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15-10-18 13:57:38作者:高宏存
《孔子家語》又名《孔氏家語》,簡稱《家語》,是記錄孔子與弟子以及一些公卿大夫言談行事的著作,共四十四篇,內容豐富而宏大,雋永而精深。
《家語》既介紹了孔子的家庭、身世和思想,也呈現了當時的社會、政治和文化百態。倘若閱讀《孔子家語》,收穫必定不小。
有人說:「修養之於心地,其重要猶如食物之於身體。」(圖片來源:Pixabay)
審時度勢
《相魯》篇說:「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意思是,如果一個國家與另一個國家和平相處,那麼要有準備打仗的方案,如果一個國家遇到戰爭,那麼要準備好和談的方案。這就啟示我們遇事不走極端,做決策時一定要做好兩手準備,學會審時度勢,有全域意識,統籌兼顧,而不是「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承平之時有憂患意識,做長久之計,未雨綢繆。
沒有全域觀,就可能誤入歧途。但強調全域,不是說就忽略細節。《六本》篇說:「是故反本修邇,君子之道也。」把握整體,還要照顧局部,極目遠處,還要審視眼前,不能心懷天下,雄心勃勃,卻一屋不掃,小德不修。
明德自修
《王言解》篇說:「非德道不尊,非道德不明。」沒有德行,也就不能尊崇道義,沒有道義,也就無法光大德行。如何做到道與德的互為表裡、相得益彰,是任何一位領導者實現自我修養與自我完善需思考的問題。
孔子言曰,「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領導者的品格修養要有水準,德能悖離很難成就一個讓屬下敬重乃至追隨的領導,那麼如何實現自我完善呢?
《三恕》篇說:「夫物惡有滿而不覆哉?」不自滿是保持活力和創造力的前提,「不自滿者受益,不自是者博聞」,唯有不自滿才會與時俱進,才會有所創新。
《觀周》篇說:「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安樂必戒,無所行悔。」自我修持還要做到少說多做,不要做「言語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少誇口,少許諾。廢話少說,閑事少做,吃苦在前,享樂在後,人生就不會有太多的後悔。
《屈節解》篇說:「可以屈則屈,可以伸則伸。故屈節者,所以有待;求伸者,所以及時。」俗話說「大丈夫能屈能伸」,屈伸自如方是成熟者的一種良好心態。
有人說:「修養之於心地,其重要猶如食物之於身體。」也有人說:「源靜則流清,本固則豐茂;內修則外理,形端則影直。」修身養性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一個有良好修養的人,必然也是一個強大、睿智、超然、淡定的人,就會「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真正把治事與個人的品德修為統一起來了,不至於不知自我來歷,不至於自我膨脹而跌蹶或身敗名裂。
尊賢善任
《賢君》篇說:「進賢賢哉。」舉薦賢能的人本身也是賢人。歷史上曾有鮑叔牙推薦管仲、子皮推薦子產的佳話,管仲、子產都為自己的國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貢獻,鮑叔牙與子皮可謂功不可沒。《執轡》篇說:「人君之政,執其轡策而已。」一個成功的領導者應該是一名伯樂,善於發現人才,善於使用才,如同一個駕馬的人,關鍵在於平衡韁繩、把握好方向,做到這一點就可以實現「口無聲而馬應轡,策不舉而極千里」的目的。
俗語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世上沒有一個人是無所不能的全才,身為領導者要知人善任,揚長避短,以其所長為我所用。這樣就可以使每個人處於最佳位置,發揮最大潛能,取得最好效益。
不窮民力
《顏回》篇說:「不窮其民力。」是說不要使百姓的力氣用盡,否則將會失去民心,江山不穩。《哀公問政》篇也說:「為政在於得人。」如果百姓為了生存而到了「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的境地,或者「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的地步,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就是到了崩潰危險的邊緣,國勢也如要噴薄爆發的火山,危險隨時將至。
《孔子家語》內容豐富,意蘊豐厚,任何人都可以在這裡獲得啟示,獲得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