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一年裡最寶貴的「出汗季」來了!(組圖)



「熱在三伏」,入伏之後就是一年裡最熱的時光了。

俗話說「熱在三伏」,入伏之後就是一年裡最熱的時光了。今年的伏天時間更長些,初伏7月17∼26日,中伏7月27日∼8月5日,潤中伏8月6日∼15日,末伏8月16日∼8月25日,一共40天。

對於熱得讓人鬱悶的伏天,古有詩云「鬱鬱復鬱鬱,伏熱何時畢。」現今有空調,可以隨時告別悶熱,但身體也失去了借天地之勢進行自我調節的機會。

從入伏到出伏的這段時間,是一年裡最寶貴的「出汗季」,陽虛體寒的人尤其不能錯過,抓住機會把寒氣趕跑。

三伏天,該出汗時就出汗


夏三伏極熱時,汗要多出,則週身所染風寒濕氣,由汗而出。

夏三伏極熱時,汗要多出,則週身所染風寒濕氣,由汗而出,可保一年無病。雖然不必揮汗如雨,但身體在最熱的時節自然出汗,不僅可以調節體溫,也是在排除體表和體內的寒濕,並通過汗液代謝廢物,讓身體更清爽健康。

如果寒濕在體內積累,可能引起這些問題:

吃涼腹瀉,風濕關節炎,渾身酸痛乏力,經常性落枕,痛經,月經量少色暗,頭痛,容易感冒,消化不良,喝水都長肉,濕疹,皮膚過敏,皮疹……甚至心情不好,臉色灰黯,長斑等等都和寒濕有關。

空調房,就該防空調

空調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了,不必刻意抗拒,但是要知道在這樣的環境中如何讓身體更舒服。

「穿」

空調製造的是陰寒之氣,一定要注意防護。

不能近距離直接吹,尤其關鍵部位盡量避免受寒,如腳踝、膝蓋、腰腹、肩頸。

最好不要光腳,腳部經絡豐富,且陽氣難於到達。

怕冷的姑娘隨身攜帶一條薄薄的披肩,保護好自己。如果關節受涼不適,就用紅花油搓熱痛處。

「吃」

除了空調,冰箱也是炎夏的「大殺器」,外涼內寒雙管齊下。所以管好嘴巴很重要。

要多吃些暖胃、溫軟、散寒的食物。最簡單的是紅糖薑湯,姜切末,悶入開水中3∼5分鐘,加紅糖飲用。

酸辣辛香的東南亞菜,最適合三伏天了。帶有特殊香氣辛辣的調料,讓人胃口大開,還能開竅、除濕、發汗。泰國的冬陰功湯、新加坡的肉骨茶、雲南的酸湯,受寒、感冒後喝上一碗,微微地出汗,身體就舒服多了。

不喜歡特殊味道的人,吃最簡單的熱湯麵就好。尤其是新收的小麥磨粉,營養豐富,氣足力強,更能發汗。喜歡清淡的口味,還有經典的紅豆薏米水、老鴨冬瓜湯。

「動」


每天清晨或上午在室外陰涼處做些運動,有至少30分鐘的出汗時間。

雖說熱在三伏,入伏後更不要總躲在空調房裡,最好每天清晨或上午在室外陰涼處做些運動,有至少30分鐘的出汗時間。散步、慢跑、快步走、跳舞都很好。

出汗後,要注意

哪怕一身臭汗,也要注意不要踩到這些「雷區」。

忌馬上洗澡

忌濕毛巾擦汗

忌後腦、雙肩、後腰吹風

忌用低於體溫的水洗澡

忌穿堂風、空調房

出汗就任其出透,可用乾毛巾擦乾汗水,稍作歇息,待呼吸平靜再進入陰涼處。

夏季出汗後如果忽然受涼(涼水、涼風)容易讓寒氣進入體內,這會令皮膚容易生痤瘡。出汗後尤其不要突然進入陰冷的深堂大廈或空調房間,這樣容易中陰暑,體內熱氣為陰寒所遏,不能發散於外,導致發燒、心煩。

三伏天養生吃什麼好

夏天的飲食要很講究,否則既容易肝火上揚,又容易積聚濕氣,滋生出很多的疾病。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選擇:苦瓜、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蔬果,同時,牛奶性微寒,可以補水、滋陰、解熱毒,也是「去火」良品。夏季人們常感食慾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此時不妨吃些新鮮蔬果。具體吃什麼,主要掌握四個要點:多酸多甘、補氣去火、新鮮乾淨、補水養生。

頭伏吃餃子


民間有頭伏吃餃子的傳統習俗。

諺云:「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我國民間有頭伏吃餃子的傳統習俗,此時如果在餃子餡里加入一些胡蘿蔔、油菜、茴香菜、香菜、菜心、洋蔥、蔥、姜、蒜等辛味食物就更好了,可養肺氣防感冒,又開胃增加食慾。

《魏氏春秋》上說,何晏在「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們才知何晏肌膚潔白不是塗粉掩飾,而是自然白。這裡的「湯餅」就是熱湯麵。

為什麼在熱天裡吃熱面?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中說:「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五月是惡月,六月亦沾惡月的邊兒,故也應「辟惡」。

多酸多甘


夏季應適當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蘿、西瓜等。

古代學者認為「夏季暑濕,適宜清補」。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濕氣侵入人體,而外濕入內,使水濕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出現積水為患,引起食慾不振等。按中醫養生學的觀點,暑濕對脾非常不利,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並且,夏季歸心,而心喜涼,宜食酸,所以夏季應適當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蘿、西瓜等。

補氣去火


性涼、清暑的蔬果,可以補水、滋陰、解熱毒,也是「去火」良品。

炎炎夏日不僅帶給我們身體上的不適,還容易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火氣上升,表現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這些症狀在醫學上稱為「夏季情感障礙」。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補的必備功課。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選擇:苦瓜、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蔬果,同時,牛奶性微寒,可以補水、滋陰、解熱毒,也是「去火」良品。

新鮮乾淨

中醫認為,胃為後天之本。夏季人們常感食慾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此時不妨吃些新鮮蔬果。新鮮蔬果營養素的構成,一般是纖維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僅可以有效地補充人體必須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質也會讓人久食而不厭。胡蘿蔔、檸檬、莧菜是其中首選;時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處。但要注意不要貪食生、冷或不潔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瀉等。

補水養生


補水養生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以上皆為網路圖片)

中醫理論講究「陰陽五行」、「天人一體」,冬為陰,夏為陽,夏季為陽盛陰衰之季,也正是人體陽氣旺發之時,人體陽氣,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趨勢,體內凝寒之氣處於易解的狀態。三伏天,人稍勞作或運動,就大量出汗,接著產生強烈的口渴感。因此,補水養生便成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責任編輯:心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