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5年10月08日訊】既然已經開放,跟世界有這麼多的交往了,中國人首先應該採取冷靜、客觀、理性的態度,不管對哪個國家,對外部世界,都該採取這樣的態度。
中國人多少年來常常以某個國家與我的關係,來決定對它的判斷,關係好就多看優點,關係壞就看它一無是處。這有礙於我們真正瞭解外部世界,和學習別人的長處,揚長避短。有一種說法: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的仁人志士都向西方學習,但是發現老師怎麼總是打學生呢,就不向西方學習了,於是以俄為師。這種說法在事實上、邏輯上都有問題。事實上俄國這位老師也不見得不打學生,而且還沒有做出好榜樣。我覺得老師打不打學生,是他的事,他越打你越應該想想,他到底長處在哪,我為什麼打不過他。更應該設法學過來。何況他如果批評你,不一定就是要打倒你。林則徐還提出過「師夷長技以制夷」,至少他還有這樣的見識。武俠小說裡也有,看到別人有絕招,就千方百計要學過來。不能說由於它的態度敵對就不學了。這一點日本就做得很好。日本是最能夠向別的國家學習的,所以才能夠在如此不利的條件下發展起來。美國是得天獨厚的,日本的自然條件正好相反,但它能夠通過向別人學習長處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所以我覺得首先就是冷靜客觀的對待一個國家,對待外國,而不是感情用事。
另外,中國人長期以來有一種情節:五千年輝煌,一百五十年屈辱。老是想當年我們多了不起,而從鴉片戰爭以來我們又如何受外來壓迫。過了這麼多年,依然把一切問題歸咎於外國,排外被認為是愛國,主斗就是英雄,主和就是賣國。現在中國國力開始強大了,GDP總量都超過日本了,實際上人均收入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但是覺得自己很了不起,有一種虛驕之氣。自省的、理性的聲音經常遭到罵聲一片,動不動就給扣「漢奸」的帽子。這種態度恰恰是弱者的表現,有害於我們自立自強。把自己所有的缺點,就是我們發生的壞事情和國內的問題,都怪在外國人身上,這是一種很沒出息的表現。
所謂「境外敵對勢力」也被濫用。把自己的國內的問題,由於社會不公而出現的不平之鳴,都說成是「境外敵對勢力」策動的。例如那麼多人上訪,難道也是「境外敵對勢力」鼓動的?這「境外」何所指?香港都已經回歸了,難道也算「境外」?所謂「XX亡我之心不死」,我不知道到底怎麼個「亡」法,「我」指的誰?是全體中國人嗎?如果是指的中國改革向何處去,今後採取怎樣的制度,這是中國人自己必須做的選擇,涉及中華民族的前途。即使美國希望施加影響,向著與美國相近的民主制度發展,也不會使中國「亡國」。外國輿論如果批評中國,也可以採取「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一個國家不會被罵亡掉的。比如說,我們連國家領導人都公開承認,現在最危險的問題是腐敗的問題。這和境外敵對勢力一點關係都沒有。而且人家還很怕你的腐敗。現在我們有輸出腐敗的趨勢,因為別人要來跟你做生意。比如像美國,他是有《反海外腐敗法》的。就是說美國公司在外國做生意,不能為了搶生意賺錢,就去行賄。美國派到外國的公司,如果在當地有腐敗的行為話,是要受國內法律制裁的,負責人要受到處分。
過去中國還沒有開放,同美國沒有生意來往。那些亞非國家的生意規模還比較小,美國即使丟掉幾筆生意還不會有太大的關係。可是現在和中國做生意規模很大,各國競爭也很激烈,而中國的潛規則眾所周知,是很厲害的。這就使得他們非常為難,也發生過幾次問題。跨國公司在中國的代理人常常用華裔,因為他們熟悉中國文化,他們遷就了中國的潛規則,結果就觸犯了美國的法律,只好調回去受處分。後來美國又會同好幾個歐洲國家都通過了類似的法律。據我瞭解他們現在還是很重視這個問題。就是跨國公司派駐中國的負責人,每年都得寫一個報告,說明沒有觸犯這個法律。但是如果百分之百嚴格遵守的話,幾乎寸步難行。所以後來美國又專門通過了補充條例,詳細規定在什麼情況下,可以通融。例如,為了催辦某項批件,作為「潤滑劑」可以請客吃飯,或送一定的禮物(還規定限額),不算犯法,等等。我舉這個下例子是要說明,我們國內有很多非常嚴重的問題,是對自己的發展起著真正的阻礙作用的,都怪不了別人,而且還有腐蝕別人的危險。這事一點也不光彩。所以我覺得中國人,看國際、看國外,如不好的就別學,好的就老老實實學習,也就是說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才是正確的態度。把外國都罵倒,然後再罵倒國內主張理性對待外國的人,貌似愛國,其實是禍國。動搖不了霸權主義一根毫毛,只有禍害自己。所以我特別強調,中國人特別是覺得自己強大起來了,就更加要注意克服虛驕之氣和狹隘的國家主義。我們的主流媒體很喜歡誇耀國力,或有選擇的、斷章取義地轉載外國人吹捧中國的話,誤導公眾。中國過去的仁人志士都是有很深的憂患意識。而現在改革開放以後的起來的一代人,憂患意識比較少,對實際國情缺乏瞭解,這是很危險的,但是這不能怪年輕人。
還有一個對歷史發展的看法,我們不是提倡「以人為本」嗎?衡量一個國家是否進步、是否值得學習,主要還是看它的普通百姓過得怎麼樣,而不是看它在外邊多麼耀武揚威。例如英國本來是「日不落的帝國」,後來殖民地都獨立了,它的經濟力量也不再是世界第一,於是就變成「二等國家」。但對英國百姓來說,毫髮無損。還是過得很好。人民的福利有增無減,作為文明國家,還是屬於世界先列。那些原殖民地獨立以後,和英國關係還是很不錯的。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和一些非洲國家,英國還可以和他們交往,幫助他們發展。有的國家還不願意脫離英聯邦。又比如荷蘭,它曾經是海上霸權國家,後來不行了,不再稱霸。但是荷蘭人是最自由最幸福的人民之一,包括在平等和福利方面是走在前沿的。而且它總是在很多問題和觀念上領先。中國已經是一個大國了,有這麼多的人口,這麼大的幅員,用不著爭取做大國。但是怎麼使13億中國人過溫總理所說的「有尊嚴」的生活,享受充足的公民權利,還是我們需要大力奮鬥的目標。根據這個標準,中國在國際上能排得上名次嗎?從實際綜合國力上來講,特別是精神資源上,在可持續發展上,中國是遠遠落在後面的。不管是比美國還是比其它的中等國家,都還差得很遠,要做的事情很多。大力歌頌「盛世」,給人虛幻的印象,無助於我們自己埋頭苦幹努力解決自己的問題。
(有刪節)
(取自資中筠:美國十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