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最早預見安祿山謀反的居然是李白(圖)

發表:2016-09-08 03: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李白、張九齡、王忠嗣等,皆曾預見安祿山會謀反。(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安史之亂」爆發前,曾先後有三位高官向唐玄宗說過安祿山會謀反。據《舊唐書》記載,張九齡因為討厭安祿山的「狡黠」,所以說他「面有逆相」且有「狼子野心」;王忠嗣因為李林甫對自己「日求其過」,於是告他的親密同夥安祿山日後「必反」;楊國忠因為擔心安祿山與自己爭奪相位,因此多次「上前言其悖逆之狀」。

其實,最早預見頗受皇帝寵愛的安祿山會謀反的人,既不是風度翩翩的張九齡,也不是異常奸詐的李林甫,也不是粗魯霸道的楊國忠,是李白

天寶十一年(752)十月,李白在遊歷途中去了一趟範陽,即幽州,也就是安祿山的大本營,親眼目睹安祿山的囂張氣焰,客觀預見了安祿山謀反的必然性。離開幽州後,李白寫了一首詩,題為《幽州胡馬客歌》,詩中的「胡馬客」暗指安祿山,「綠眼虎皮冠,笑拂兩隻箭」寫出了安祿山的飛揚跋扈,「疲兵良可嘆,何時天狼滅」則道出了自己的憂國之思。

李白之所以有這種敏銳覺察和正確判斷,筆者認為有以下原因:其一,李白經過兩次官場上的失敗,政治警惕性有了進一步提高;其二,李白被「賜金還山」後身處局外,更容易清醒地認識問題;其三,李白與安祿山都具有胡人血統,更容易洞悉同族人的心思。流放夜郎遇赦後,李白在《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一詩中,回憶了當年他在幽州的所見所聞。「戈」和「鋋」均為古代兵器,李白用一句「戈鋋若羅星」,犀利地揭露了安祿山躍躍欲試的狼子野心。

對於如此重要的軍事情報,李白既沒有上報朝廷,也沒有密奏皇帝。應該說,李白有難言之隱。當時,安祿山正紅得發紫,昏聵的唐玄宗對他百般信任和恩寵,連御史大夫和當朝宰相都扳不倒他,李白一個被讒逐的文人,所說的話又有多少份量呢?再者,王忠嗣、楊國忠因為說過安祿山的壞話,一個被貶職,一個遭白眼,如果換了李白,恐怕只有被砍頭的份了。所以,一句「心知不得語」,反映出了李白當年心存畏懼、有話難訴的矛盾和尷尬。

把話放在心裡面,把預見寫在作品中,是李白的無能為力、無可奈何的一種選擇。此後,李白繼續他的遊山玩水,繼續他的求仙訪道,甚至想用「棲蓬瀛」的方式來避世。天寶十四年(755)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後,劍法高超的李白不但沒有投軍報國,反而和普通百姓一樣選擇倉皇南奔,甚至認為「樂毅倘再生,於今亦奔亡」。

國難當頭,李白這一系列退攖逃避的做法,既反映了李白在政治上的消極和絕望,也反襯出了「盛唐」表象下的昏暗和腐朽。



責任編輯:雲淡風輕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