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經濟被中共官僚和吏治而敗壞只是整個國家的一個縮影而已(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09月28日訊】2015年,東北經濟的低迷成了全國最沈重的一個笑話,遼吉黑每個季度經濟統計全國均排名倒數。這裡面固然有產業結構的原因、外部經濟環境的原因、思維觀念的原因和中央支持力度、方式的原因,但是人的因素,是一個迴避不了的因素。
而在這其中,東北經濟今天陷入如此窘境,東北的官僚主義和吏治之惡劣不能不說,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筆者就隨便閒聊聊東北的中共官僚主義是怎麼一步步毀了東北經濟的。這裡的官僚主義,泛指體制內的官員、公務人員、企事業工作人員。
一、假大空糊弄上級,打著民生的旗號搞各種政績工程。
東北官員的假大空不是蓋的,在全國也數得上號。東北各城市GDP造假幾乎是蔚然成風,各委辦局統計的數字根本不經過仔細核實,就從各局下屬單位和企業報上來,然後局長、主管領導根據「上級領導」風向,人為的對數據「輾轉騰挪」,最後得出一個領導喜歡的數據。所以,東北經濟表面上看,一直排名全國中上游,可是,新一屆中央政府要求統計局「擠水分」並處理了一部分統計作假的負責人後,東北各大城市就開始「裸泳」了,GDP數據直線下滑,這裡不全是因為全國經濟不景氣,而是此前可以負責人的說,東北各大城市的GDP摻水嚴重。
咱們再說政績工程,說東北搞政績工程之風很盛也不為過。東北某副省級城市,還有成千上萬的貧困市民和需要就業的大學生,民生凋敝。卻僅僅因為奧運會有個足球項目和全運會有一個主體育場,硬是先炸了只有十五年不到的大型體育場,然後在一個新建的道路非常通暢的區,非要投資50個億建設輕軌,後來飆升到80個億。這個可憐的輕軌,現在建成已經快四年了,即使是上班的高峰期,上面也常常只有十幾個人幾十個人乘坐,上面還有至少一半免票的老人,空蕩蕩的列車幾乎是空載運行。
這種政績工程無處不在,拍腦門投資幾億十幾個億的項目,炸起來就跟吹泡泡一樣輕鬆。例如在某副省級城市的一個綠島學校,當時投資幾個億建了個亞洲最大的室內足球場,沒到十年時間,又把它炸掉了,原址現在空蕩蕩一片荒地,幾個億人民的民脂民膏就這麼化為烏有。
二、官商勾結,瘋狂抓權,各大領域腐敗問題層出不窮
在東北,民營經濟想發展起來,難於登天。不僅國有經濟成分龐大,而且政府抓權的程度讓人無法想像。還是東北某省會城市,該市44個委辦局居然有43個有行政處罰權,可見各個政府部門抓權的心思有多重,抓權的目的是什麼?還是為了最後抓錢。
在東北地區,官員腐敗問題有多嚴重,看看近期的落馬官員就知道了。原遼寧省委書記王珉、原省人大副主任宋勇、原省政協副主席陳鐵新、原省政府副秘書長魏俊星、吉林省原副省長田學仁、瀋陽市原檢察院檢查長張東陽、大連市原中法副院長李威、鞍山市原中法副院長宋景春、瀋陽鐵路運輸法院副院長陳長林、瀋陽市原副市長楊亞洲、鐵嶺市原市委副書記林強、鞍山市原市委書記谷春立,這還不算之前早就鋃鐺入獄的不厚書記和叛逃使館的軍頭。再早前的慕馬大案,幾乎瀋陽所有的委辦局一把手全都涉及其中,僅僅過去十年多一些,遼寧地區前仆後繼的腐敗官員又層出不窮。
上面說的政績工程的背後,則是利益和腐敗的驅動。據說,輕軌項目的背後是已經被調查的原某省省委書記和東北另一省機車車輛廠廠長的關係,兩人據說是同學。在這個區各種高大上的工程背後,該區原區長目前也已經被中紀委調查,據說牽出幾十名下屬官員。
根據媒體的報導,第十二屆全國運動會在瀋陽舉辦。從2011年開始,瀋陽全運會建設項目所在地就開始大規模土地拆遷工作,一大批基層幹部和公職人員與社會不法之徒聯手套取國家巨額補償金。
2011年3月,瀋陽滿融經濟區發布公告進行動遷。民營企業業主史海鷹的企業正在這一地區。為了多得補償款,他在自己租用的158畝土地上大肆搶建房屋,之後找到自己的表哥——瀋陽市檢察院原檢察長張東陽給予關照。隨後,張東陽請求時任瀋陽市和平區區長、滿融經濟區管委會主任林強給予關照,林強答應了,並將此事安排給時任滿融經濟區管委會副主任馬英奎辦理。然後,史海鷹獲得徵收補償款1.09億元。為了表達感謝,他先後6次送給張東陽人民幣570萬元、美元5萬元;又送給馬英奎人民幣132萬元、4萬美元和10萬元購物卡。馬英奎的下屬高巨峰也以同樣手段幫人套取補償款,從中受賄252萬元。
近幾年,東北地區大量的公共城市建設,背後關於腐敗的傳聞一直層出不窮,從城市大量鋪路和路基工程中標單位,再到交通系統,再到綠化和各類市政工程系統,還有各類拆遷改造和土地出讓、消防檢查等一直是腐敗的高發領域,現在看,公檢法系統的腐敗也層出不窮,「吃完原告吃被告」幾乎是許多城市部分膽大妄為法官的真實寫照。
就拿某副省級城市的數萬輛出租車座墊清洗和出租車司機工作服,就一直傳聞是由交通局某領導親屬壟斷的。
三、懶政惰政,吃拿卡要,腐敗之風盛行東三省
東北三省,每個省市官員性格不同,但是在南方商人眼裡「好擺官威,水平差,貪婪,懶政惰政」倒是很多人的評價,個別地方官員「忽悠」商人的本領讓南方的一些商人嘆為觀止。
已被調查的前書記王珉說的「關門打狗」在東北許多招商引資中,是常見現象,政府用各種優惠政策土地稅收政策吸引各企業投資,等企業資金到位已經開始工程建設後,原來許諾的承諾就不見了,政府不僅百般拖延推諉,更有甚者利用企業騎虎難下的境地藉機吃拿卡要,讓企業家苦不堪言,最後不得不傷心離去。
還有一些稅務等實權部門負責人,利用手中權力和企業的一些問題大作文章,變相敲詐企業逼企業給這些領導親屬朋友輸送利益,承攬工程。或者安排子女就業等。筆者的朋友在某企業,因為一些票據不合規,被當地稅務部門調查,調查了很多天,最後在酒桌上官員說了實話——能不能解決其親屬家孩子進入某壟斷國企。
對方心領神會,馬上安排,稅務稽查立馬過關。另一家企業,消防整改存在問題,遲遲拿不到批文,消防部門負責人暗示,能不能安排一個其單位要轉業的人員,人員安排,消防合格。
以上這些,還不算依附於各大國有企業的各種民營企業,這些企業依附於各大國有企業,通過聯合圍標、串標等方式,輪流中標。為了獲取訂單,每年都要向這些國企實權部門和質監部門行賄,一個小小的質量檢驗員通過受賄,可以拿到他兩年的工資。還有一些油田等國企,更是喪心病狂,嶄新的前幾年採購的未開封設備,就毀壞報廢,再到民營企業採購,從中獲取高額回扣。一個小小的油田處長,都可以到瀋陽豪車豪宅,美女揮金如土。還有一些油井,尚可以出油,就提前報廢,然後再委託給一些私人公司明目張膽的開採油田,賺取暴利。至於更誇張的,可以見周永康的石油帝國在東北的操作思路。
可見,東北商業環境之惡劣,已經到何種境地。
四、關係之風盛行,官員與民爭利,企事業單位「逆淘汰」之風盛行,有才能的人開始遠離東北。
在東北,無論是經商,就業,辦事,升學,工作,幾乎都離不開「托關係「。到了東北,到處都是潛規則盛行,辦事要托關係,上學要托關係,辦婚宴要托關係,晉升要托關係,住院要托關係,幾乎生老病死都要托關係。
托關係的結果是什麼,就是托關係是使用不正常的手段,為自己謀取不正當的利益。這是商業社會公平發展的大忌,但是恰恰在東北就是盛行這一套。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東北各個領域都出現了「逆淘汰」的現象。
能做的比不上能說的,有能力的比不上會搞關係的,憑本事的比上送禮的,有資質的比不上有背景的。一位退休的副局級官員和筆者說過,就某副省級城市而言,在他看來,2003年以後政府部門就很少有憑本事幹上去的幹部,不是靠父母親戚背景,就是靠戰友同學背景,要不就是靠金錢開路。所以,就出現了一些掌握大權的官員子女大學畢業幾年,不到三十就當了處長,有的不到三十五就當了副局長,這些超常規的升遷靠的是其父母用手中權力給其他官員輸送的利益,最後損害的,是整個吏治的公平和晉升渠道的公平。
再說公務員,東北地區因為背景不同同樣年紀學歷的公務員被分成了三六九等,一等一是手握實權官員的子女,進的是最好的處室,幹的是最翹的活,晉升的前途一片光明。二等是父母認識點官員,通過其他渠道打點照顧的,他們可以干正常的活,熬到年頭也可以獲得晉升。最末一等就是靠自己本事考上去的,干的最累的活,晉升的最慢,在單位最受排擠。
2005年以後,東北突然盛行起一個奇怪的政策,就是政府官員可以直接到國企任職,拿國企的高薪。一時間,一些晉升高級領導無望的處級,副局級官員,紛紛託人花錢以「調任」或者「挂職鍛練」的名義轉入到國有企業。搖身一變,變成國企高管,拿起國企的高管的薪酬。
這種調任,是一種公權部門赤裸裸對優質資源的掠奪,不僅違背了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而且壓制了原來企業原有人員的上升空間和積極性。在某副省級城市一個幾十億資產的國企,其一把手才年僅30歲,原因是其父親是政府高官,其每天的工作就是打手機遊戲。另一家也是資產幾十億單位的兩位副總,一位是以前某副市長的司機,只有初中學歷,另一個以前是餐廳服務員,因為其老公是某領導秘書,所以得以調任到該單位。而該單位大量碩士、博士學歷工作多年的幹部卻無法獲得提拔。
這種用人的不公平蔓延到各個領域,尤其以國企為甚,某副省級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公司僅有2000人時,裡面就有800個「推薦」人員。所謂「推薦」人員,就是通過各種關係不經考試直接進入這家國有企業,而兩三年後,各類重要崗位大多被這些推薦人員所佔據。
還有一些政府部分和開發區領導和一些國有企業老總,覺得公家錢不花白不花,甚至養起了足球隊,籃球隊,乒乓球隊,甚至參加中甲和各類甲乙級聯賽,這些運動員被安排到各委辦局或國有企業部門,平時根本不認真上班,唯獨訓練倒是挺賣力。
這樣的後果就是冗員和公司的急劇虧損,某企業,全國同類城市這類公司只有40個人,東北某副省級城市裡員工多達300人,光綜合行政人員就幹了一百多人,裡面有四分之一人平時根本不來上班,有的人十年不來上班,工資福利勞保一分不少。還有某製藥企業,近幾年領導班子幾乎全是政府派來轉變身份的,這些領導待的年頭一般都不長,根本沒有耐心去做投資大研發時期長了藥品開發,只熱衷於政績工程和招標採購等,導致骨幹人員流失,也拿不出像樣的產品,結果就是連年虧損。
與民爭利也是東北官員的一個突出特點,東北某副省級城市,停車位奇缺,政府不設法多建設停車場,卻將許多公共道路的停車位委託給了許多莫名其妙的公司,這些公司未經人大批准,就將許多道路原來可以免費停車的道路圈起來,收取一小時五元三元的停車費用,而且旱澇保收。
還是某市,因為土地出讓和財政資金有限,於是打起了有車族的主意。發動全市數千交警每月一次或幾次大干,睜大眼睛專盯各類車輛壓線違停違規等,而且生怕交警罰的不夠,還給每個交警下達2000元每天的指標,罰不到反而扣發獎金。兩名交警因為每天兩個多小時就能罰滿5000元,而被交警們奉為神明。這種赤裸裸的趨利性執法讓人民怨聲載道。
這還不算,該市覺得交警大幹出動的人力物力太大,於是打起高科技的主意。於是,不到一年時間,該市大街小巷被裝上了數以萬記的違停拍照系統。這些系統政府一不用花一分錢建設,也不用出一個人維護,全部都是企業投資,企業維護,罰了款政府和企業一家一半。
如果說這些趨利性執法是小菜,或者開車的並不是全市居民,採暖費一事,就更能看出東北一些政府與民爭利的嘴臉。2009年以後,全國的煤炭價格開始逐年下滑,從2009年的高峰1000多元每噸,下降到現在的200元每噸。而東北各大城市冬季取暖費價格卻年年居高不下,直到2015年,迫於輿論和民憤,才進行了微不足道的下調,同時期煤炭價格跌了足足五分之四。而這一些的原因,是因為這些供暖企業,大部分都是有特殊渠道或者特殊關係才得以進入這個行業的,裡面不是有政府領導子女經營就是有領導親屬在裡面領取顧問費用或其他經濟利益。
這和許多城建、工程、綠化項目一樣,這些商人要麼是領導子女,要麼是領導子女親戚在裡名義任職,花錢養這些人,就是為了獲得資質。在工程建設領域領導插手招標財股等的就更多了,東北某市國有企業,才成立三年,就有四任高級領導因為招標等問題鋃鐺入獄,其中有的是因為受同僚請託,有的是受市領導暗示或指示。
在這種風氣下,每一個政府建設的大型項目,每一個政府出資成立的大型國有企業,都是打著發展本市經濟的名義,背地裏則是各委辦局官員輸送利益,安排子女任職就業的渠道,掌握了企業發展和組建、管理的話語權,就等於間接掌握了進人、招標、採購等一系列利益鏈的權益。毫不客氣的說,東北地區政府組建的國企大部分人員都是非正規渠道由某些實權人員安排進來的。
奇怪的是,東北地區有很多官員因為工程、財政、建設、公款等項目落馬,卻很少有人因為安排人員而進去,而優質企業裡進一個人幾乎是明碼實價的,例如醫院系統,三甲醫院進一個醫生要30萬-40萬,護士要20萬-30萬。大學裡的工作人員和優質國企也是這個價格。
這種明碼實價導致進入的人員水平參差不齊,既無法有效管理,也很難開除。除了很少一部分比較注重管理和效益的國企,大部分中小型政府企業就是因為無限制的安排人員,導致虧損和破產。而安排這些人員的人員,接受了巨額賄賂最後卻全身而退,只留下了一大堆遠遠超出編製違規安置的人員和千瘡百孔的企業。
如果查一查因為安排人收取賄賂的情況,估計東北保守又要有幾萬名官員要身陷囹圄。
在這樣官場、職場歪風邪氣的浸淫下,好的工作崗位和職位卻被許多能力平平托關係的人,用不正當的手段佔據,所以有才能的年輕人紛紛遠走他鄉到北上廣深等這些市場經濟和職場相對更為公平一些的地方尋找工作機會。
不久前筆者的一位朋友感嘆在瀋陽這樣的裝備業製造之都都招不到一流的工程師,原因一個是瀋陽地區的工資水平只有同行業北上廣深的一半都不到。另一個就是這些國有企業培養出來的人才,常年得不到合理科學的晉升,上升空間被堵死,無奈之下不少人選擇離開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