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報高考志願建議盡量規避人工智慧可以代替的專業 ( 圖片來源: pixabay )
【看中國2017年7月2日訊】一
這幾天高考成績出來了,各省的錄取分數線也出來了,填報高考志願就成了考生和家長最關心的事情。大V劉春老師給了考生三點建議,有意思的是每一點建議後面都墜上「老漢我就是例子」,有點反思人生痛定思痛的感覺。
他的三點建議總結起來就是別學新聞專業,盡量不要學文科,盡量規避人工智慧可以代替的專業。劉春老師出身名校,先後就職於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搜狐、愛奇藝等,職業經歷和人生經歷都很豐富,他這三點建議濃縮了自己的人生智慧和對未來的看法。
劉春老師建議中的第三條,這幾天也經常被一些科技大佬提起。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今天在朋友圈轉發評論了一篇文章,說的是人工智慧替代了金融業「信審員」的工作,信審員們成了第一批被人工智慧幹掉的金融民工。李開復建議下崗的信審員們不要再從事基於數字的客觀判斷類工作,要轉型不會被人工智慧取代的工作,比如服務業。
關於AI(人工智慧)對人類就業崗位的搶奪和未來人類社會面臨的殘酷的失業危機,李開復很早就在說,最近他在《紐約時報》的「觀點」欄目發表的專欄文章《人工智慧對人類社會的真正威脅》中說,人工智慧帶來的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全球性的失業問題及可能產生的全球性經濟失衡和貧富差距。
李開復在文章中列舉的將會被人工智慧很快替代的職業有:銀行出納員、客戶服務代表、電話銷售員、股票和債權交易員、工廠工人、建築工人、司機、快遞員、甚至律師助理和放射科醫生等。
但我們知道,這些職業並非被替代的全部,任何從事簡單的重複性工作的人,其職業前景都將不妙。資本家投資一點兒錢就可以讓人工智慧夜以繼日地為他工作,他為什麼要付錢給你還要被你背地裏罵呢?所以未來大量廉價勞動力肯定會被取代,而且當下的高薪崗位也可能被取代。也就是說,遍及全球的失業潮正在向我們襲來。
李開復在其他場合公開預言:十年之內人工智慧會取代50%的人類工作。李開復認為人工智慧的引領者是美國和中國,目前中美兩國已經產生了一些優秀的公司,做出了一些偉大的產品。言下之意,中國和美國將成為全球範圍內人工智慧代替廉價勞動力的排頭兵。也就是說,人工智慧造成的失業潮將最先在美國和我們這個擁有14億人口的國家發生。
馬雲幾天前在底特律的演講中說道,未來30年,人們每天只需要工作4小時,或許一週只要工作4天。他也認為,未來會有更多工作被人工智慧搶走,一些能順應潮流的人將變得愈發富有和成功,而那些被甩在身後的人則會越來越痛苦。
科技大佬們的話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每個人說話都是有目的的,他們說這些話的目的就是為他們正在做著的事情搖旗吶喊,為他們的公司站臺,比如李開復的公司就是從事人工智慧開發的,他當然要說人工智慧有多厲害了。
但我們普通人再怎麼質疑科技大佬們關於未來的判斷,也不敢否定這一波被馬雲稱為「第三次技術革命」的網際網路和智能革命將會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影響。最大的影響應該就是自動化智能化設備對人力的替代,這種事情已經在發生著,誰都不能視而不見,未來還會加速。
二
一個十七八歲的青年,填報高考志願,選擇未來四五年將要學習的專業,實際上就是在為未來選擇職業方向,甚至是人生方向。這次選擇,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四五年後,他們中有人會被大公司高薪聘走,有人只能躋身於小公司甚至打零工,甚至失業啃老。所以,高考志願很重要,專業選擇很重要。
那麼考生們該怎麼選擇?從什麼角度來思考所選專業在未來的前景呢?
未來很難預見,但是顯而易見的趨勢還是可以判斷的,先不說未來你選的專業能有多大發展,先考慮你所選的行業在你學成之時是不是還需要人來干。所以要像劉春說的,要盡量避開人工智慧可以替代的專業。
這些專業沒法一一列舉,因為沒有人全部知道。考生和家長面對種類繁多的專業類目時,只能用心想一想,上網查一查,這個方向上是不是已經出現了幹活不要錢的人工智慧,或者未來有那麼個智能機器可以幹這個事。
國人歷來重視手藝,覺得學一門專長就會一輩子吃香喝辣,拿學文科的來說,外語專業和會計專業一直都很熱。但現在這些傳統的技能型專業在這個時代突然就不太吃香了。
比如英語已經是多年來很難就業的專業了,雖然我國越來越開放,雖然英語是國際語言,但近年來純英語專業就業很差,關鍵原因一是學英語的人太多,二是非英語專業的學生中英語特別好的人太多,所以英語人才不再吃香了,除非學得特別好,萬里挑一。
關於外語,今天我還看到一個信息,16年末中國某公司發布了全球首款實時中英互譯神器「曉譯翻譯機」,這個神器可以做到中文進,英文出,瞬間同傳。其他語種的版本也有。也就是說任何人只要手持這麼一臺設備,就可以與外國人無障礙交流,連外交部長王毅都為這個設備叫好,希望未來外交系統能用上這個語音轉換系統。
我不是要為這個設備打廣告,我不認識他們,我只是有些驚訝。很久以前很多人就預言說語言翻譯這個事遲早會被機器干了,從幾年前開始百度等在線翻譯就已經很強大了。現在無論書面翻譯還是口頭翻譯,都在迅速機械化。只會外語的人恐怕路子很窄了。
還有會計,因為會計工作是跟數字打交道的,很多會計工作即便用今天的計算機都可以代替,更何況未來的人工智慧。有人判斷五年之內會計從業人員就會有大的變動。拿海爾公司來說,以前基礎會計人員1800人,現在砍到了260人,整個財務部門中,戰略和業務財務的人員達到了70%左右,專業財務管理人員為10%,基礎財務人員的人數則下降到20%左右。
所以在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夾持的今天,高考志願的選擇不能用老經驗老思路。
三
對於農村和小鄉鎮的考生,還要給點兒額外的建議。
1.一定要去讀大城市的大學
就不說中國好大學基本都在大城市,就算某個小城市有個好點兒的大學,那也不應該是農村或小地方的考生的選擇。農村學生讀大學,比學習專業知識更重要的事情是完成自身的城市化,讓現代化的大都市全面改造自己18年來形成的小農思想和猥瑣氣質,以便於在畢業之時自己能有那份自信、從容和氣質與城市青年一起喝那杯咖啡。要明白,除非純技術類工作,否則招聘單位主要看這個。
更重要的是,農村青年在城市沒有根據地,往往讀大學的那個城市就是自己的第一個根據地,用四年熟悉了這個城市,就有了主人般的從容和自信,畢業之時就容易在這個城市待下去,就算暫時找不到工作,也知道那裡租房最便宜,那裡吃飯最省錢,以主人的心態死乞白賴也能在這個城市待下去。
但農村青年如果在一個小城市讀大學,那麼這個小城市不可能提供給你工作,去大城市又可能因為自己沒見過世面而怯場,如果到了大城市一時半會兒受挫,找不到逞心如意的工作,手頭的錢也不充足,撐不了多久可能就灰心喪氣地跑回原籍了,最終落個哪裡來的哪裡去。當然,只要你願意,回去建設家鄉也不錯,就怕你不願意一輩子待在小鄉鎮。
2.大學檔次比熱門專業更重要
上大學不是為了學技術,有人說越有名的大學越教些沒用的東西,如果你上大學只是為了學門技術,那就應該上職業院校。在這個知識和信息都飛速變化的時代,大學學到的一些實用型技能可能還沒出校門就過時了。所以上大學主要是提升自己的思維、境界、三觀和學習能力,學會怎麼做人,怎麼做事。這些東西很難具體量化,有點虛,貌似無用,實則有大用。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每個大學都相當於以錄取分數為標準建了個群,比如清華、北大等高校,他們的建群門檻就是600分以上的成績,有些學校的建群門檻是450分,這兩種群玩法不一樣。高考對青少年的分層選拔是很有效的,分數高的大多很優秀。
你要是考了600分以上,那就應該去600分以上的群中,跟和你一樣優秀的青年在一起學習生活,用他們優秀的品質和習慣影響你四年。你要是為了一個所謂的好專業,自降檔次,跑到450分的群裡,你一定會混得很憋屈。外界都知道這個差別,所以好公司將來就會跑到600分的群中去招人,450分的群友是沒有機會接觸到這些公司的,所以你的專業再吃香也沒用。
上大學比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自我的成長,跟誰一起成長,跟優秀的還是一般的,這很重要,比專業更重要。我前文說過專業選擇很重要,但約1/3的畢業生畢業後會改行,剩下的2/3未來改行的也不少,雖然轉行從零重新開始很艱難,但如果大學教會了你良好的學習能力,一切都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