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4年01月27日訊】
中國人熱衷移民的理由
根據研究顯示,富豪們移民的主要原因是為了讓他們的孩子能夠獲得更好的教育,擺脫中國城市裡嚴重的污染和交通擁擠,另外,比如像在美國自由;在美國不用走後門;在美國沒有攀比心理,美國地大物博,環境好,空氣新鮮;美國東西便宜,房子、車都比其他國家便宜等等。
但是分析師們表示,中國富豪們移民海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為了維護他們的財富。據倫敦財富諮詢機構WealthInsight的研究顯示,中國富人現在有大約6580億美元的資產隱藏在海外。Boston Consulting Group研究得出的數據略低,為大約4500億美元,但是該機構表示,中國富人的海外投資在未來三年預計將翻番。
胡潤表示,這些移民海外的中國富豪大部分是尋求長期定居海外。美國是他們最優的選擇,這一點任何在舊金山、西雅圖或紐約的房地產經濟商都能證實。歐洲則是他們的第二選擇,隨後是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和香港。
川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穆啟國近期在一份報告中指出,與以往不同,中國正在經歷的第三次移民潮集中在中高端技術人才和擁有巨額財富和豐富管理經驗的高淨值人群。這種人才+資本的流出模式,折射出經濟轉型期,潛在產出下滑背景下,移民大大拖累了產業結構調整的速度,加大了中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概率。中國面臨的移民危機。
美國曾經依靠「美國夢」聚攏全球人才,在世界格局逐漸變化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士正逐漸把中國看成是他們新的「逐夢之地」。但現實是,中國正面臨嚴重的「移民赤字」,需要人才的中國正在按部就班地為西方發達國家培養人才。
據《環球時報》報導,1月22日,中國與全球化智庫正式發布《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14)》國際人才藍皮書,該報告提出,中國擁有的移入人口數目一直很低,與龐大的移民到海外人口形成「移民赤字」。
隨著中國在海外「新移民」階層出現,「移民赤字」現象日趨明顯,很多時候與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不符。
在這部權威的中國國際移民報告發布前,藍皮書主編、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主任王輝耀指出,移民潮帶來的不是零和博弈,中國應抓住人才流動的紅利,盡快建立移民局,縮小全球化時代給中國帶來的巨大移民逆差。
國際人才「流入流出」失衡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在2012年至2013年連續兩年發布了《中國留學發展報告》、《中國海歸發展報告》和《中國國際移民報告》系列國際人才藍皮書。在《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14)》國際人才藍皮書(以下簡稱「2014藍皮書」)中,這家由中國歐美同學會建言獻策發起的智庫通過對海內外中國國際移民狀況的分析與研究,總結出中國國際移民現狀呈現出「十四大熱點」趨勢,如:中國在海外「新移民」階層出現,「移民赤字」現象比較明顯;
美國是中國海外移民第一目的地,中國為美國第二大移民來源國;
歐洲成為中國新移民的新目的地,海外購房迎來「歐洲時代」,中國富人開始將「感染文化底蘊與享受精神因素」放在首位;
「中國大眾富裕階層擴容」與「偏重家庭子女教育、出境旅遊」因素導致移民;
環境污染成為推動海外移民潮的重要原因;
2013年中國「藍領移民」成為關注話題,但移民通道不穩定,應有相應風險預警機制;
中國成為世界第四大移民來源國,對外國人才吸引力同時增大;但國際人才在中國「流入」、「流出」失衡,人才壁壘有待突破等。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主任王輝耀博士把移民移出移進的巨大差距稱為「移民赤字」。據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估算,1990年,移民海外的中國人數量為408.6萬人,而同期居住在中國的外國移民數量僅有37.6萬人,當年「移民赤字」約為371萬人;儘管此後10多年,移入中國的人口逐步增多,但仍遠遠小於移出人口。
到2013年,中國的「移民赤字」達到約849.4萬人。而「2014藍皮書」調查統計的「移民赤字」確實有點令人觸目驚心。2012年,僅中國對四大移民國家——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永久居留移民人數就達到148034人,而同年我國的永久居留證發放數量只有1202張,但這已是中國實行綠卡制度以來的最高值。
2012年我國在海外的留學人員達到113.69萬,而在華留學生僅有32.63萬人,真正讀學位的只有十幾萬;2012年,我國在海外的勞務人員為85萬人,而在華外國勞務工作人員僅有20多萬人;中國只在出境旅遊方面享有順差,2012年我國出境旅遊達到7025萬人次,而同年來華旅遊的外國遊客僅有2711.2萬人次。
中國「人才移民赤字」、「投資移民赤字」和「留學人才赤字」給中國帶來的影響巨大。「2014藍皮書」認為,中國海外移民的潛在人群集中在35歲到55歲的中產階級,他們作為社會的中流砥柱對於社會事務的參與相較其他群體要多,影響力也相對較大。這個群體成員的大量遷出,首先造成的是財富的大量流失。2012年,通過投資移民到美國的中國人就有6124人。
另外,中國已成為美國第二大海外房地產買家。2013年3月底之前的一年裡,中國人在美國購房總價值達123億美元,佔當年外國人在美國購房總額的1/8。更令人驚嘆的是,這123億美元的購房款中,有69%為全額現金支付。
就在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發布「2014藍皮書」的幾天前,胡潤研究院在一份最新報告中稱,64%的中國百萬富翁已移民或正準備帶著他們的財富移民。這些超級富豪的資產超過1600萬美元,美國是他們最青睞的目的地。
別讓中國人才按部就班地為美國貢獻青春
中國的「移民赤字」現象已給世界各地帶來細微變化,比如,在紐西蘭第一大城市奧克蘭的國際機場,機場指示牌上只有英文和簡體漢字。這座遠在南半球的城市呈現出的「中國化」程度令初來者感到驚訝。在市區,街頭的中國留學生、商店裡操著普通話為顧客服務的華人員工,滿眼的中文廣告,無不令人感覺又回到中國。
在紐西蘭境內,有多達近百家華人開辦的「換匯公司」、「金融公司」和「貸款中介公司」,這些公司表面的業務是方便遊客兌換外匯,但其真實的交易則難以排除「洗錢」的可能性。據奧克蘭一家主要換匯公司經理介紹,2013年僅通過該公司從中國轉往紐西蘭的資金就在5億紐西蘭元(約合25億元人民幣)左右。
「‘移民赤字’問題導致我國人才和資金的外流,但並沒有得到相應的人才和資金流入的補充。」這是王輝耀思考的一個問題。在他看來,中國還沒有開放「國際人才」移民來中國,也沒有開放「國際投資」移民來中國,中國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
從中國大陸走出去的以留學生、對外勞務輸出、親屬移民等多種名義與形式的對外移民,通常被稱為「新移民」。這一代移民以知識精英和財富精英為主力軍,具有數量大、層次高等特點。據估計,新移民佔海外5000萬華僑華人的1/5,約為1000萬。而根據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居住在我國的外籍人員數量為593832人(不含港澳臺),兩者之間存在著巨大的移民逆差。
中國在美國留學的人數,在2011年為15.7萬人,而同年美國在中國留學的人數僅有1.4萬人,二者相差十多倍。這與我國這樣一個世界排名第二的經濟大國是不成比例的。這也反映出我國對人才移入仍有較高壁壘,相關法律政策還有待完善和提升。
中國向美國的移民現象具有鮮明的人才移民特徵,美國已成為中國第一大人才流失國。2010年一項美國社區調查報告的數據顯示,中國在美國的移民,新移民、合法移民比例非常高。
在接受調查的華人華裔中,有40.8%的是2000年及以後進入美國的,而且中國移民的學歷層次較高。有研究預測,到2018年,到美國的技術移民將變為原來的3倍,達到50萬人,其中35%-41%以技能為基礎。如果不更好地重視本土人才,將會有許多國家為美國培訓人才。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勞動力向發達國家的流動依然不會放緩。
旅居美國的金融專家張川曾寫有《刷卡(信用帝國親歷記)》,對美國社會有深刻的瞭解。張川介紹說,美國招攬海外人才有完善的體系,從大學研究生院招生到外國學生畢業、就業,從申請工作簽證到技術移民形成一條龍的篩選過程,把海外人才最優的部分留在美國。一些競爭力不強的海外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被淘汰,如不能完成學業,或畢業後找不到工作,或做終生教職無望等,這樣的海外學子大多只好回流到本國。
在這樣精心設計的移民體系下,最有競爭力的海外人才被美國移民局挑選,給予永久居留權,最後成為美國公民,而次優的人才分流回國。張川希望,中國在與美國搶奪最精英的人才時,不要招太多那些在美國沒法進入實業界和「終生教職」的被美國人才體系淘汰的博士後群體。
他認為,因為中國移民和國籍政策的限制,眾多在美國公司和高校中最有創造力的中國人才沒法回國效力,只能在美國的體系下按部就班地為美國科技和實業貢獻青春。
很多海外華人華僑希望國家相關部門用更靈活和務實的態度來吸引他們歸來,帶回資本技術和最新的科學創新。張川稱,一個國家對待移民和人才的開放態度,反映了一個國家對自己的自信程度。他認為,相比於美國,中國的人才和資本流失現象確實嚴重,看上去缺乏自信的吸引外來移民的政策與國籍政策和中國目前蒸蒸日上的國力很不相稱。
中國應盡快建立移民局
「2014藍皮書」顯示:2013年世界移民人口數量達到2.32億,佔世界人口總數的4.2%,比2010年的2.14億增加0.18億。儘管向發達地區流動還是國際移民的大趨勢,美國是擁有移民人數最多的國家,但藍皮書認為,「移民不再是零和博弈」,世界移民回流開始增多,為知識、技術和科技的傳播作出了貢獻。
王輝耀在談到最新國際移民現狀時表示,移民可以讓移民輸出國和輸入國都受益。中國人海外移民不完全是壞事,需要辯證地看,它使人們逐步關注中國與其他發達國家間的差距,成為中國反思和自省的動力。移民帶走了資金和技術,但也在海外形成中華民族的海外人才庫,未來也能為祖國帶來更大的效用。
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副教授龐麗華也認為,目前移民流向不僅是從「發展中國家」到「發達國家」,還呈現出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移民的新趨勢。受金融危機的影響,移民回流現象開始增多。以留學生為主要群體的移民回流現像在中國、印度、日本等留學生輸出國也較為明顯。越來越多的發達國家人員流向發展中國家尋找商業、教育機會。
所以,中國需要抓住全球化時代給中國帶來的人才流動的紅利,而不是相反。王輝耀建議,中國應該盡快建立中國的移民局,迎頭趕上和縮小全球化時代給中國帶來的巨大移民逆差。
他舉例說,東亞國家競爭激烈,壓力大,像韓國,經濟發展速度也很快,但同樣有相似的「移民赤字」現象。
北京大學學者張頤武說,隨著中國國力加強,中國的機會更多,這種「比較優勢」會吸引更多外國人來中國發展事業。
張川說,很多發展中國家甚至發達國家,也經歷過類似中國目前的人才和資本流失的過程,但有的積極採取改革措施,為人才和資本回流提供條件。比如,印度作為對西方科技和工程業的人才輸出國,前幾年實行印度海外公民政策,給予在歐美國家的高技術印度裔海外公民資格。
這樣的印度海外公民,可以自由回印度創業,只是不能參與印度國內的選舉政治。這樣的政策吸引了印度人才回流,促進了印度IT外包服務業發展。據瞭解,加拿大每移民一個高端人才到美國等地,他們便從其他發展中國家吸引四個高端人才平衡流失。
具體到中國如何減少「移民赤字」,吸引更多國際人才的問題上,有專家學者建議,應打破國際人才來華壁壘,可以從相關政策上降低國際人才移民中國的門檻,比如:盡快取消限制外國留學生畢業在華工作的政策,開放外國留學生在華工作實習簽證,吸引優秀外國人才在華工作,建立中國國際移民體系,如果外國人能夠在華找到高精尖行業的工作,准許其長期居留,甚至發放綠卡;
對待海外華人和加入外籍的中國留學生,通過開放長期簽證,發放僑胞證和開放的國籍政策也可以吸引外流的人才回流中國。
業內資深分析家認為需要讓中國變成一個開放的國際大國,人才有進有出,以此平衡國內「移民赤字」,方能促進中國各方面與國際接軌。
儘管如此,但貝恩諮詢公司的一個研究發現,超過半數資產超過1600萬美元的中國超級富豪現在已經進行海外投資。中國超級富豪們的大量移民也對奢侈品公司帶來了很大的打擊。
胡潤表示,中國去年的奢侈品銷量下降了15%,是近五年來的最大跌幅。構成奢侈品銷量很大一部分的禮品開支下降了25%。
賓利汽車公司上週表示,該公司去年在中國的汽車銷量出現放緩,部分是因為中國富豪們的海外移民。
北京大學學者張頤武稱,中國的「移民赤字」現象未來還會持續,大家不用為此特別著急,要有平常心,「過去中國人是寧可出國刷盤子也要出去,現在則是因為我有錢了才出去」。
同時,更多的中國人也會發現,他們中的一部分如此喜歡國外但卻仍然還堅持在中國發展,從這一點上來說中國人移民海外不完全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