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7年7月3日訊】中國金融監管部門採取措施限制資本外流,而幾宗令人矚目的違約事件則損害了銀行對大陸信貸的信心。該地區的經濟增長疲弱,更是雪上加霜。今年上半年中國的貸款額下降47%,降至451.4億美元,是亞洲表現最差的主要貸款市場。
中國聯貸市場在2017年第二季的糟糕表現,與2016年同期相比顯得相當突出,去年當時創出了550億美元的季度最高記錄。今年,由於中國決策者加強對資本外流的審查,第二季勉強實現164.9億美元的貸款交易。加強監管導致並購活動及相關融資枯竭。中國上半年事件驅動的融資只有16億美元。
據路透報導,北京一家大型國有銀行的一位資深銀行人士表示,「中國的併購交易在今年上半年大幅減少,從而降低了對於支持此類活動的貸款需求,另一方面,中資銀行和外資銀行都更加渴望獲得資產,因此傾向於採取雙邊貸款,而不是聯貸方式。」
中國有關當局去年11月出臺措施為併購熱潮降溫後,中資企業的跨境並購交易完成時間比以往長了許多。6月,監管機構要求銀行排查數家企業的海外並購風險,當中包括海航集團、萬達集團、安邦保險、復星國際、浙江羅森等。
雖然這一併購引擎熄火,但香港的槓桿融資卻如火如荼。中國鞋業零售商百麗國際私有化的280億港元(36億美元)定期貸款案,獲得了銀行業者的熱烈響應,從而表明貸款市場仍歡迎此類活動。
銀行業人士預測,其他在香港上市的中資企業將會紛紛效仿。譬如,阿里巴巴正在牽頭以26億美元對銀泰商業(InTime Retail Group)進行私有化。
「從估值看,許多行業在香港和中國內地之間仍存在差距,這是引發私有化的主要原因。但隨著差距的縮小,私有化勢頭還會持續多久仍需拭目以待,」香港一位資深的銀行業並購業務人士稱。
在槓桿收購方面,香港也可能為富豪李嘉誠旗下和記環球電訊的競購方提供多達20億美元的貸款,在這之前,去年12月九倉電訊收購案的規模為95億港元(12.2億美元),支持此案的優先順位及夾層融資相當於7.31億美元。
新世代中國企業、以及民營企業如電商龍頭阿里巴巴及旗下螞蟻金服,還有網際網路企業騰訊等公司的籌資活動熱絡,也令香港受惠。上述三家公司今年至今合計已經籌措133億美元的資金,另外香港績優公司也加入籌資行列,把握香港當地訂價收窄及流動性充裕等優勢。
在一些高知名度的民營企業陷入困境之後,銀行業界對於緊縮信貸的氛圍仍不明顯。中國最大乳製品業者輝山乳業控股正面臨債權人歌斐資產所採取的法律行動,並面臨另外16起法律訴訟。該公司股票自3月24日起就被停牌。
4月,全球最大鋁生產商--中國宏橋集團去年6月的7億美元聯貸獲得債權銀行豁免,允許該公司在6月30日之前公布財報,股票可以繼續停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