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15-09-13 23:01:44作者:方能達
營養是健康的物質基礎,故飲食範圍不可太偏太窄。然而,報刊與網際網路上所刊登的關於食品的文章,在談到某一食物的益處或害處時,往往偏重與論點相關的方面而未通盤考慮,以至於不同作者論述同一食物往往得出彼此矛盾的結論而使人無所適從。看來在飲食方面得要遵循中華民族老祖宗提倡的中庸之道,既不偏食也不偏廢某一食物。這類似於政治上的民主制度,雖無法帶來最合乎理想的結果,卻足以防止最壞結果。
在身體吸收食物中的營養以及體內物質新陳代謝的過程中,愉悅的精神狀況促進這些過程的良序與良效,猶如合適的催化物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人際關係對心情的影響至巨。古今中外的文史作品皆歌頌崇高的友誼和家庭溫暖以及優雅的趣味涵養之有益於身心。然而,人際關係難免受環境與機遇的制約,往往難以盡如人意。所以,處世須達觀。佛教勸人不可偏執也是這個道理。倘若世間沒有痛苦與煩惱,也許釋迦牟尼不會想到創立佛教。個人觀念通達固然有助於排除煩惱,但至親好友的關懷和幫助更可以增添克服困難與減少煩惱的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