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一起談談已經消逝而去的北京茶館(圖)

作者:郭棣 發表:2015-09-09 21:2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飲茶歷來是北京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圖片來源:Pixabay)

北京的各類茶館

中國是茶葉生産大國,茶文化源遠流長,舊京的茶館更是星羅棋布,飲茶歷來是北京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

北京的茶館遍及京城內外,按其規模可分為大茶館、中小茶館;按其經營的範圍項目可分為清茶館、書茶館、棋茶館、酒茶館以及設在郊野的野茶館等。老鄉京有許多書茶館,在這種茶館裡,飲茶只是媒介,聽評書是主要內容。書茶館,直接把茶與文學相聯繫,將歷史知識傳遞給人,又達到消閒、娛樂的目的,老少皆宜。

那時茶館的名號也很講究,很多頗有名氣的大茶館都稱「某某軒」,如地安門外的天匯軒,安定門內的廣和軒,北新橋的天壽軒,東安門大街的匯豐軒,前門外的裕順軒,崇文門內的廣泰軒,崇文門外的廣順軒,宣武門內的龍海軒,宣武門外的三義軒,西直門內的新泰軒,阜成門內的天福軒,朝陽門外的榮盛軒等等。

作家老舍所寫的老裕泰茶館,也屬於大茶館一類。舊時的茶館所以興盛,這和當時的生活節奏慢、人們有「泡茶館」的閑情逸致有關係,特別是在清代,北京城裡住著幾十萬個吃穿不愁、無所事事的八旗子弟,其中許多人整日除了提籠架鳥、看戲玩耍之外,就是「泡」在茶館裡神聊,成了眾多茶館的「回頭客」、「常客」。當然,也有利用茶館這塊場地「談事」、「做交易」的;還有眾多賣苦力的把茶館作為「歇腳」、「打尖」之地。這些,老舍先生在《茶館》中都作了生動的描述。

由於光顧茶館的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什麼人都有,茶館成了「交流」、「發布」各種消息的場所,一些作家文人也往往會將茶館當成「體驗生活」、「瞭解社會」的窗口。

到清末民初,北京的茶館業開始衰落,風光不再。日軍佔領北京(時稱北平)後,由於時局動亂,能靜下心來品茶的人也越來越少,茶館紛紛關閉。

解放後,由於種種原因,茶館業的振興也一直未能提到議事日程,尤其在「突出政治」的年代,飲茶、品茶、論茶還可能有「資産階級生活方式」之嫌,到茶館飲茶自然也只能成為歷史的記憶。改革開放後,「茶文化」蓬勃興起,人們對「茶」的興趣再度濃厚。京城的繁華地帶,興建了不少「茶藝館」、「茶藝社」,但此「茶館」非彼「茶館」,屬於一種高檔消費場所,一般工薪階層難以光顧了。

責任編輯:予欣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