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姓氏是怎麼來的

發表:2014-12-26 15:5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1.以姓為氏。

姓作為氏族公社時期氏族部落的標誌符號而產生,其後人有的便直接承襲為氏。母權制氏族社會以母親為姓,所以那時許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

2.以國名為氏。

如我們所熟悉的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齊、魯、晉、宋、鄭、吳、越、秦、楚、衛、韓、趙、魏、燕、陳、蔡、曹、胡、許等,皆成為今天常見姓。

3.以邑名氏。

邑即採邑,是帝王及各諸侯國國君賜予同姓或異姓卿大夫的封地。其後代或生活在這些採邑中的人有的便繼之為氏。如翁、邢等。

4.以鄉、亭之名為氏。

這類情況不多,今日常見姓有裴、陸、閻、郝、歐陽等。

5.以居住地為姓。

這類姓氏中,複姓較多,一般都帶邱、門、鄉、閭、裡、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環境的居住地點。

6.以先人的字或名為氏。

出自此條的姓氏很多,據統計有五六百個,其中複姓近200個。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開,其後代以林姓傳世。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孫以祖父字為氏,漢代時改皇父為皇甫。

7.以次第為氏。

一家一族,按兄弟順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後代相沿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順序。 

8.以官職為氏。

如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等。  

9.以技藝或職業為氏。

如陶(制陶之人)、匠(手藝人)、屠(屠戶)、巫(巫師)、卜(占卜者)、史(史官)、師(教師)等。

10.古代少數民族融合到漢族中帶來的姓。

如北魏孝文帝為推行漢化而改「拓跋」姓為「元」姓。

11.以謚號為氏。

如穆、莊等姓。

12.因賜姓、避諱而改姓。

如五代時吳越的「劉」姓因避諱(「劉」與吳越王「錢鏐」的名同音)改姓「金」。



来源:手機雜誌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