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不僅不敢提高利率,反而面臨巨大的降息壓力(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5年12月13日訊】年關快到了,中國經濟經濟是好還是不好?這是許多人關心的問題。中國數據不可靠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無論是擁護政府的人還是不喜歡政府的人都不信中國政府公布的數據。李克強在當總理之前也公開對外國來訪者說,他從來就不信統計局發布的數字,所謂的"克強指數"就是由此而來。公眾無法深究虛假數據現象的背後原因,因為國家統計局從來也沒有就重要數據的生成向公眾做出有理有據的說明,想與它進行一場嚴肅的討論根本就無從著手。
中國領導人到世界各地大派定心丸,說中國經濟的中長期發展看好的趨勢沒有變;幾乎所有吃政府飯的經濟學家也到處對中國領導人的宣傳進行"經濟學解釋"。聽完他們的解釋之後只有一個感覺:無論這幫人是在哪裡讀的書,他們的經濟學根本都是白學了。事實上,在經濟學數據不可靠的情況下,稍微有些經濟學常識的人也是能夠判斷一個國家經濟狀況的好與不好的。
判斷一國經濟是否健康的第一個常識是這個國家貨幣政策的走向。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對經濟健康狀況作出診斷之後的反應。假如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過快,勞動就業狀況很好,生產和商業活動異常活躍,那麼工資和物價通常會表現出向上增長的強勁勢頭。在這種情況下,政府通常會採用提高利率或者其他控制貨幣髮型的措施,防止通貨膨脹和經濟過熱。反之,經濟面臨困境,政府通常需要用擴張的貨幣政策進行刺激。
目前,只有美國面臨提高利率的局面,中國政府不僅不敢提高利率,反而面臨巨大的降息壓力。中國的企業界和社會都急切期待中國政府通過增加貨幣供應來降低資金使用成本,應對資金缺乏和成本不高的經濟困境。這充分說明中國經濟很不健康,需要中國政府採用寬鬆的貨幣政策來促進增長;而且與美國經濟比,中國經濟形勢並不好。
財政政策是判斷經濟是否健康發展的另一個常識性的指標。在經濟發展正常的的情況下,經濟的發展是參與市場的各方互動的結果,政府的財政政策只應該在市場失靈處拾遺補缺,例如發展教育、基礎科學等雖然具有外在的宏觀效應、但是需要長期才能見效的產業。當然,政府財政也應該在那些市場無法作用的公共領域發揮作用,例如與管理國家的軍事、外交、行政和扶貧等相關的開支。
如果需要通過財政政策手段來推動經濟增長,那說明這個國家的經濟本身的功能已經產生了問題。目前,中國政府再次大張旗鼓地介入經濟,對外的"一路一帶",對內的增加政府投資等政策都說明中國經濟自身無法發展的狀況。最為有趣的一個現象是,中央政府派到各地的檢查組居然還承擔了檢查各地是否積極地使用財政資金的任務,由此可見中國經濟對政府投資的依賴一如既往。
判斷一國經濟是否健康的第三個常識性標誌是該國貨幣是否穩定。一個國家的經濟處於健康狀況,該國的勞動生產率處於增長期。在這種狀況下,該國的貨幣是穩定的,而且對其他國家的貨幣應該是增值的。中國貨幣近來持續面臨貶值壓力,這正是勞動生產率底下、經濟沒有後勁的結果。一些人將此歸咎於國際"看空中國"的陰謀。其實,"蒼蠅不在無縫的蛋上下蛆",何況中國是一個大國,政府握有極大的權力,世界上沒有多少資本玩家敢冒險來狙擊人民幣!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