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不乏英姿颯爽的女英雄,例如楊門女將、花木蘭。圖為神韻演繹花木蘭替父從軍。(圖片來源:神韻藝術團官網)
接續〈女人都是水做的?父親託夢她發誓復仇〉一文。
小娥為申家僕 暗待復仇機會
從此以後,小娥便穿上男子的服裝,在江湖間受雇做傭人。過了一年多,她來到了潯陽郡,見到一家的竹門上貼有告示,說是要招傭人。小娥就上門接受應徵,詢問屋主是誰,結果居然是申蘭,申蘭就將小娥帶回家。小娥雖然內心憤恨,外表卻顯得依順。小娥服侍在申蘭左右,關係甚是親密。金錢、布疋出入的帳目,都交託給小娥打理。過了兩年多,他竟然不知道小娥是個女子。先前謝家的金銀珠寶、錦繡絲織品、衣物器具,通通都被掠奪至申蘭家。小娥每次拿起舊物,都不禁暗泣好一會兒。
申蘭與申春,是同家族的兄弟。當時申春一家住在大江以北的獨樹浦,與申蘭往來密切。申蘭與申春會一同外出個把月,大都滿載錢財返家。他們每次都留下小娥與申蘭的妻子一齊顧家,還給小娥相當豐足的酒肉、衣服。
有一天,申春攜帶鯉魚與美酒來拜訪申蘭,小娥暗自嘆道:「李君的領悟與判斷真是精深聰敏,他所說的都與夢中之言相符,這是老天啟發了他的內心,我的願望要達成了。」那天晚上,申蘭與申春聚會時,眾盜賊通通聚集在一起。大夥兒酣飲後,眾惡人紛紛離去。沉醉的申春倒臥於屋裡,而申蘭亦睡在露天庭院時,小娥這時即偷偷地將申春鎖在屋內,再抽佩刀斬斷申蘭的腦袋,接著呼喚鄰居前來。申春在屋內被擒捕,申蘭則死於屋外。查獲贓物與財貨,價值高達千萬。一開始,申蘭、申春的黨羽有數十位,小娥已暗自記下他們的姓名。如今,他們已經遭到捉捕並被處死了。當時的潯陽太守張公讚許小娥的志向和節操,並替她將此事上奏請求表彰,小娥這才得以免除因殺人之罪而被判處死刑。當時是元和十二年的夏季。
小娥入佛門 巧遇恩人
父親與丈夫的冤仇已經報了,小娥就回到她的家鄉,與親友相見。鄉中的豪族爭著要下聘,可是小娥發誓不再嫁人,遂剪去頭髮,披上粗布衣,前往牛頭山學道,拜在法師將的門下。小娥心志堅定,能夠吃苦,即使冒著風霜舂米,頂著冷雨打柴也從不倦怠。元和十三年四月,小娥開始在泗州開元寺受具足戒,並以小娥作為法號,表示不忘本。
那年的夏月,我從長安回來,途中經過泗濱的善義寺,拜見高僧令。那時有數十位持戒者,凈髮鮮帔,儀容莊重威嚴,排列在師父的左右兩旁。裡面有一位尼姑問她的師父說:「這位官員是不是洪州的李判官二十三郎呢?師父說:「是的。」這位尼姑答說:「是這位判官的大恩大德,使我得以報了家仇,雪了冤耻。」她看著我悲傷地哭泣著。
我不認識她,詢問她原因,小娥回說:「我的名字叫小娥,是以前那位乞討的寡婦。判官當時幫我分析出申蘭、申春這兩個賊人的名字,難道您不記得了嗎?」我說:「起初不記得,如今已經知道了。」於是,小娥哭著說她記下申蘭、申春的名字,以報父親與夫婿的冤仇,以及安排這些事情的艱苦情形。小娥又告訴我說:「總有一天我會報答判官的恩德的,怎麼可以僅只如此!」
小娥有節操 堪為天下表率
唉呀!我能夠分析出兩位盜賊的姓名。小娥又能夠報了父夫之仇怨,是神明不昏庸啊,是清楚明白的。小娥的容貌忠厚,言詞深沉又聰敏出眾。她能苦行修煉,並發誓求得佛家所謂的真實本性而皈依出家。她穿的衣服中沒有綿絮絹帛,吃的食物中沒有鹹鹽奶酪,不是戒律禪理,就不再張口說話了。數日後,小娥向我告辭,說要回去牛頭山。她乘坐小船在淮水中漂浮,雲遊南方,從此以後就再也不曾見到她了。
君子說:發誓立志後就不再捨棄。報了父親與夫婿的冤仇,這是節操。傭人、僱工聚居在一起,卻無人知曉小娥是女子,這是堅貞。提到女子的品行,唯有忠貞與節操能夠保全就可以了,但像小娥這樣,是足以懲戒天下違反道德倫常的邪念,亦足以審視天下貞夫孝婦之節操。我詳細的瞭解了先前的事情,我發覺了隱射的文辭,暗自與幽冥的託夢相合,符合了人們的心思。知道善事而不載錄,這並不符合《春秋》的正理,因此我撰寫此傳以讚美、表彰小娥。
看完李公佐撰寫的《謝小娥傳》,有何感悟呢?雖說古今社會大不相同,但維繫倫常道德與推崇情義的道理都是不能改變的。人正是因為有情義在,才顯得人性的高貴。像小娥這樣肯吃萬般苦,不僅替父親與丈夫復了冤仇,還為鄉里除惡。她了結完心願後,居然還拒絕了其他男子的追求,並投身入佛門,誓願求取真正的本性。如此這般的忍苦耐勞與高悟性,若非內在擁有堅毅無比的信念,豈能保有多年來的忠貞與超凡的氣節,難怪李公佐在文末將小娥視為標竿。小娥不僅能以自身的節操來令懷著邪念之人感到儆惕,她還能審度其他具備氣節的貞夫孝婦呢!在世風敗壞之際,不讚揚這般高潔的奇女子,我們還能推崇哪種模樣的女子呢?
參考資料
謝小娥(維基百科)
《初刻拍案驚奇・第十九卷李公佐巧解夢中言 謝小娥智擒船上盜》、《謝小娥傳》、《太平廣記・雜傳記八・謝小娥傳李公佐譔》(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謝小娥傳--李公佐(國學治要五-古文治要卷四)〉(國學治要學習網)
周晨譯注﹔曾棗莊審閱《中國名著選譯叢書64唐人傳奇》(台北:錦繡,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