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書院的四次「滅頂之災」(圖)

發表:2015-05-18 00:5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網路圖片)

東林書院興盛時間並不長,從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修復,到天啟五年(1625年),由於政治上的干預而被魏忠賢下令拆毀。不獨東林書院如此,明代一些有影響的書院可以說多是因為政治上的牽連而命運多舛,屢遭劫難。有明一代,共有四次禁毀書院的事情,政治對書院的干預達到了頂峰。

第一次是嘉靖十六年(1537年),御史游居敬疏斥南京吏部尚書湛若水「倡其邪學,廣收無賴,私創書院」,請求皇帝「戒諭以正人心」。嘉靖一方面慰留湛若水,一方面則令所司毀其書院。於是年四月下令罷各處私創書院。這次禁毀的矛頭,只在湛若水創辦的書院,其他各地書院仍照常活動。第二次是嘉靖十七年(1538年), 吏部尚書許讚,以官學不修,多建書院「聚生徒,供億科擾」,耗財擾民為藉口,上奏明嘉靖。嘉靖「即命內外嚴加禁約,毀其書院」,「申毀天下書院」。當時嚴嵩柄權,這次毀書院,實為宰相嚴嵩的意旨。但這次處理的大多是官辦的書院,其他書院後來照常建立,如混元、雲興兩書院即建於嘉靖十七年之後。 

這兩次禁毀書院是由於當時在朝執政的人,有許多是反對王陽明、湛若水的學者,他們對於王、湛的廣建書院,聚徒講學,妄加罪名,實是為了在政治上和學術上進行壓制。以「官學不修,別立書院」,「動費萬金,供億科擾」為藉口,禁毀所有書院。但書院在當時的影響很大,聲望很高,禁是禁不住的。《野獲編》上說:「雖世宗力禁,而終不能止。」不僅如此,官方越禁,民間越辦,所以明代書院,僅以嘉靖年間為最多,而且相當一部分是嘉靖十六年、十七年之後興辦的。 

第三次禁毀書院是在萬曆七年張居正執政時。張居正當國時,極力控制思想,對書院講學特別厭惡。史載:「張居正最憎講學,言之切齒。」他說:「聖賢以經術垂訓,國家以經術作人,若能體認經書,便是講明學問。何必又別標門戶,聚黨空譚。今後各提學官,督率教官生儒,務將平日所習經書義理,著實講求,躬行實踐,以需他日之用。不許別創書院,群聚徒黨,及號召他方游食無行之徒,空談廢業」。他寫信給憲長周友山,指責當時書院講學為「作偽之亂學」,「講學者全是假好學」。張居正本是徐階的弟子,但張最不喜其師的聚眾講學。因有一批官吏假托立書院講學依附徐階,實際是藉此以把持郡邑。萬曆七年,常州知府施觀民搜刮民財,私創書院,張居正便借題發揮,一面將施坐罪革職,另一面即以皇帝名義詔毀天下書院,自應天府以下凡64處盡改公廨。這是明代毀廢書院最嚴厲的一次。但許多書院仍以各種方式得以保存。如安福縣復古書院,易名「三賢祠」,貴溪縣像山書院易名「像山祠」得以保存等。張居正禁毀書院的真正原因是害怕書院講學「徒侶眾盛,異趨為事」,「搖撼朝廷,爽亂名實」。至於說因為施觀民搜刮民財而禁毀書院,顯然是為掩蓋真相而尋找的一種藉口。 

張居正禁毀書院比嘉靖年間禁毀書院的規模更大,措施也更加嚴厲。然而,書院講學制度已深入人心,所以,雖禁猶存。當時確曾被毀的書院有成都大益書院等十六所;有些書院是名毀實存,仍以各種方式保存下來。說明當時不少人實不願毀書院,但迫於張居正的政治壓力,只好採取「陽奉陰違」的策略,設法保存書院。如長沙惜陰書院、瑞州筠陽書院、江西貴溪像山書院等。還有的書院,則根本未毀,如饒陽近聖書院等。張居正於萬曆十年(1582年)死去,萬曆十一年(1583年)就復建了仁文書院,其他書院也陸續興建。所以,萬曆年間雖有張居正禁毀天下書院之舉,但萬曆年間的書院數目反而不少,在整個明代僅次於嘉靖年間,居第二位,而且名毀實存的書院多在江西。江西自南宋經元至明都是書院最盛的地區,雖在禁令,仍設法堅持復辦,足見當時書院講學影響之深,一道禁令是不可能禁毀盡的。 

明代第四次禁毀書院,就是天啟五年(1625年)的魏忠賢禁毀東林書院,進而殃及其他書院。張居正毀書院,是痛恨講學的浮誇習氣,同時還想統一教育機構,不要又有學校,又有書院,是有一定的政治見解的,只是手段不當則已。而魏閹黨人的禁毀書院,完全出於報復,無一是處,而且手段狠毒,牽連羅織,屢興大獄,害死許多人。其毀書院至不許存留片瓦寸椽,殘酷到了極點。東林書院幾乎全部被拆毀。八月,拆毀依庸堂。依庸堂由三間硬山頂構成,是講學建築中最有代表性的主要建築,位於麗澤堂後,燕居廟之前,在講學建築石牌坊至燕居廟的南北中軸線上,居於全書院建築群中央。此堂是東林學派領地象徵。當時官紳宿儒人等,凡至東林,都要先瞻仰參謁依庸堂,以為「斯文在茲」,「腳跡得入依庸堂,人生一大幸」。依庸堂被拆之際,高攀龍正被削籍回無錫家居。他家住無錫老城區南門以內之水闕巷,離東門東林書院較近。他原係朝中正二品的都察院左都御史,曾擔負著國家監察舉劾重任。在魏忠賢下令拆毀東林書院時,他向無錫地方官員通融說情,終使東林書院除依庸堂外其餘大部分建築得以保存。依庸堂拆去後,氣氛比較荒涼。但燕居廟、藏書樓、祭器室、麗澤堂、東西長廊、學舍、月河(泮池)、石牌坊、道南祠建築尚存。書院的整體環境面貌依然,尚現出特有的古樸景象。到了天啟六年四月,魏忠賢再次下令全部拆除東林書院,無錫知縣吳大樸接到巡按徐吉及常州府牌後,與本縣管糧縣丞並帶領匠作員役及本地耆年之民談來泰等人,到東林書院現場,實地監督執行。差役當場坐提易價,倉卒變賣。天啟六年五月初,整個東林書院被強行全部拆毀。書院田土房屋等項作價變賣後所折合得到的全部銀兩一共折銀六百三十一兩二錢,只相當於當初修復東林書院時的一半。只有道南祠因系用官資建造,屬地方祭祀先賢建築,才沒有被拆除。東林書院被夷為一片瓦礫,連院內甬道、橋樑以及沿河古木均砍伐殆盡,其地成為殘破不堪的一處廢墟。人們在描述當時東林被毀的荒涼情景說:「碣斷碑橫」,「如逢兵燹倏成灰」。而拆毀東林書院的變價銀兩全部被「解蘇州府,協助祠工」,被用作建造魏忠賢生祠的經費了。 



来源:中華傳統文化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