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齡雖被貶謫,可不改其本性,依舊題詩提勸誡。(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中國歷朝歷代不乏在奸臣當道的年代,出現忠臣勇於直諫,不畏遭到帝王的厭惡。例如「曲江風度」張九齡,他的直言就令玄宗在貶謫他至荊州之後,依舊對他唸唸不忘。然而,張九齡雖被貶謫,但他可沒有灰心喪志,因而覽讀他在貶謫期間創作的詩作〈感遇〉中,猶能探得他保有自在安然的閑適態度,以往的高潔氣魄亦不減。
張九齡在被貶謫期間,曾寫下〈感遇〉詩十二首,其中有四首最廣為人知,在前三篇文章(〈人生「感遇」: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感遇」譯趣:張九齡高潔不再?〉、〈「感遇」譯趣:詩之精華吐露至誠至精〉)中,已經陸續述及其中兩首,此文另談第四首。
〈感遇・其四〉
孤鴻海上來,池潢不敢顧。
側見雙翠鳥,巢在三珠樹。
矯矯珍木巔,得無金丸懼。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惡。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這首詩的大意是,一隻孤鴻自海上飛來,牠不敢探看下面的池塘,只斜看著一雙翠鳥筑巢在三珠樹上。棲居在那樣高聳危險的珍木上,難道都不害怕打鳥的彈丸嗎?身穿華麗美服之人會憂懼人們的指指點點,身居權重高位之人也會迫使神明都厭憎他。如今我從容自在地遨遊,那些獵鳥者又有什麼好羨慕的?
引典故勸政敵 令人一讀難忘
這是一首詠物抒發心緒的詩,讓人一讀即難忘懷,在張九齡的〈感遇〉十二首中,顯得十分突出,不僅僅是因為引用了古籍典故,更因為借由這兩個典故將潛伏於精練詞句中的深厚意涵,烘稱到了極致。此詩雖然沒有像李商隱的〈嫦娥〉那樣,一讀就看出典故在說嫦娥奔月,但是熟悉古典文學之人絕對能看出張九齡借由這些典故闡述心志。
詩中的「三珠樹」是神話才會出現的神物,此名詞是引用了《山海經・海外南經》:「三珠樹在厭火北,生赤水上,其為樹如柏,葉皆為珠。一曰其為樹若彗。」其次,倒數第三句「高明逼神惡」是引用西漢揚雄所撰寫、收錄於蕭統《昭明文選》中的〈解嘲〉一文內的兩句:「高明之家,鬼瞰其室」,意思是說富貴顯耀人家招致陰險小人窺探,那樣的家室怎能不遭受禍害、致使敗落呢?
張九齡將奸臣李林甫與牛仙客比喻為雙翠鳥。(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在這首詩中,張九齡自喻為孤鴻,並將氣焰囂張的姦佞臣子李林甫與牛仙客比喻為雙翠鳥。雖然打從海上飛來的這隻孤鴻,不敢顧盼池塘,亦沒有正面探看、接觸那兩隻翠鳥。但是,牠卻不忘提醒身披艷麗毛羽的翠鳥:「筑巢在備受關注的珍貴神木上,如此高調,難道不怕獵人以彈丸射擊嗎?」接下來的「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惡」就是全詩的核心了。有句話說的好「功高震主」,功勞大如天之輩,都會引發旁人的艷羨與妒恨,以及主人的猜疑與多慮。那麼,功勞尚不顯耀卻竊佔高位、空有一身華服者呢?進退有據、行事有分寸的張九齡借由孤鴻來發聲,主意豈不是在諷刺、勸戒政敵得注意,在朝堂上應當多加謹慎小心,切勿成為別人厭惡的對象,淪落為被獵取的目標。
除了被認為含有諷諭之意外,另有研究者認為,張九齡在這兒以誠懇的態度提出勸告,展現了正統儒家的修養,就是所謂溫柔敦厚的詩教。而典故運用得很渾成,使讀者不覺得其用典,即便不知道原來的典故,也不妨礙賞讀詩句。(注)
曲江風度 世間典範
在詩的末二句,張九齡則展現了逍遙、閑適的情懷,借由對孤鴻的描述,傳遞出即使被貶至荊州,仍能持有本心,在朝廷之外忘卻政壇得失,在廣漠之地自由自在地飛翔、暢遊,那些想要射擊、打垮他的狩獵者,怎能獵取得到他呢?這末兩句,倒是可以嗅到這位直臣以高俯的姿態,不受世事攪擾地視察著一切。
閱讀這首詩時,覺得它充滿了作者本有的傲氣,可是那股傲氣並非顯赫外露的,而是沉著穩當的自信自傲。張九齡若非擁有基本的高尚調性,豈能在被貶謫外地之際,依舊不改先前格調,撰寫詩句時以借物比喻的方式,再次提出符合人情事理的勸戒。難怪唐玄宗在貶謫了這位朝堂重臣之後,仍唸唸不忘曲江風度!
總覺得擔當臣子、部屬若能如此捍衛世道義理,一心為上位者及百姓著想,讓曾與他共事之人讚揚、讓後世吟詠稱頌,成為萬人典範,那絕對算得上是不枉世上一遭了。
(待續)
註:張淑瓊主編;高明總編審《唐詩新賞①張九齡》(臺北:錦繡,1992),頁224。
參考資料
《唐丞相曲江張先生文集》、《山海經》、《文選詳注》(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
邱燮友《新譯唐詩三百首》(臺北:三民,2000)
張淑瓊主編;高明總編審《唐詩新賞①張九齡》(臺北:錦繡,1992)
方遙〈【悅讀唐詩】張九齡・感遇(其四)〉(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