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4年01月25日訊】中美兩國由於文化上的差別,父母在育兒方法上也有許多不同之處,隨著中美文化教育交流的不斷頻繁,兩國父母都很重視相互借鑒彼此成功的育兒經驗。美國是教育大國,也是教育強國,非常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即便是父母育兒也是如此。中國由於應試教育的關係,父母比較偏重孩子的基礎知識學習,孩子的基礎教育比較紮實,在國際上享有盛譽,但孩子的素質教育還不夠到位。如果借鑒美國父母育兒中的素質教育經驗,可有效彌補中國孩子的素質教育不足,對孩子的全面發展很有益處。筆者總結了中美兩國父母在育兒方法上的四大差別,供中國父母參考借鑒。
第一,美國父母會寬容孩子犯錯,中國父母會責罵犯錯孩子。美國父母認為,要想讓孩子學會如何成功,就必須讓孩子經歷失敗。所以,美國父母會有意讓自己的孩子犯錯,讓孩子在犯錯中瞭解自己和周圍的人與物,知道自己不完美的時候父母仍然會支持他,明白生活中沒有錯誤只有教訓,從而激發孩子的探索實踐慾望。而中國父母大多不希望孩子犯錯,一旦孩子犯錯便會不分青紅皂白地批評、責罵甚至懲罰,這種教育方式非但不能讓孩子改正錯誤,反而會使孩子形成膽怯、退縮甚至叛逆和攻擊等不良心理。因此,中國父母可借鑒美國父母的做法,體諒和包容孩子的過失,給孩子解釋犯錯的機會,引導孩子去尋找犯錯的原因及改正方法,增強孩子對所犯錯的認識,提高孩子改正過失的自覺性,收到少犯或不犯同類錯誤的效果。
(網路圖片)
第二,美國父母讓孩子自己吃飯,中國父母會哄著孩子餵飯。美國的父母也很愛孩子,但絕不會常常抱著哄著,會讓七八個月大的孩子自己抱著瓶子喝水、喝奶。當孩子能坐後,父母會在地上鋪一個墊子,讓孩子坐在上面用手抓飯吃,孩子稍大點時會自己學用刀叉吃飯。儘管孩子會經常把食物撒在桌上、地上、身上和臉上,但決不去餵,總是讓孩子自己吃飯,如果孩子不吃飯,父母會餓孩子一頓。而中國的父母則恰恰相反,孩子剛用輔食時,會用嘴嚼碎後再放進孩子的嘴裡餵,即便是孩子有能力自己吃飯,父母也會哄著餵孩子吃飯。從小自己吃飯的美國孩子一般不挑食,吃飯時精力集中不玩耍,知道不好好吃飯會挨餓。而餵大的中國孩子則會挑食、邊玩邊吃,甚至生氣時還會要挾父母「我不吃飯了」。因此,借鑒美國父母的做法,堅持讓孩子自己吃飯,不僅能鍛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有助於孩子的獨立性培養。
(網路圖片)
第三,美國父母讓摔倒孩子爬起,中國父母會扶起摔倒孩子。美國的父母為了讓孩子學會堅強和獨立,對摔倒的孩子不會立即提供幫助,只要觀察孩子沒有不受傷,就會讓孩子自己站起來。美國人認為,父母不能跟著孩子一輩子,愛孩子但也需要放手,這樣才不會變相縱容孩子的依賴性和嬌氣。但美國的父母會盡力給孩子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然後再放手讓孩子自己去玩耍。而中國的父母則認為,扶起摔倒的孩子是關心和是愛的表示,對孩子的心理是安慰。如果孩子摔疼了,父母不去不扶便是冷漠,扶則是給孩子以身作則,告訴孩子在別人需要幫助時要伸出援手,有利於孩子愛心的培養。在這個問題上,看似兩國父母的做法各有利弊,但從孩子的健康成長來看,美國父母重視孩子的安全環境和致力於培養孩子獨立性的做法等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網路圖片)
第四,美國父母會傾聽孩子心聲,中國父母會告訴孩子很忙。美國父母認為,孩子一出生就具有與人交往的能力,而且願意和父母交往,要想培育出一個聰明可愛的孩子,父母應該從孩子出生時就與寶寶交流。當孩子呀呀學語時,父母會通過交流把感情傳給孩子。當孩子會玩耍時,父母會抽出時間跟孩子一起遊戲。當孩子會說話後,父母則注重與孩子的語言交流,不僅對孩子的問題有問必答,更與孩子促膝談心,尊重彼此,與孩子成為朋友。美國孩子之所以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較強,可塑性大,與父母對幼兒的語言開發密不可分。中國父母則偏重關注嬰兒的吃喝拉散睡和幼兒的學習情況,為了讓孩子打好學習基礎,不多的空閑事件多用於陪孩子學習、檢查孩子作業。正在做家務的父母對孩子提出的問題會說「我現在很忙」,多數父母會搪塞孩子的性問題。我們應當借鑒美國父母的做法,通過加強與孩子的交流,增進父母與孩子的感情,減輕孩子的孤獨感,鍛練孩子的語言交流和思維能力,這對獨生子女更為重要。