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4年03月01日訊】這是一則蘇軾與僧人參廖子的故事。
事情的經過大體是這樣:宋神宗年間(1078年前後)蘇東坡與佛印法師是知心好友,稱為「忘形交」。一天蘇東坡突然來訪,直入方丈室。佛印正欲為僧眾說法,故意開玩笑不讓蘇東坡坐,說:「此間無坐處」。蘇東坡隨即用禪宗之語答道:「暫借佛印四大為座」。
佛印見他居然班門弄斧,便想難難他,提出如果答出問題就請他坐,答不出就把玉帶輸掉。蘇軾自以為難不倒他,便欣然答應。佛印問:「既然四大皆空,五蘊非有,居士向哪裡坐?」(四大:「地、水、火、風」大,佛教認為是構成物質的四大元素。五蘊:「色、受、想、行、識」蘊,是構成人身的五種因素)。
你想,既然四大皆空,五蘊非有,便是空空如也,一無所有。哪裡還會有什麼座位呢?蘇東坡果然被難住了。只得解下玉帶相贈。佛印也當即取出一幅自己的衲裙回贈。真得感謝這位聰明的和尚,為我們留下了這件珍貴的文物。
明•崔子忠《蘇軾留帶圖》
蘇東坡還寫了三首詩記這件事,題目叫《玉帶施元長老,元以衲裙相報次韻》,其中有
此帶閱人如傳舍,流傳到我亦悠然。
錦袍銷落應相稱,乞與佯狂老萬回。
等句,流露出政治上失意上圖專為存放蘇東坡玉帶供人觀瞻的「留玉閣」。
後來此事被崔子忠畫成一幅畫,叫做《蘇軾留帶圖》。 圖中可見,寒林煙靄中微露茅齋,東坡佛印對坐樹下,皆張口談說。筆墨雅淡,描寫傳神。梅枝山石,用筆方整,是崔特色。
崔子忠(1574-1644),明畫家,初名丹,字開予,改名子忠,字道母,號北海。 原籍北海(山東省萊陽市)人,後移居順天(北京)。 曾師從董其昌。 時與陳洪綬齊名,有「南陳北崔」之稱。
崔子忠「善畫人物,規模顧、陸、閻、吳名跡,唐以下不復措手。白描設色能自出新意,與陳洪綬齊名,號南陳北崔」。二人在畫風上相似,均以人物畫為主要特長,但卻不能相互代替,社會聲望也不分軒輊。陳洪綬的作品才氣橫溢,寓美於形色,而崔子忠的作品卻樸實無華,寓意於內蘊。崔子忠晚年「息影深山,杜門卻掃」,瀏覽史籍,每遇有忠考奇節人物,義使巾幗英雄,繪圖像,立傳讚,雖稱自娛,也可以起「頑廉懦立」,立德、立功、立言、立像,合稱為四不朽之作。正因其作畫極為注重立意,因此為當時的文人和畫家們所推崇。
崔子忠善於表達歷史題材,尤其喜愛畫文人們的風流韻事,其《雲中玉女圖》、《蘇軾留帶圖》、《桐蔭博古圖》、《臨池圖》以及羅漢道釋等圖,均是人物畫,也都具有來歷,題材不見得新鮮,但由於其構思畫法有新意而成為新作。
明末文壇領袖書畫大師董其昌評崔子忠:「其人、文、畫,皆非近世所見」。錢謙益則稱其「形容清古,望之不似今人。」錢評崔子忠的畫「慕顧、陸、閻、吳遺蹟,關、範以下不復措手」。其追求師法晉代顧愷之、陸探微、唐代閻立本、吳道子、五代關仝、北宋範寬,絕不與流俗之輩看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