會更加主動的與父母、尤其是媽媽進行剝離。當男孩子從嬰兒期進入幼兒期、再進入少年期的過程中,他會離媽媽越來越遠,而離爸爸越來越近,他需要向爸爸學習,如何從一個男孩變成一個男人。在這個過程裡,媽媽的角色會越來越淡化,至少表面上是如此的,媽媽會越來越少的出現在兒子的活動中、或者僅僅是一個旁觀者,而爸爸倒是還能時不時和兒子來一場球賽的。

孩子脫離父母是一個必然過程,我們家長能做的就是,在孩子走出去之前給他足夠的磨鍊和教導,讓他有能力在離開父母之後打理好自己的生活,能夠在面對各種誘惑與挑戰時,守住心中的底線。有些孩子一離開父母就不知所措,還有些孩子一離開父母就開始墮落變得為所欲為,這都是因為父母在放手之前沒有做好準備工作。

鼓勵孩子多嘗試,讓他承擔選擇後的結果與責任

當然這種獨立生活的能力不是你把孩子一個人留在家裡就能培養出來的,必須在平常的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積累。

培養孩子的判斷能力,遇到事情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家長儘量不干涉

一個人如果從來不自己做決定,什麼事情都等著別人指揮的話,就很容易優柔寡斷,從而喪失判斷力與自信心,而這些是很難再找回的。家長們應該有意識地讓孩子從小遇事獨自做決定,甚至創造條件讓孩子做決定,慢慢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與判斷力,進而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在孩子迷茫時,指點方向

孩子的知識與閱歷畢竟有限,不及大人對事物的理解與判斷力。而在生活中,總會碰到一些超出孩子能力範圍的事情,這個時候孩子就會覺得迷茫和無助。當孩子尋求你的幫助時,家長要給予孩子方向性的分析,幫孩子指點迷津,但不要幫孩子做決定或者乾脆幫孩子把事情解決好。相信孩子,當孩子走出自己的思維盲點之後,他自然就會明白,然後自己去解決問題了。

鼓勵孩子不斷嘗試、不斷成長

培養獨立能力,就要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去體驗。當孩子表現出不理智或是笨拙的行為時,不要馬上制止,讓他自己去體驗整個過程,當然這要在條件允許、安全且不違反原則的前提下。讓孩子在過程中學習進步,才能真正地培養獨立的能力。

要讓孩子獨立,不能任由孩子一時的懶惰與調皮而放任他。堅持下去,就能培養孩子獨立完成事情的好習慣,而不是遇事首先尋求大人的幫助。孩子沒有能力做的事情,家長可以儘量教導他方法與技巧,但要堅持立場不能代他處理。一旦孩子學會了方法與技巧,就能一輩子受用。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就是這個道理。

孩子做錯事情,讓他勇於承擔責任,從小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

人都會有做錯事情的時候,畢竟人無完人。當孩子做錯了事情之後,不要簡單的粗暴對待,對孩子發火或是責罵孩子,而是應該教導孩子如何去彌補自己所犯的錯誤以及主動承擔責任,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負責。從小培養孩子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在以後的生活中,他才能擔當起重任。透過一點一滴的長久積累,總有一天,你會發現孩子有了完美的蛻變,變成了一個獨立自主、有責任心的人。

責任編輯:伊娃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