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柏林的孔子像。碑刻的德文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若真是侷限與面評價過多、意義不大,那身為德國知名的哲學家,對宗教哲學與歷史哲學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又在精神病學上有著極大貢獻,又仔仔細細爬梳了各國歷代的哲學家的雅士培為何依然如此推崇四大聖哲呢?
四位聖哲為何偉大:原創與實踐
雅士培認為,自心理學角度來說,四位聖哲的男性特質鮮明,雖然不受家庭情感所羈絆,但與弟子們有著深刻的情感。雖然都不曾直接看見或聽見上帝或直接受命宣揚上帝的旨意,但他們都知道自己在為上帝服務、召喚,或為必要的救贖充當傳令工具。他們像先知,但卻因為他們體驗到徹底的改變,並從自身上開啟了一道斷層,而更勝於先知。
四位聖哲關懷的不只是知識,而是人類的思維與內在行動的轉化,這不是理論式,而是屬於實踐式的。所以,他們行遍大道小徑來與世人對話,以傳播隨著情況事態而修訂的思想。由於思想的原創性十足,所以並無任何一人或團體能趕在前頭開路或支持他們的行動。
他們善用巧妙的比喻、辯證式的說話與對話式的回應,既不執著固定說法,又讓人無法理解他們的訴說方式,甚至是連實踐新的世界秩序都讓人捉摸不透,無法以理說透說明。他們在體驗到無人抵達的彼岸後,又向眾人表達缺乏適切方式來講述清楚的經驗與領悟。人們即使無法真正理解,卻因為他們突破了諸多的理所當然,開創了某領域全新的可能,而被那高遠的境界所深深震撼了。
四位聖哲的偉大是真實的
有些人的偉大是形象正朦朧時被定義出來的,是尚未經過人們的理性驗證的。因此,「聖人」有時是需要提供一些距離以供人仰望。倘若失了遠觀的角度,過於靠近是會令耀眼的光芒與震服人的智慧逐漸消褪,終至失了他人的崇拜與追隨的。可是,這四位聖哲與人相處之際,各以不同的方式來展現清高的生活行徑及無與倫比的精神能量,不僅各自提出要「愛你的敵人」「不抵抗惡人」「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以惡報惡,並非正義」等撼世名言,甚至連面臨人人懼怕的死亡都是如此的淡然,如此的不凡。
佛陀與耶穌洞悉受苦與死亡,將之視為現世的真實狀況;蘇格拉底與孔子則是坦然正視死亡進而忽視它。接受民主制度的判決而飲下毒汁的蘇格拉底,甚至沒有展露出殉道者的激情。這四位聖哲不懼死亡與無前例可循的人生,更令人們大大神化了他們的生平以及眾多難以釐清、難以遵行的思想。
於是,缺乏想像力與堅毅的實踐力的世人在四位聖哲的映照烘托之下,只顯得愚昧魯鈍、麻木不仁,不只是對追求內在精神的提升是毫不上心,連對生活上的任何活動亦如此的含糊攏統。這般的漫不經心,雖然仍能保有一般的憐憫與警惕,卻無法激起大夥兒持久的感受力與決意改變自身的激昂動力,最終還是置身回到日常的凡俗事務中。
不斷的在沉思中產生卓見,不斷向更高更圓滿的境界推進,不斷突破現有秩序並開創超凡脫俗的規範與領域,不斷的在實踐中創造出震盪世界的件件事蹟,這就是四聖哲與一般人絕然不同的地方。他們無意成為眾人的典範,但已經高遠的佇立在他方成為世人的典範。
世代變遷,可如今又有誰人能取而代之?這四位歷史上的真實人物,早已經成為人們認定的、牢不可拔的偉大表率。
聖哲給予世人的意義
如果我們只是聽聞大名卻不知曉他們為何偉大,如果我們想要擺脫渾渾噩噩的度日,如果我們自以為才高八斗有幾斤兩重,都不妨閱讀四位聖哲的相關書籍,以深入瞭解影響世界之人的精采思想與生平軼事。我們能從中看見自己的渺小,但也能獲得安定自身的力量,我們能從中獲得解析世間萬物的方向,但也能因此覺察到渴盼精神有所升躍的不安份,亦能發現自己與他們提供的思想違逆時所會出現的惴惴不安……
雖然我們沒有辦法依循他們的生活模式或完全遵照他們的思維學說來處事做人,但我們卻已經擁有相當良善美好的典範,指引我們覓得人生中最適當的前行路徑。別以為時間會汰換所有陳舊的,別以為代代都該推陳出新。其實,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真理是會常伴世人左右,不會輕易消解的。
真正偉大的聖人即使歷經多人的嚴厲批判與「除魅」這一道關卡,亦不減損透過他體悟實踐後所闡述出來的真理,那價值是恒久不褪的,是值得人人認真體會,從中悟得道理的。否則怎麼連哲學權威雅士培,以及各國各朝代無法一一列載完備的學者們都毫無疑義的力薦四大聖哲呢?!
參考資料
雅士培(Karl Jaspers)傅佩榮譯;《四大聖哲:蘇格拉底、佛陀、孔子、耶穌》(新北市:立緒文化,2015)
卡爾・雅斯佩斯、佛陀、蘇格拉底(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