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直接投資激增 美國擔憂(一)

發表:2017-02-06 16:1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1月26號,美國國會針對中國對美國直接投資的問題舉行了一場聽證,包括美國企業、跨國投資諮詢公司、研究單位代表到場作證,主持聽證會的是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US-China Economic &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該委員會成立於2001年,由六位國會眾議員及五位外交顧問與專家組成。目的是分析美中雙邊關係、經濟、政治、國家安全等方面的問題。每年舉行6-7次公聽會、訪問亞洲國家,並向國會提供年度報告、分析和建議。

此次公聽會主要針對中國在美國的直接投資,包括投資在哪些行業、對美國的企業、經濟、就業、以及國家安全的影響。在這一期的專題報導中,馨恬採訪了兩位出席聽證會的人員,一位是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的共同主席魏瑟爾先生(Michael Wessel),他曾經是前國會眾議院民主黨領袖理查德-蓋帕特(Richard Gephardt)的法律總監、以及歐巴馬第一次競選總統時的經濟貿易政策顧問;另一位是作證的知名無黨派科技智庫「資訊科技與革新基金會(ITIF)」會長艾金森博士(Dr.Robert Atkinson),他曾經擔任過歐巴馬政府的白宮美中創新政策專家組的共同主席,他的基金會多年來專門跟蹤研究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對外科技投資。

聽證會背景:

根據中國大陸官方媒體報導,中國商務部2016年9月分析中國對外投資合作情況時表示,2016年頭八個月,中國對外投資在已開發國家和地區增長迅速。其中,對香港、東協、歐盟、澳大利亞、美國、俄羅斯和日本七個主要經濟體的投資合計876.6億美元,對美國投資流量增長更為迅速,增幅達193.2%。

而過去6個月以來,有很多美國媒體報導,包括中國企業試圖並購電腦硬碟研究和生產商威騰電子(Western Digital)、記憶晶元製造商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另外,根據榮鼎諮詢集團(Rhodium Group,RHG)的報告,中國的外國投資比三、四年前大幅增加了好幾倍。

而在川普(特朗普)就職之前,歐巴馬政府的總統首席科學顧問小組1月6日已經提出建議,美國必須將加強對半導體產業的保護,阻止中國主導這一產業的做法,視為一個勢在必行的國家安全任務。中國在美國的直接投資,尤其是在科技行業的大規模並購引起了該委員會的關注。

此次聽證會的焦點:

wessel

魏瑟爾(Michael Wessel)

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共同主席魏瑟爾(Michael Wessel)說,「此次聽證會的特點是,從2000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方方面面許多人的興奮,演化到現在的普遍懷疑。

魏瑟爾說,「連當時熱切歡迎中國加入世貿的美國商界,現在也發現他們所期待的益處要麼沒有兌現、要麼就是被限制了「。他說,「1月26號的聽證會上,這些人表現出的是終於明白過來的樣子。尤其是關於中國在美國的直接投資:過去五年中,中國在美國的投資直線上升,包括2016年可以識別的投資總額就高達460億美元。越來越多的人擔憂這些投資的性質及其對美國的利益帶來什麼影響」。

這些人擔憂什麼呢?「中國經濟中無法定義國有和私營的界限。在投資界,人們通常要瞭解資金的來源–是以商業利益、還是政府目的為出發點。無法解讀中國在美國的這些投資是不是出於滿足中共政府的經濟發展目標,越來越成問題了。」

為什麼這是個問題呢?「因為美國是基於市場經濟的,所以開放投資市場。但是當有政權導向、控制、並資助的投資進來時,將傷害到美國經濟。」

他以中國肉類加工企業「雙匯」集團幾年前收購美國老牌肉品加工企業「史密斯菲爾德」(Smithfield)為例,中國24小時內就批准了40億元的融資。「問題是,我們希望能讓多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而不是讓一個公司獨佔鰲頭。就拿去年來說,97%美國出口到中國的豬肉都出自於『史密斯菲爾德』。對於『史密斯菲爾德』的競爭者來說,中國市場基本上就是關閉的,而這些企業是根據市場規律在運作,卻讓他們處於不利地位。」

patrick-woodall

 伍鐸(Patrick Woodall)

「食物與水資源觀察」組織(Food & Water Watch)的政策研究主任伍鐸(Patrick Woodall)在聽證會上也針對「雙匯」收購「史密斯菲爾德」一案,提醒國會:中國正大舉向世界購買食品加工廠。他說,「中國政府2011年把全球性食品業收購制定為五年計畫,以確保中國對食品的需求無虞。不只是並購食品加工業,也大舉購買農地、種子、農藥、殺蟲劑,例如去年中國化工以430億元天價收購瑞士Syngenta公司。」

伍鐸說,「他們(中方)有計畫性的策略,對我們的食品供應系統產生深遠影響。把我們的農地、工廠變成出口中國的平臺,可能導致美國本地食品漲價,對美國本地農民和消費者都不利。」

華府知名的無黨派科技智庫「資訊科技與革新基金會(ITIF)」艾金森博士(Dr.Robert Atkinson)表示,他主要關注的是中國企業投資購買美國科技公司。

艾金森博士說,「首先,大部分中國企業都是由政府在背後資助或支持的,他們可以比美國的競爭者支付更高的價格;更重要的是,他們購買的目的不是為了盈利,而是獲取技術能力,轉移到中國,幫助中國企業在全球範圍有更強的競爭力。幾年前,中國政府建立了半導體集成電路計畫,大幅減少半導體進口,增加出口。

作為這項計畫的一部分,中國政府注入1600億美元的資金,提供給中國的半導體公司,如清華紫光集團,用來並購美國的半導體公司。中國政府要這些公司把全球電腦晶元的領先企業買下來,以控制全球市場。這是不對的,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框架,也不是正當的競爭手段。」

除了購買國外的企業,對於在中國投資的高科技企業,中國是怎麼做的呢?請關注馨恬的後續報導。

来源:希望之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