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千年而不衰的《董美人》(圖)

發表:2014-09-29 16:0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董美人》不得,食不甘,寢不安!兄能致之,當以文征明山水小幀為報,且立踐唐佛之諾。原主亦絕不無相償之酬也。蓋弟夢想此拓已十年矣!」

這是袁世凱次子袁克文的一通手札,是何等樣的美人讓他寢食不安、神魂顛倒達十年之久呢?同樣沈迷的還有大藏家吳湖帆,據說自《董美人》入「四歐堂」之日起,吳氏即與美人晝夜不離,這究竟是怎樣的一通古碑呢?

《董美人》全稱《美人董氏墓誌銘》,小楷,21行,行23字。隋開皇十七年(597)刻,隋文帝第四子蜀王楊秀制。美人董氏為楊秀愛妃,「體質閑華」、「冶笑千金」,「態轉回眸之艷、香飄曳裾之風」,病逝時年方十九,楊秀觸感興悲,親自為愛妾撰寫了這一方墓誌銘。此碑甫出,便以書法轟動一時。

楷書自漢隸蛻化以來,經過二百餘年的演變,至隋已漸趨成熟,整體風格從拙樸走向精美、從荒率走向規整,熔南北於一爐,開唐法之先聲。隋代是南北方書法逐漸交匯融合的承前啟後的重要時期,《董美人墓誌》正是這一時期的楷書代表作。

《董美人墓誌》布局整齊縝密,結字恭正嚴謹,筆法精勁含蓄。筆筆認真,字字嚴謹,用筆方圓結合,藏露兼施,骨秀肌豐,既含淳雅婉麗之風韻,又蘊挺拔端莊之氣度。字形多扁方,尚存晉人小楷、北朝墓誌之古韻,在筆意上已脫盡隸意,和隋初的《龍藏寺碑》(開皇六年,586年)相比,雖僅晚十一年,但楷法已成熟了許多。《十二硯齋金石過眼錄》稱其「文體婉妙,是陳隋間手筆,字跡端妍含古意,與歐、虞伯仲。」羅振玉對其評價也很高:「楷法至隋唐乃大備,近世流傳隋刻至《董美人》、《尉氏女》、《張貴男》三志石,尤稱絕詣。」

《董美人墓誌》原石於清嘉慶、道光年間(1796-1820)在陝西西安出土,為當時在陝西興平做官的上海陸君慶所得,陸氏以淡墨精拓,薄如蟬翼,筆畫豐潤,非常準確地反映了原碑的風貌,後世稱「關中淡墨本」,流傳極少,最為珍貴,世以得此本為榮。不久志石即被上海徐渭仁(紫珊)收購,徐氏十分珍愛,從關中把此石攜至上海,自號其齋曰「隋軒」,並廣泛椎拓,據說用墨較濃,字畫瘦細,據王壯弘先生說,徐氏把原碑磨去一層,故字口較細,和關中拓本相比,「驟視之似非一石,細細勘之,石花字畫均合,乃同出一石無疑。」這種拓本傳世也不多。可惜《董美人》志石一如紅顏薄命的墓主董美人,咸豐三年(1853年)上海小刀會農民起義,墓石毀於兵燹。

國圖藏本為清道光出土初拓本,卷軸裝,經張廷濟、林白水、陶山等遞藏,有伊立勛題籤,張廷濟、瀋樹鏞、陶山跋及陸恢錄朱錦琮跋,嚴復觀款,鈐「嘉興張廷濟叔未甫」、「眉壽老人」、「鈞初所得古刻善本」、「樹鏞私印」、「雁湖世家」、「五柳人家」、「陶山珍藏」、「陶昌善印」、「白水珍藏」、「嚴復」、「陸恢私印」等章,是《董美人墓誌》傳世最好的拓本之一。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