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在一夜之間,80後一代集體變「老」了。一群在父母看來還是小孩的80後,在比自己更小的小孩面前大嘆「老了」「心好累,感覺不會再愛了」……是什麼,讓本該朝氣蓬勃的年輕一代變得暮氣沉沉?
是啊,本該快樂的中國年輕人,為什麼不幸福呢?對於這個問題,西班牙《世界報》曾經這樣回答:中國的高房價,毀滅了年輕人的愛情,也毀滅了年輕人的想像力。他們本可以吟誦詩歌、結伴旅行、開讀書會。但現在,年輕人大學一畢業就成為中年人,像中年人那樣為了柴米油鹽精打細算。他們的生活,從一開始就是物質的、世故的,而不能體驗一段浪漫的人生,一種面向心靈的生活方式。
曾幾何時,「落後就要挨打」的信條讓我們對中華民族「千秋強國」魂牽夢繞,那時候我們追求的幸福是航天夢、科技夢、經濟夢……然而,當這些夢想都一一實現之後,我們卻並未感到預期中的幸福。因為經濟增速的「牛市」帶來的卻是人民幸福指數的「熊市」:住房、醫療、教育的新「三座大山」讓人無法喘息;貧富差距、權貴橫行、信仰缺失讓社會道德淪喪;食品安全、環境污染、社保缺位讓民眾面臨生存危機……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在以人為本的社會裏,中國的年輕人還不能找到自己的幸福歸屬?難道僅僅是粗暴增長的GDP麼?是什麼偷走了中國年輕人的幸福?
物質
一位美國教授考察中國後感嘆:中國年輕人活得太累,他們的人生只有兩個片語:成功和拚搏!我很奇怪,他們連快樂都感受不到,卻想追求幸福。他們從小學到大學,忙著各種考試;畢業後忙著找工作和結婚;結婚後忙著生孩子養孩子;退休了還要給孩子看孩子...如此活著而已!中國的年輕人們活得更像是臺「機器」。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發現,自己一進入社會就迅速淪落為社會的底層,現實並不像課本裡說的那樣美好,我們忍受著高昂的房價,呼吸著污濁的空氣,而得到的卻是低廉的工資。
在「錢多就是硬道理」代替「發展就是硬道理」的時候,男人們把在城市中獲得房子作為幸福的標準,女人們把自己能嫁給一個有房子的人作為幸福;於是,所謂的情愛,所謂的道德,在紙醉金迷中通通拋諸腦後。「金錢買不到幸福,但確實帶來了一種更令人愉悅的痛苦形式」——喜劇演員斯派克·米利根這句著名的俏皮話,看上去就像是對現實的簡潔描述。
精神
幾十年來,主流文化都在讚美青年,說青年身上最可貴的地方,就是他們的獨立自主精神。而獨立自主的其中一個重要指標,就是不依賴父母。但是,在中國,人們購買首套住房的年齡是27歲。假定他們18歲上大學,22歲畢業,僅僅工作5年,他們當然不可能具有購買房屋的能力。自然這筆錢出自他們的父母。所以,他們自自然然上學要聽父母的、選專業要聽父母的、選什麼職業要聽父母的、甚至與誰結婚和生孩子之類的全必須聽父母的。如果人生的大事,基本上都不能自己做主,談何獨立?
另一方面,迫於生活的壓力,他們在畢業的時候,就必須選擇一個立刻可以掙大錢的職位,而根本不考慮自己的興趣。他們為了掙錢而選擇職業,而不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其次,在獲得這樣的崗位後,他們必須努力工作,拚命攢錢,而不敢有絲毫懈怠。中國年輕人,都不會享受生活,也不知道要享受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很多人被房子壓死了。
愛情
在高房價時代,還有所謂真正的愛情嗎?有人說,現在人談戀愛是越來越不浪漫了,而且功利心目的非常明確。現在沒有男人會耐心地去跟一個女人跑愛情長途,談精神戀愛,不但速戰速決而且決不浪費時間精力,甚至流行「快餐式」「閃電式」的。
而女人也變得一樣現實起來,找男人首先關心的是「硬體配套設施」。所以,當房子變成結婚的必要條件時,年輕人還哪來真正的愛情。因為,當年輕人結婚的時候,每個人首先都會考慮對方父母買房的能力,這樣的計算會讓人們的結婚決策變得扭曲。這樣一來,美好的愛情蕩然無存,又何來真正的幸福可言?
而那些到了一定年齡,沒有男、女朋友或者沒結婚年輕人。只能是上對不起父母,下對不起朋友和同事。不結婚就是「有問題」,在周圍人的眼光就逼你自卑,那來快樂?結婚也很少有快樂。很多人把家庭弄成了男女一比高下的戰場。為錢,為孩子教育、為一點點雞毛蒜皮的事吵得不可開交。丈夫若是沒本事掙得高薪回家,太太定是整日吊著臉子,左右看不順眼,不是逼著老公去「下海」弄錢以觀後效,就是找茬生事以離婚相挾。
中國的年輕人生活在過於現實的世界裡,以至於買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學、談不起戀愛、找不到真愛這些問題層層出現的時候,人們更加困惑幸福會不會就真的變成了一種遙不可及的奢望了。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