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墨宰相「與「淡墨探花」(圖)


清代書壇有一句話叫「濃墨宰相,淡墨探花」。濃墨指的是劉墉;淡墨是指王文治,二人都是清初的書法名家。 

劉墉,號石庵,乾隆十六年進士,官至吏部尚書、東閣大學士,職同丞相,其書法以濃墨著稱,時人喻為「濃墨宰相」。

劉墉博通經史百家,他的書法初從趙孟頫,法魏晉,學鐘繇,兼顏真卿、蘇軾及各家法帖,但他學古不求形似而注重用筆之法,敢於創新,終自成一家,「名滿天下」。清人張維屏在《松軒隨筆》中謂劉墉的書法「貌豐骨勁,味厚神藏,不受古人牢籠,超然獨出」。

劉墉的書法境界可以「靜」、「淡」、「清」三字概括。初看圓軟輕滑,若團團棉花;細審則骨骼分明,內含剛勁,故有「如棉裹鐵」的讚譽。

清人包世臣《藝舟雙楫》記載著他的一段趣事:清代大書家翁方綱有一個女婿是劉墉的學生。有一次,這個學生去看望岳父,正碰上翁方綱在練字,其一筆一畫依照古法,謹守法度,不改一筆。這個學生因為受到老師劉墉的影響,看到岳父的書法如此墨守前人成規,不求創新,就拐彎抹角地說:「岳父,您和我的老師都是當代的大書法家,我從來沒有聽您評論我的老師的書法。您今天給我談談吧!」 

翁方綱放下筆,看了看他的女婿,說:「你回去問你的老師,他寫的字哪一筆是古人的?」 

這個學生據實以告,劉墉笑了笑說:「你回去也問你的岳父,他寫的字哪一筆是他自己的?」 

這一回一復,可以看出翁方綱和劉墉一個守古,一個創新的不同的書法見解,而成了書法史上的佳話。 

據說劉墉握筆的姿勢也很奇特。他在客人面前寫字的時候,筆正腕端,採用傳統的握筆方法。但是,他自己在內室書房寫字的時候,不論寫大字小字,都轉動筆管,書寫得飛快。筆隨手指前後左右旋翻飛動,像獅子滾繡球一樣。他寫得興奮的時候,甚至筆管脫手飛落到地上。 

王文治,號夢樓,乾隆二十五年考中探花。書學米芾、董其昌,後法「二王」,得力李北海,喜用淡墨。其書法清淡秀逸,承襲了董其昌平淡雅秀的基調,一派端莊,又風神瀟灑,煥發出濃濃的文人才氣,因此被喻為「淡墨探花」,與翁方綱、劉墉、梁同書齊名,稱書壇「清四家」。

其實,王文治二十多歲時書名就已經遐邇傳揚。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全魁、周煌出使琉球,兩位使臣仰慕王文治書名,特意邀請他同行,王文治欣然答應。琉球人素好書法,得知王文治是中國書法名家,紛紛重金求書,視為至寶,一時間王文治在琉球書名風靡。當時朝鮮人來華,專門以餅金購得王文治書法以歸,其書法聲名遠播海外。

乾隆皇帝南巡江南時,在杭州寺廟中見其所書《錢塘僧寺碑》,大賞愛之。乾隆皇帝的讚賞使王文治的書法聲望一下大大提高,廣為流傳,為士林所寶。

王文治作書,喜用長鋒羊毫和青黑色的淡墨,這與他的天然秀逸的書風有表裡相成之妙,故清代梁紹壬在《兩般秋雨庵隨筆》中說:「國朝劉石庵相國(劉墉)專講魄力,正夢樓太守(指王文治)則專取風神,故世有‘濃墨宰相,淡墨探花’之目。」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