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圖片/看中國配圖)
垃圾食物不脫高糖、高油、高熱量,因為美味,吃多了也不覺得飽。只是填進肚裡後佔「胃」又不營養,還會導致肥胖,人一胖,各種慢性病跟著來。
近年大家愈來愈講究健康飲食,偏偏碰上垃圾食物,口欲常戰勝理智,明知要少碰,洋芋片還是一片接著一片,爆米花大把塞進口,汽水、可樂咕嚕咕嚕地喝。
精神科醫師林宏彥說,吃東西本身是愉快的事,但吃的行為無法控制,就會形成所謂「厭食」、「暴食」、「嗜食」等精神疾患。其中嗜食症者不一定到了疾病程度,卻偏愛垃圾食物,尤愛甜食。
林宏彥也發現,臨床上不少人焦慮、憂鬱時也會用吃來紓壓,如果不致影響到體重與身材,根本不會想求醫。這類民眾在社會上佔絕大多數,且面對垃圾食物的危害毫無警覺。
如何遠離垃圾食物
1.用吃紓壓先釐清壓力源
釐清自己的飲食行為與壓力是否關聯,壓力一來就想吃的人,本身若有高血壓、糖尿等病,攝取過多垃圾食物即會造成身體負擔。
2.找出改變行為的動機
要增強面對垃圾食物的控制力,須先會剖析自己的飲食行為。譬如自己在哪些情境下會想吃垃圾食物,吃了後也真的影響了健康,就該克制。「有改變的動機,才會產生改變行為的動力」、「自己不覺得要改變,別人多說無益」。
3.減少接觸垃圾食物的情境
很多人在家獨處,習慣邊吃東西、邊看電視打發時間,發現自己在這種情境下會不自主吃些沒營養的垃圾食物,就該盡量減少獨處機會,作法包括下班後多參加團體活動、多找人陪伴,儘可能減少獨自一人。又如,有些人在家溫書時會想吃東西,那麼改到圖書館唸書,也許就會斷了念頭。
4.控制垃圾食物的易得性
打開家裡冰箱,什麼零嘴、飲料都有,垃圾食物容易到手,自然會擋不住誘惑。醫師建議,家裡最好不擺零食,出外儘可能別逛蛋糕店,減少垃圾食物的可近性,就能減少食用。
5.培養其他興趣取代「吃」
吃會帶來愉悅,其實深呼吸、冥想、運動也能刺激腦內的多巴胺或血清素,同樣帶來精神滿足。因此靠吃紓壓的人,不妨培養其他興趣。
6.學習食物怎麼吃較營養
「同樣是吃,但可選擇吃比較營養的。」醫師說,如果克制不了口欲,就選擇吃營養一點的同類型食物,像愛吃麵包不妨就選擇全麥等口味,一方面滿足食慾,熱量也低。另可向營養師諮詢怎麼吃出健康。
7.飲食失控最好求醫
一般人對某些事物會成癮,與身體的回饋系統有關,例如吃東西會感受愉快,久之就會受這種感覺制約。因此,應試著改掉這種被制約的情況,才能遠離垃圾食物危害。但假如已到了飲食疾患的情況如暴食、厭食,最好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