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自己並相信自己!人應尊敬他自己,並應自視能配得上最高尚的東西。」讀書應該是生命的一種需要,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有這個需要。生命只有一次,人要活得對得起自己。我們要做最好的事情,看書也要看最好的書。大家在讀書的時候應該提高語言能力,提高語言能力就是提高心靈和感覺能力。還有就是要為提高修養而看書。
一、讀書是生命的需要
讀書不是因為我要做個有知識的人我才讀書,或者為了讓人覺得我很有修養我讀書;或者說一定場合我可以賣弄我讀書。在我看來,讀書應該是生命的一種需要,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有這個需要。生命與讀書,這個就是我今天要講的問題。
青年人不看書我很著急,不是說你們不看書,知識就有缺陷,出去會被人瞧不起。讓我著急的是不看書就把人類幾千年積累的文明拋棄了。
我自己曾經也有過很低谷的時候,我之所以沒有悲觀泄氣和被命運擊倒,我不是相信自己有多高,而是相信人類,是因為人類過去那麼長的時間畢竟還留下那麼多偉大的東西,這些是人類偉大和不朽的見證,我作為這個偉大的種類的一分子,我應該對得起這個偉大。
如果哪一天人類把這個東西踩在腳下,或者把這個東西作為一種可笑的外表來玩弄的時候,那人類真的離完蛋不遠了。
生命只有一次,人要活得對得起自己,這個我們今天誰都會講。但對得起自己不是給自己買好衣服,讓自己過錦衣玉食的生活。等到我們眼睛一閉,所有的物質的東西就沒意義。
比如說你現在到癌症病人的病房給臨終的人說,我給你1000萬,沒有任何的意義,對他來說要緊的是生命。當然生命對任何人來說都是有限的,但是關鍵在於我們如何能在離開這個世界時對自己說,這個生命我沒有白活,這個生命很有意義,我不是像豬一樣吃過了玩過了。
有各種事情可以來享受生命、體驗生命、擴張生命、完善生命,至於少數偉大的人物能讓自己的生命不朽,這個我們每個人也都能一試和值得做。這就是我理解的自我完善。
二、看哪些書?
有很多同學說,老師你不瞭解我們,我們一直在看書,從沒閑過。問題是看哪些書。
我看我們的同學看消磨時間的書很多,不用動腦的書很多,而對於一向認為是經典的書,看得很少。為什麼?因為大家覺得經典的書難讀,經典的書和我們沒關係。
這些是非常錯誤的。經典之所以是經典,不是哪個人封的,要經過千百年的考驗。現在有些人掌握了所謂的話語權,就說這個是經典,那個是經典。你讓他去說,他說了就算?經典之所以被稱為經典,就因為它是超時代的。
我們要做最好的事情,看書也要看最好的書。
現在圖一時爽快就看一些無益於身心的書,或看用來消磨一生只有一次的生命的書,你說你值不值?我覺得一個人得有個基本的知識面,不要到時候你的孩子問你曹禺是誰不知道,魯迅的《野草》什麼意思不知道。
除了經典,文史哲的書都要看,有好處。我自己就是個受益者。人類文明不僅是在哪一科上,比如文學,所有學科的成果都是寶藏,都是值得我們去探究的金庫。所以我覺得除了經典之外,一般文史哲的書也應該去看,這個可以開闊自己的眼界和對這個世界的認識,花這個工夫是值得的。
我覺得現在的人們心靈比較粗糙。大家在讀書的時候應該提高語言能力,提高語言能力就是提高心靈和感覺能力。還有就是要為提高修養而看書。
我總覺得我們對文學作品尤其是詩歌要有一定的感情。詩這個東西非常怪,它一方面是人的主觀感情和思想的優美表達,它又有躍出這個東西的超越層面的體現,你可以從超一流的詩歌中看出宇宙的精神。
在我看來讀詩是件很優美的事情。讀詩不一定要很多時間,你每天讀一兩首,慢慢體會,不要讀一遍就算了,堅持數年,人的氣質會改變。讀詩不僅培養我們的語言能力,更主要的是培養細膩的感情,有了細膩的感情才能更寬容,更能理解和體諒別人,這在日益商業化的社會裏非常非常重要。
三、怎樣看書?
經常有同學對我說,我們也知道哲學是好東西,我們也想看哲學,但不知道看什麼書;有時候我們隨便去找一些書看,實在看不下去,太難了;老師你說要看經典,什麼是經典,經典太難了。由於太難,就造成逆反心理,以後哲學一概不碰,反正看不懂。
有的時候,有些書要採取循序漸進的方法,一點點去讀,慢慢會讀懂。但是還有一些書不是這樣,這些書你十年以後看還是那麼難。
有些人有個不好的習慣,看不懂不說自己不行,而是怪寫書的人為什麼要寫這麼難的書。多少人就葬送在這種自大的愚蠢當中。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發表時,全世界只有六個人看得懂。如果當時世界就排斥這個東西,說大家都看不懂,你這個東西沒有價值,那真是人類文明的莫大損失。
我承認現在有很多東西寫得既枯燥、難懂又言之無物,這樣的東西不必去看。但也有些好書,它不得不寫得這麼艱深,他們不是故意要寫成這麼難,用孟子的話講:余豈好辨哉?余不得已也!這些書就要你們遷就它。
人不可能所有的書都看得懂。要是有人說世界上沒有他看不懂的書,不要信他的話,不可能。看不懂不要緊,這是正常的過程。但如果你看不懂的書不看,那你永遠也沒有進步。
讀書分精讀和泛讀兩種,泛讀的書讀過一遍拉倒。特別好的書、特別重要的書我認為要做筆記,不做筆記,你可能就像從來沒看過。我在北大講學,看到他們在編湯用彤先生的全集。
湯用彤在哈佛大學做本科生時的筆記、作業現在都保留著。當時沒有民航航班,從美國坐幾個月的船回來,那個時候的練習本是很厚的,一本都沒有扔掉。我們不能書看過就算了,不做筆記,這樣時間一長你什麼也沒留下。
四,盡信書不如無書
看書不能做書獃子,不能看啥信啥,要有一點懷疑的精神和批判的態度。雖然我們不能隨便懷疑和批判,但總要多個心眼。看書要有保留,包括對名著,也可以保留一點看法,但是不要輕易下結論,動輒認為別人不對。
為什麼?下了結論就會陷入結論裡,所以看書既要有批判又要有理解的同情精神。不要一開始不喜歡這個人就把他打倒。
我們現在的傳媒良莠不齊,要特別注意,往往把一本不怎麼樣的書炒得很高,而真正有價值的書卻默默無聞,不為人知。要自己保持清醒的頭腦,相信自己的理性,相信自己能夠找到其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